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火鳳凰
(這是學員寫的第141篇文章)
說起婆媳關系這個千古難題,我也曾被困近30年,從沒想過,此生能徹底破解。
說到婆媳關系,還得從我奶奶說起。
我奶奶是個講規矩的封建家長,尤其對母親苛責頗多,父親會忍,我們小孩子也會小心避讓,最難受的是母親。
我小時候生怕急性暴躁的她會忍不住回懟一句,引得奶奶鬧大升級,全家遭殃。
我至今記得奶奶那件春秋靛青色,夏天灰白色盤扣褂子,洗得發白的衣襟永遠板正挺括。
每當全家圍坐說笑,奶奶微彎卻自帶威壓的身體靠近的瞬間,歡聲笑語戛然而止,每個人頓時會檢討自己的不合適之處。
因為她總能拉長臉用一句"沒規沒矩"讓所有人的笑容僵在臉上,如同在火中澆上一盆冷水。
母親時常背著奶奶告誡我:
淘米水里一粒米都不能出現,奶奶說會遭雷劈的。
每逢客至,我們要像請祖宗牌位似的把奶奶攙到上座。
八仙桌上的歡聲笑語永遠卡在喉嚨里——筷子不能碰出聲響,夾菜只能掠邊角,連碗底最后一口飯都要輕輕扒干凈,嘴里不能發出"沒教養"的咀嚼聲。
聽著母親訓誡,我知道她是受了很多指責委屈。
說是有次偷偷用自己賣苦力掙的錢買了新衣服,被奶奶發現了,追著肩膀都打爛了。
我心疼母親,卻又不想她懟奶奶,想著母親如果忍耐多點,溫柔些,或許奶奶不會那么多苛責吧。
結婚后,我謹記這些訓示,事事謹慎,主動盡好孝道,搞好婆媳關系。
開始婆婆挺喜歡我的,她沒有奶奶那么嚴厲多規矩,感覺挺隨和。
我白天給學生上課,回家做煮飯洗衣完成各種家務。
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注重為人處事,一旦發現有不合適的地方,我也會反省,表達歉意然后自我糾正。
總之,我盡最大努力去做好一個有教養,守本分的好媳婦好妻子角色,一起為家庭出力。
但是結婚后吃住一起,隨著寒暑假的到來,日子一長,就沒那么風平浪靜了。
婆婆開始念叨生活開支多,算計我們夫妻倆的工資,慢慢毫不留情地數落我的各種毛病,事事拿我與大姑子比,當然啥事都是大姑子優秀,對我各種嫌棄。
如此一來我倍感壓力,內心憋屈。
面對婆婆這樣的言行,我一邊忍耐著,一邊本能地開始默默反抗,疏遠婆婆,后來要求分家自立。
但婆婆并沒有就此放過我,甚至有時會借老公高聲咒罵,開始有老公的理解安慰,我還能死死忍受,但內心越來越涼,填滿了怨恨之心。
直到后來夫妻關系惡化,女兒出生后矛盾升級,我無奈下只好搬出去住。
有次我因為迫不得已的原因回去找公婆理論老公的不是,沒想到婆婆嚴重護短,當場責罵我。
過幾天還追著我打,嘶咬我的胳膊,給我身上還留下一個永久的咬痕!
自此,我與婆婆的關系徹底破裂,對婆婆仇恨之心讓我多年無法釋懷。
每一次回憶她咬我的血淋淋的場面,我都淚如泉涌。
我怎么也想不通,看起來很溫和的婆婆如此殘忍,我又沒做啥過分的事,罵幾句我也會諒解,我本不是個計較的人,可她怎么能下得去手打我還咬我!
因為帶著深深的怨恨與內心傷痛,因此我好幾年沒有回去過婆家。
即便后來婆婆找了親友勸我回去,我思慮再三,帶著女兒回去了,婆婆客氣了很多,基本沒有挑剔指責。
我也盡力不翻舊賬,婆婆為了兒子,我為了女兒,我們都為了家庭幸福的共同目標努力修復這段關系。
甚至婆婆還在我高齡懷兒子時盡心盡力照顧我,還幫我帶兒子。
我很感恩婆婆,但是我也很清楚,內心的那道傷痕,始終也無法愈合。
我想婆婆內心也如此,因為當時我也還手了,婆婆也是為了兒子迫不得已才會接我回婆家,所以我們再怎么克制,也還會有互懟的時候。
某天我看到網上一個關于“婆媳矛盾的問題,能否用感恩去化解”的問題。
無數人憤怒回應:
"不!我恨她!怎么還能感恩呢?本宮死也做不到!"
