5月21日,朝鮮驅逐艦“崔賢級“舉行下水儀式,卻發生重大事故,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親眼看見了這一切,西方衛星也檢測到了這一幕,朝鮮這下尷尬了。
好不容易驅逐艦下水,卻半路出事,就好像剛買了新車,就半路拋錨。對此金正恩下令,在12天內必須把側翻的戰艦扶正!如果是質量問題,必須追責。
【事故到底如何發生?】
根據朝中社后續披露的信息,由于指揮團隊在控制底盤移動時未能保持平行度,導致船尾部分的下水滑板提前脫離,船體尾部率先觸地擱淺。
這一失誤導致船體受力不均,船底發生巨大摩擦產生破孔,海水迅速涌入船體,導致軍艦側翻。
從整個事故過程看,這明顯是造作團隊的技術不過關,甚至說,對于這一復雜流程,由于沒有提前訓練,導致發生重大意外。
資料顯示,這艘巨大的“崔賢“級驅逐艦是朝鮮第一艘5000噸的主力戰艦,其中有74個導彈發射單元,還有10個大直徑的導彈發射管道,具有非常強的打擊能力。
另外,這艘戰艦為了安裝更多的武器,取消了直升機庫,如果這艘戰艦成功下水,在軍事上,朝鮮一定會揚眉吐氣,這次失誤,讓金正恩“臉面盡失”,他雷霆大怒也是情理之中。
從西方披露的衛星圖像看,現在這艘軍艦的三分之一還在岸上,剩下的部分在水中,處于手足無措的狀態,有專家認為,必須要有專業的辦法才行,如果強行扶正,極有可能導致從中間斷裂,那就只能重進煉鋼爐了。
【如何扶正?】
朝鮮目前有2艘1500噸級羅津級護衛艦,1艘在建的1150-1500噸級南浦級護衛艦,如果這艘5000噸的驅逐艦成功下水,將在世界上有足夠的威懾力。
現在之所以陷入緊張狀態,是因為目前朝鮮缺少大型的扶正裝備,比如拖船功率、浮箱承載力難以滿足5000噸級艦艇的操作要求。即便完成扶正,艦體內部電路、氣路的鹽蝕損害可能導致后續舾裝周期延長3-6個月。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這不是一輛車的拋錨問題,而是大型驅逐艦,本身建造就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其象征意義是遠遠大于軍事價值的,如果絕對不能“回爐重煉”。
有韓國軍事專家認為,朝鮮這次的事故,可能導致發動機艙受損,實際損傷可能比官方披露的更嚴重。
事發后,清津造船廠廠長已經被司法機關傳喚,接受事故調查責任,金正恩還要求,對軍需工業部、國家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等五個相關部門進行立案審查,這種“連坐式”追責模式在朝鮮并不罕見。
到底需要多少天可以修好?如果使用浮箱或鋼索牽,最快也要一周,還要修繕破損,估計也得半個月,可以在6月重新下水,已經是最快了。
【找中國幫忙,或許更快】
中國和朝鮮一直是親密伙伴,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朝鮮領導人就曾向中國政府“求救”,新中國雖然百廢待興,但毛主席還是堅持出兵。
歷經三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取得重大勝利,此后朝鮮所有軍民一直對中國人民抱有感恩的態度,可以說是“親密兄弟”了。
如今朝鮮發生如此重大事故,有外界認為,若能獲得中國援助,或許會更快。
中國如今已經迅猛發展,在大型船舶打撈領域擁有無可爭議的技術優勢,其裝備的全球頂級起重船完全具備處理“崔賢“級驅逐艦的能力。
以振華30號為例,這艘由上海振華重工建造的巨輪堪稱“海上大力士”。其單臂固定起吊能力達1.2萬噸,全回轉起吊能力7000噸,配備DP2動力定位系統和波浪補償裝置,可在復雜海況下精確作業。
2021年,振華30成功完成13200噸超載試驗,證明其可靠性遠超設計標準。
另外,還有中交三航局的“三航翔安”輪。作為國內首艘5000噸級固定扒桿起重船,它配備雙主鉤聯動系統,可實現5000噸級重物的精準吊裝。
但對朝鮮而言,這種技術性問題,或許不值得麻煩中國,如果是戰爭,或許會尋求中國幫助,現在朝鮮必然會先自己解決。當然,如果朝鮮真的找中國幫助,中國是否伸出援手、以何種方式援助,也值得關注。
對朝鮮來說,或許當務之急并不是著急修復這艘驅逐艦,而是反思自己的軍工發展,是否擁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是否預想到了會發生這樣的意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