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
編譯 王涵
編輯 漠影
智東西5月23日消息,2年前我們還在對著人工智能(AI)生成的“威爾·史密斯吃面條”視頻捧腹大笑時,一定想不到AI已經開始在動畫領域大展拳腳了。
動畫制作初創公司Toonstar的實踐為我們講述了一段引人深思的故事:如果AI被用來制作動畫片,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未來?
▲約翰·佩克(John Peck)正在配音,圖源:《紐約時報》
“Fear not! For I shall lead ye to riches beyond your wildest dreams!”
在洛杉磯市中心狹小的錄音棚里,33歲的約翰·佩克(John Peck)正等待配音工程師的判斷——這句臺詞夠不夠海盜味兒?工程師建議他再試一次,或許該用更沙啞的嗓音強調“wildest”,能讓這個獨腿海盜角色的喜劇效果更濃烈些。
佩克清了清嗓子再次演繹,引得制作團隊哄堂大笑。隨著工程師在筆記本上輕點幾下,AI工具便將佩克的聲線與卡通海盜的嘴型完美同步。這個角色將出現在YouTube系列動畫《史蒂文與帕克》中——這部講述痞子兄弟的周更劇集每周吸引3000萬觀眾。
就在數年前,一分鐘動畫的唇形同步還需耗費四小時:動畫師必須逐幀調整角色口型。而如今,AI工具僅用15分鐘就完成了佩克這段戲的同步,其中還包括人工精修個別細節的時間。
一、更少的人力,更低的成本:動畫領域面臨AI帶來的最大風險與機遇
《史蒂文與帕克》背后的初創公司Toonstar已將AI貫穿全流程——從打磨劇本到生成畫面,再到為海外市場配音。“借助這項技術,我們制作單集動畫的速度比行業標準快80%,成本降低90%。”Toonstar聯合創始人約翰·阿塔納西奧(John Attanasio)說。他興奮地補充道:“這才是打造下一代熱門IP的正確方式。”
AI創業者總愛高談這項技術將如何“顛覆”影視制作流程,但在好萊塢傳統派聽來,這些狂熱分子就像來劫掠的卡通海盜。那些拖慢進度、抬高成本的編劇、特效師和音效師,他們珍貴的創造力可能終究會被機器人取代。
但迄今為止,行業并未發生巨變。OpenAI等AI科技公司橫空出世后,大型制片廠仍基本沿襲傳統模式,人腦的藝術創造力仍遠勝機器。迪士尼、環球、華納兄弟等公司還在糾結于生成式AI的核心問題:技術如何構建?版權方如何獲償?工會將作何反應?
不過有一點已很明確:在娛樂產業中,動畫領域面臨AI帶來的最大風險與機遇。
▲制作現場路透:設計師修正動畫人物形象,來源:《紐約時報》
42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3萬億元)的全球動畫產業(含電影、電視動畫、游戲、動漫)早已被電腦制圖技術主導——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自2011年起就再未推出過手繪電影。換言之,與好萊塢其他領域不同,動畫公司并不抗拒技術。
但即便使用電腦,制作動畫電影,甚至卡通片,都需要大批藝術家、動畫師、平面設計師、3D建模師等專業人員,成本仍異常高昂。制片廠尋找更高效的方法的動機十分強烈,而AI已能以更少人力更快完成更多的工作。
迪士尼影業前主席、夢工廠動畫聯合創始人杰弗里·卡森伯格(Jeffrey Katzenberg)曾預測,到明年,制作一部大型動畫電影只需約50人,而十年前需要500人。他在播客節目《文化速度》中談到AI時表示,如果現在創辦夢工廠,他會“全身心投入這項技術”。
這正是Toonstar正在做的事,其采用的AI輔助制作流程,或許預示了行業巨頭們的未來方向。
二、技術顛覆發行模式,開創動畫領域新未來
現年53歲的約翰·阿塔納西奧(John Attanasio)與46歲的Toonstar另一位創始人黃露莎(Luisa Huang)都起步于傳統制片廠。2001年《怪物史萊克》風靡全球時,他加入了夢工廠動畫營銷團隊,她則同期進入迪士尼戰略規劃部,兩人后來都曾供職華納兄弟。
直白地說,他們并非投機分子,但確實是“叛逃者”。“好萊塢對變革的抗拒已到癱瘓程度,”阿塔納西奧說,“我們忍無可忍。”
▲從左到右分別是:黃露莎(Luisa Huang)與約翰·阿塔納西奧(John Attanasio),來源:《紐約時報》
擁有MBA學位的二人于2015年初離開華納兄弟。“那年早間,卡通片開始消亡,最后一家播出它們的廣播公司放棄了,因為孩子們都泡在YouTube上,”黃露莎回憶道,“我們當時就想:卡通片難道要就此絕跡?”
這引發了他們更深層的思考:如果動畫巨頭漢納和巴伯拉活在當下會怎樣做?
