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記者高敬、胡璐)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進一步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有關舉措,明確要推動建立覆蓋更加全面、權責更加清晰、方式更加多元、治理更加高效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生態保護補償,包括財政縱向補償、地區間橫向補償、市場機制補償等機制。橫向生態補償主要是在生態環境的保護地區和受益地區之間,通過協商建立起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機制。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進一步細化重點任務和落實舉措,實現生態產品供給地與受益地良性互動。
會議指出,要深入推進大江大河干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穩步拓展補償領域,積極探索森林、草原、大氣等其他生態環境要素補償方式。
我國有許多跨區域的大江大河以及重要湖泊,治理中面臨一些困難。安徽和浙江兩省從2012年開始在新安江流域建立了全國首個橫向補償機制,取得良好效果。近年來,在中央財政的政策和資金引導下,這一機制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簽訂了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涉及長江、黃河等多個跨省流域(河段)。一些省份之間還在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方面進行了探索。
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間橫向補償還面臨難點堵點,在補償協議簽訂、協議履行、糾紛解決等環節需要進一步規范,以加強區域治理聯動,織密織牢保護合作網絡。
會議明確,要健全獎罰分明的制度機制,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保護、誰受益”,研究完善激勵約束政策,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業內人士指出,生態保護補償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將社會資金作為政府投入的有益補充,通過多元化方式,動員和匯聚各方面力量。在實踐中,也要改變資金補償的單一模式,探索對口協作、對口支援、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產業園等多種方式,搭建起生態受益者和保護者之間的利益分享機制,讓保護生態者有益可得,更好激發和凝聚全社會呵護生態環境的合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