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化產教協同育人機制,激發未來金融青年人才對科技金融創新的認知與實踐熱情,同時助力企業挖掘高校智力資源,探索校企聯合研發新模式,2025年5月20日下午,由中國金屬學會、中國寶武科協主辦,寶鋼工業創享園、華寶證券、上海財經大學聯合承辦的“AI賦能·智啟未來——2025年中國寶武科技工作者日‘上財師生走進寶武’活動暨2025科技金融創新體驗季活動”在寶山賓館圓滿落幕。活動以“AI+科技金融”為主線,通過產線探訪、科技金融科普與現代化鋼鐵專題講座、校企互動等形式,深度解析技術創新與金融賦能的協同價值,吸引線上線下100余人參與,為產學研發展藍圖描繪了生動一筆。
上財師生與寶武科技工作者共同參訪寶鋼股份寶山基地黨性教育智慧體驗中心與奔騰熱軋產線
數智賦能創新:央企引領AI重塑傳統產業
活動緊扣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國”主題,聚焦AI與科技金融的時代命題。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周巧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活動是“校企合作 產教融合”理念的典范實踐。作為中央企業的中堅力量,中國寶武不僅勇擔建設鋼鐵強國的歷史使命,更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周巧副書記滿懷期望:第一,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實現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第二,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助力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第三,注入高校資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積極開展科普宣傳與ESG理念推廣,期待校企雙方在人工智能與綠色金融領域攜手共贏,共同培育創新型人才。
寶武集團數字與智能化部高級工程師顧慧達以《AI重新定義寶武鋼鐵》為題,現場揭示AI技術在鋼鐵制造中的深度應用,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性產業,用數智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決策部署,寶武搶抓AI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啟動“2526”工程,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深化應用,推動管理變革和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產教融合破壁:校企協同培育復合型創新人才
活動現場,上海證券交易所特邀講師、銀河基金周琪,華寶證券程秉哲聯袂呈現“上交所指數股(ETF)大講堂”,從“走近ETF”、“詳解ETF”、“投資策略”、“巧用期權”四方面解析了科技金融的創新邏輯。
在互動交流環節,青年學子與科技工作者圍繞實踐應用展開深入探討,這種“理論+實操”的沉浸式教學模式有效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界限。據悉,雙方將于今年暑假共建《AI時代下的證券行業投顧人才培養課程》,推動行業案例庫與課程體系深度融合,持續為資本市場輸送既懂金融知識又懂實操創新的復合型人才。
? 科普助力未來:科普活動證書頒發點亮科技金融藍圖?
寶鋼工業園創享園是中國金屬學會科普教育基地,本次為青年學子與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場精彩的科普之旅。
寶地資產文商旅事業部第一黨支部書記陸駿為參加活動的師生代表頒發科普證書,勉勵青年學子“這份證書不僅是對今天探索的肯定,更是對未來的期許。鋼鐵是工業文明的脊梁,AI是數字時代的靈魂。希望你們以今日所見所學為起點,在產業變革的浪潮中書寫屬于你們的時代篇章!”財大的學子們手捧紅色科普證書,臉上洋溢出青春燦爛的笑容。
時代強音:技術革命與金融創新共舞?
華寶證券總裁助理杜震宇圍繞“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題發言,他表示本次活動通過生產廠區實地考察、鋼鐵產業現代化進程專題報告以及金融科普知識宣貫等多維形式,充分彰顯了寶武集團在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的開放姿態,深度契合集團“2526”工程踐行“創新做強”的戰略規劃部署。
杜震宇表示:伴隨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生產關系的系統性重構,以及金融科技對價值創造鏈條的革命性重塑,我們正站在“智啟未來”的歷史性機遇窗口。寶武集團作為鋼鐵行業ESG實踐的先行者,已將“綠色低碳”嵌入生產全流程;華寶證券成立了ESG工作小組,統籌協調公司綠色金融業務發展,并連續發布《鋼鐵生態圈產業研究報告》“藍寶書”,深入分析綠色產業集群,并向新型低碳冶金現代產業鏈持續延伸;上海財經大學則將ESG納入學科核心課程體系,培養兼具金融素養與環境責任的復合型人才。希望未來,通過持續深化產學研協同,期待以“智能鋼鐵”與“責任金融”的雙輪驅動,為中國傳統制造業的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供更多創新的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