"婆婆沒生我,沒養我,憑什么對我挑三揀四?她護短、雙標,我還要感恩戴德?"
這些回答直白、激烈,甚至帶著幾分快意恩仇的暢快。
可翻完所有評論,我心里卻像堵了塊大大的石頭——為什么本該是至親的兩個人,卻硬要走到互相傷害的地步?
難道婆媳關系,注定是一場逃不掉的“戰爭”?還是說,我們其實都忽略了某種破局的可能?
直到后來我學習了幾年的家庭教育,懂得了情緒管理,與心理年齡的升級,家庭組合模式,親情關系的修復提升方法等。
我用這些練習與婆婆好好說話,帶著孩子像我恭敬奶奶一樣,對婆婆細聲軟語,盡量多分擔家務。
婆婆也更好了,但隨著兒子長大,管不住了,婆婆也時不時用難聽的語氣說話,尤其是嫌貪玩不聽指揮的兒子沒規矩。
還常習慣罵“畜牲”之類的,氣得兒子眼光都變怨毒了,背后咬牙切齒說太討厭奶奶了。
看著這場面,我極力忍著對婆婆的無奈,與兒子好好溝通引導,但兒子也只是暫時壓抑著情緒。
我也跟婆婆心平氣和溝通,肯定了婆婆對孩子的關心與付出,告訴她孩子需要正面引導肯定,不喜歡負面評價,也不想什么都被限制。
婆婆雖然也暫時停止了這種說教指責的方式,但也還是憋著氣。
我知道,那氣來自于我!
因為無論婆婆還是孩子爸爸,內心里都認為孩子是我教出來的,孩子的各種惡習,不能怪孩子,而是怪我這身為老師的母親沒教育好!
說實話,面對這樣的狀態,我再怎么調整,內心深處其實還是有怨恨。
每次帶著女兒兒子回去,各種套近乎,最后仍然沒有幾次是開心的。
只因為我是老師,辛苦養育孩子累成狗,到頭來受氣的卻總是我!
不過,幾年的學習,也給人做過很多咨詢,我深知,這種現象太多了,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著類似的劇情。
我更知道,能改變的唯有自己!我不再強迫自己完美,停止無休止地自責——這種覺醒讓我終于跳出了"受害者"的循環。
在保持現狀不再惡化中,命運讓我遇見了涔汐老師的修心訓練營,沒想到這個機緣,最終幫我解開了困擾我多年的婆媳死結。
初入涔汐老師訓練營時,我像蹣跚學步的孩童。
老師教授的"八心修煉法"中,我首先聚焦"感恩心"與"利他心":
每天做功課時,我會細細感受擁有的享受到的一切。一言一行之前,也會覺察練習,先思考如何讓別人舒適。
我會穩定情緒,心平氣和與婆婆溝通,了解她內心的真實需求,然后給出明確的答復。
我會窮盡所學,平衡種種。這些簡單的練習,像春雨般慢慢軟化了我堅硬的內心。
接下來,老師的棒喝更讓我振聾發聵,她一下一下撕開我長久以來的錯覺:
我們只盯著自己的付出!看不到別人的付出,自以為做得好,其實內心根本沒有感恩心!我們每口呼吸,喝的每一滴水都依賴無數人的勞動!等等。
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我猛然驚覺:自己竟在最重要的家庭考場交了白卷!
老師的棒喝,讓我無地自容,做反省懺悔的時候,一想到自己曾是這么無明。
白白遭受那么多痛苦,蹉跎浪費掉那么多寶貴的時光,止不住淚流滿面。
然后老師又教我們學會如何用"上帝思維"俯瞰人際關系:
婆婆的挑剔,是她那個年代,艱難環境下生存與表達愛的方式,這跟那個時代有關。
過往的沖突,是兩套價值體系的碰撞。
婆婆年紀越來越大,器官退化,思想言行也越來越身不由己,越來越糊涂,這是人老了的生命規律。
我們的痛苦,源于把"小我"看得太重,而沒有考慮到其他生命的狀態。
所以學習幾年家庭教育后,我們也只是在表象上下功夫,其實心性一點也沒改變!