上世紀50年代末,威廉·漢納(William Hanna)與約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通過革新制作流程開創了電視動畫時代。面對小屏幕對海量內容的需求與微薄預算,他們將每秒原畫幀數減半,單集所需新繪圖從1.4萬張壓縮至2000張。
出人意料的是,這反而催生了一個動畫黃金時代。漢納·巴伯拉公司的熱門作品包括《摩登原始人》(1960)、《杰森一家》(1962)、《史努比》(1969)、《超級朋友》(1973)和《藍精靈》(1981),這些作品至今仍通過重播和周邊商品持續盈利。
2015年在洛杉磯倉庫創立的Toonstar,立志為YouTube時代重構動畫生產體系。“當流媒體顛覆發行模式時,好萊塢幾乎毫無作為,”阿塔納西奧說,“我們不愿看到創作技術革命重蹈覆轍。”
三、生成式AI的爆發改變了游戲規則
早期他們為Snapchat制作短片(后者后來成為投資人),試水過區塊鏈內容,還在Musical.ly培育虛擬網紅,從Greycroft等風投募得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603萬元)。到2021年,他們已建成適應社交媒體節奏的動畫流水線,但圖像創作仍是瓶頸,因為當時的AI尚不足以承擔核心繪圖工作。
2022年生成式AI的爆發改變了游戲規則。Toonstar基于開源架構開發了自主圖像生成系統“Ink & Pixel”,這個名字戲仿了迪士尼當年由大批描線師與上色師組成的部門,他們曾在透明賽璐璐片上手工繪制每一幀畫面。
▲“Ink & Pixel”示意圖,來源:《紐約時報》
“我至今仍會激動,因為當時的感覺就是‘天啊,這真的可行’。”阿塔納西奧回憶Ink & Pixel系統初見成效時的情景。
但就在此時,好萊塢掀起了對生成式AI的激烈抵制,超過17萬名演員和編劇在2023年發起罷工,部分訴求就是要求制片方限制AI使用。創作者們憎惡這項技術的另一個原因在于:OpenAI等公司用網絡抓取的數據訓練模型卻未給予補償。
阿塔納西奧當時公開反駁道:“與其擔憂AI奪走工作,不如思考如何用它推動電影革新。”這番在行業刊物發表的言論招致“AI渣滓去死”的激進回復。
四、藝術家主導,AI代替70%基礎工作
Toonstar采用“版權清潔”的生成式AI引擎,“Ink & Pixel”僅用委托創作的artwork訓練,而非網絡抓取數據。黃露莎強調:“必須是藝術家主導技術,而非相反。”他們的核心準則是H.I.T.L.(Humans in the Loop,人類始終參與決策閉環)。
《史蒂文與帕克》的創作周期通常從周四的視頻會議開始。24歲的TikTok網紅、該系列聯合創始人帕克·詹姆斯(Parker James)從家中接入,與編劇和制作主管共同打磨劇本。
這一環節全程人工創作,禁用AI,但他們會使用名為Spot的AI分析工具研究觀眾數據:哪些片段被反復觀看?棄劇時刻劇情進展到何處?結果發現觀眾對劇中的寵物狗Murphy興趣平平,”這很意外,誰會不喜歡可愛狗狗呢?”黃露莎笑道。
周五完成劇本后,周一進入AI輔助的前期制作。Ink & Pixel系統根據劇本分析所需新圖像。“生成概念師”輸入“紅色頭巾”“棕色皮靴”等提示詞,系統即刻生成多個符合劇集美術風格且比例正確選項。設計師選定基礎形象后手工調整,比如添加木制假腿增強喜劇效果,全程約20分鐘。
▲制作現場路透:定稿后錄制對白,來源:《紐約時報》
“這部分非常主觀,正因如此才需要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參與,”黃露莎解釋道,“我們的目標是讓AI完成70%的基礎工作。”Toonstar的首席設計師霍莉·迪菲利皮斯(Holly DiFilippis)將AI生成的角色比作“穿著戲服的模特人偶”。
26歲的迪菲利皮斯說:“AI只提供基底,我們藝術家的職責是通過細節賦予角色視覺個性,決定這個海盜是該帶點邪氣,還是應該滑稽搞笑,這些創作選擇是機器人無法替代的。”
接下來,動畫師使用專屬軟件構建場景。劇本定稿后(有時甚至更早)錄制的對白會通過AI工具自動同步到角色唇形,另一套AI程序則負責添加滑板撞擊路緣等音效。“傳統方式需要人工在音效庫里大海撈針,”黃露莎說。
此外,Toonstar采用初創公司ElevenLabs的技術,能即時將角色配音轉換成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日語,通過YouTube進行全球分發。
到了周四,新一周的制作循環又將啟動。
結語:AI時代,動畫門檻終將消失
Toonstar遠非好萊塢最炫酷的AI初創公司。
融資3億美元的Runway近期發布了面向成人觀眾的6分鐘動畫試播集;去年秋季成立的Asteria自詡為“AI時代的皮克斯”,其首部作品《古怪鳥秀》已上線;由前二十世紀福克斯主席彼得·切爾寧(Peter Chernin)支持的Promise工作室,以及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投資的Invisible Universe(又一家自稱”網絡皮克斯”)都在布局同類業務。英國AiMation工作室甚至用全AI工具制作了87分鐘長片《機器人成長之地》來招攬人才。
但正如阿塔納西奧所言,Toonstar已用自己草根的方式提供了“成功藍本”:通過AI將單集動畫制作周期壓縮至7天,成本控制在傳統模式的1/10。這種高效創作體系或許正預示著,當迪士尼還在為AI倫理爭論不休時,新一代動畫革命已從YouTube作坊悄然興起。
▲AI生成海盜形象示意,來源:《紐約時報》
無論是短片、新劇集還是舊片段合集,《史蒂文與帕克》的內容已經持續穩定產出超過兩年。據Toonstar統計,該系列累計觀看量已達75億次。阿塔納西奧拒絕透露具體財務數據,但確認公司已實現盈利。
目前Toonstar正與帕克·詹姆斯共同拓展該IP的商業版圖:已與蘭登書屋達成協議,將推出多部改編漫畫小說;多家流媒體平臺也表示有意將其開發為傳統動畫劇集。
今年秋季,Toonstar計劃推出多部新動畫劇集,每部都將與知名YouTube或TikTok創作者合作開發。“由于動畫制作歷來成本高昂、周期漫長,許多人才被擋在門外,特別是年輕創作者,”阿塔納西奧說,“我們認為動畫不該是私人俱樂部。”他還補充:“有了AI技術,這個門檻終將消失。”
來源:《紐約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