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官網消息,5月22日下午,中方應約同法國總統馬克龍通電話。在中美關稅戰按下暫停鍵后,馬克龍打這通電話所為何事?雙方又談了哪些內容?
從馬克龍在社交平臺發布的內容,以及中方的通報來看,雙方主要談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法方對中方的承諾,二是中法經貿投資合作,三是俄烏、巴以等國際熱點問題。
法國總統馬克龍
在中方的通稿中,馬克龍開篇就強調,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法方高度重視對華關系、堅定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不會有任何改變。
前兩天,法國舉辦年度“選擇法國”峰會,事后馬克龍在社交平臺發文,對投資企業表示感謝,結果帖文中居然同時出現了中國國旗和臺灣地區的旗幟。眼疾手快的臺當局立即轉發,還對馬克龍表示感謝。不知馬克龍是有意還是無意,事情鬧大后,立即刪除相關推文。這次馬克龍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大概率是回應此事。
定了基調開始說事。馬克龍在社交平臺寫道:“法國歡迎中國赴法投資,但必須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我們同意加快推進法國干邑輸華,這對法國干邑業者來說是必要的。”這話看似義正嚴詞,實則自相矛盾,經不起一點深究。
王文濤部長會見法國外交部外貿部長級代表普里馬
以歐盟對華電車加稅為例,表面上給出的理由是“反對不正當競爭”,實質是中國電動汽車憑借成本優勢和技術迭代速度,迅速占領歐洲市場,為了避免更多市場份額流失,歐盟希望通過加稅來保護本土車企,同時還能迫使中國車企赴歐建廠,給本土增加就業,推動產業升級。
而這件事的始作俑者,恰恰是法國。馬克龍政府一邊推動對華貿易打壓,一邊高喊“公平競爭”,不覺得諷刺嗎?也正因為如此,中方將反制歐盟加稅的“重錘”,放到法國身上。對原產于歐盟的白蘭地啟動反傾銷調查,而法國占歐盟白蘭地出口的90%以上。不過和歐盟的先射箭后畫靶不同,中方的調查完全合規合法。
這種“以牙還牙”的博弈策略,最終法國先敗下陣。畢竟白蘭地可是法國農業的“王牌產品”,中國是法國干邑白蘭地的主要市場,每年進口額達14億歐元。而中國的加稅政策,將直接影響干邑地區的數萬從業者。對馬克龍而言,白蘭地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其壓力可想而知。
特朗普關稅大棒一視同仁
上個禮拜,第十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在巴黎舉行,雙方圍繞經貿合作、優化投資環境等多個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但在白蘭地關稅一事上,并未達成協議。此次通話,馬克龍強調“公平競爭”,再次提到法國干邑,不排除會推動歐盟調整對華關稅,以置換白蘭地關稅問題。
除了經貿問題,雙方還討論了多個國際熱點問題。馬克龍沒有再提所謂“中國對俄支持”,而是強調中法對俄烏沖突持有相同目標,即應立即無條件停火開始,取得持久堅定的和平。這一轉變背后,既是迫于現實壓力,也是法國對華戰略的務實調整。
俄烏沖突持續三年多,歐洲經濟疲軟、社會矛盾加劇,2.0特朗普政府還大力推行貿易保護主義,若同時與中美打貿易戰,歐盟未必吃得消。
馬克龍此次通話所求甚多,但歸根結底,還是法國乃至歐盟能不能拿出真正的誠意,不是嘴上喊著希望加深投資經貿合作,卻打著“公平競爭”的口號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
中歐合作廣闊
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中歐有廣闊的合作空間,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遠超所謂“制度競爭”的雜音。過去幾年,歐盟受外部干擾,時而陷入對華的認知陷阱,既不符合中歐共同利益,也削弱了歐洲戰略自主性。法國若能拿出誠意,帶頭發揮出積極作用,定能為歐盟搏出一番天地。
中方始終視歐洲為多極化世界的重要一極,歐盟也需跳出“價值觀劃線”的慣性思維,以平等姿態拓展合作深度。中國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戰略自主何其重要,也希望法國及歐盟政客們能抓住機遇,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