想想真的是,我表面上我帶著孩子尊敬奶奶,其實我的內心根本就沒有去換位她的感受。
當我升維了這種認知,像在萬米高空看清了地面迷宮的全貌。當老師提到:
"幸福取決于:你心里能裝下多少人,利益了多少人"。
瞬間多年來我的內心積怨如冰雪消融。
我突然看清:
- 1. 不是婆婆太難相處,而是我的容器太小,我自認為自己胸懷大
- 2. 不是付出不被看見,沒有回報,而是我放大了付出,太計較回報,不識因果。
- 3. 不是道理不懂,而是我知性沒有合一。
聽完老師這樣的不斷棒喝,讓我如夢初醒!
原來,我所有的障礙都源自于我的格局太小了!我的眼界,我的心襟是如此之小,痛苦是我自己原因,而非婆婆的緣故。
我教學生那么多做人的道理,也自以為自己是好人,但是卻把日子過得一地雞毛,連自己的家庭關系都處理得亂糟糟,如何能教育引領孩子!
老師說的帝思維如同一束耀眼的陽光照亮了我與婆婆相處的道路,我的眼界豁然開朗。
上帝思維讓我們學會從心底里去關愛他人,如同關愛自己。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最終也會惠及自己。
如同盲人提燈籠的寓言,那盞燈籠看似自己用不著,但是照亮了別人的路,也讓他人注意到了黑暗中的自己,最終保護了自己。
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明白,愛與善良是會流轉的,我們給予他人的越多,最終回饋到我們自己身上的也越多!
當我擁有了上帝思維,我就真的做到了心懷感恩,看到的不再是婆婆的挑剔與不足,而是她的付出與深切愛意。
當我真誠地感恩她含辛茹苦地養育了孩子爸爸,感恩她在生活中給予孩子們與我的點滴關懷。
而這種感恩之情讓我以更加寬容和理解的心態去對待婆婆,溝通完全順暢了。
家里的事我也會與老公商量著一起分擔,婆婆念叨的事情,不論對錯合適與否,我們都盡量注意不駁斥回懟。
而是從各方面考慮正面分析,告訴她我們的想法與能做到的解決方式。
婆婆自此幾乎沒再對我說過一句重話,特別配合,她對孩子們更是軟言細語極盡關懷。
還細心關注我們每個人的習慣愛好。
比如她給我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個不同的水杯,每天給我們泡上喜歡的茶水,每天笑容滿面的,家里其樂融融。
以前那個各種討嫌的婆婆居然來了一個 180° 的全然改變,包容著我們每個人的各種不足之處,讓我驚嘆鐵樹真能開花啊。
果然每個人的心里原本都住著一位天使!
兒子在我耳濡目染之下,也從此對奶奶恭敬友好了。
他會把在學校的獎品送給奶奶,奶奶開心的不要不要的。
當我學會從高維視角出發,超越了日常的瑣碎紛爭,認識到婆媳關系對于整個家庭的重要性。
明白和諧的婆媳關系,才是家庭幸福的根基,是為子孫后代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關鍵。
從此我的格局大了很多,我不再局限于個人的感受和利益,而是以大局為重,以愛為出發點,積極主動地去改善婆媳關系。
我看到了婆婆的不容易,也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婆婆被理解了,她也嘗試理解包容我們。
現在逢人便說我們的好。將近30年仇人般婆媳關系,從此我們內心沒有任何怨恨。
如今婆婆已八十多,生活能自理,她還為我們守著一個菜園,喂好幾只雞,每天都在努力勞作,這是我們最大的福氣。
而我當年身體上被婆婆咬的疤痕雖然還在,但內心的傷痕因為跟著涔汐老師修心徹底修復了。
我要用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做更多有意義的事!而不是活在怨恨當中。
想起過去的無明,真是慚愧呀!
感恩涔汐老師如此智慧有魄力,讓我生發無窮的力量,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不斷完善自己的生命,為千年難解的婆媳問題找到了破解密碼,更讓整個家庭變得越來越美滿和諧。
婆媳關系的核心是孝道,而孝道的核心不是我們做了啥,而是我們做的有沒有讓父母生命變得更好。
在此,我希望更多的家庭也能加入修心訓練營,我們提升了自己的智慧,讓家庭小船平穩快樂地前行。
作者簡介:張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頭發雖長見識不短,深度剖析復雜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職場的認知大坑,歡迎關注@我是涔汐,公眾號(id:zhangcenxi99),一個讓你增值的地方,個人微信:zhangcenxi99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