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突然宣布,撤銷哈佛大學學生與交流學者項目(SEVP)資質,禁止該校在2025—2026學年招收新國際學生,并要求現有約6,800名外國學子在72小時內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這一決定,猶如晴天霹靂,瞬間攪動全球高教界。
官方聲明指責哈佛“與中國合作”、校園內滋生“反美與恐怖主義”言論,并稱校園安全環境不合規,但未提供充分證據。哈佛校方迅速反擊,稱此舉“非法且損害學術自由”,并已提起訴訟,尋求法院緊急禁令,以保障師生權益。
在哈佛,國際學生占比高達27.2%,約6,800人正在面臨遣返風險或被迫轉學的窘境。其中,中國學生占國際生總數的20%,也就是超過1,300名學子可能受到直接影響。
這群求知若渴的年輕人,有的是準備搶占世界頂尖實驗室資源的科研生;有的是懷揣創業夢想的商學院學子;也有遠離家鄉的本科新生。他們正焦慮地咨詢律師、聯系其他學校、甚至推遲回國機票,生怕一旦身份失效,將被迫中斷留學之路。
更大的沖擊也波及父母和資助家庭:一份IIE報告顯示,2022/23學年,美國共有289,526名中國留學生,高居各國之首;即便是頂尖名校,也無法逃脫國際教育大潮的震蕩。
5月23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考慮到中國學生占哈佛國際學生總數的20%,中方如何看待美方做法?”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雙贏,任何將教育政治化的行徑都只會損害美國形象與國際信譽;中方將堅定維護海外中國學生和學者的正當合法權益。
當然,在特朗普政府推出禁止哈佛招收國際生的禁令后,很快就招到了諸多力量的抵制,不僅僅是哈佛本身選擇的不執行,同時,美國大法官也對此積極表示,特朗普的行為是完全不合法的。在美國的高校中,游行常常是家常便飯的事,為什么特朗普這次集中將矛頭對準了哈佛呢?
首先,自特朗普登臺以來,實則是一直采取了一種打壓異己的政治方式,尤其是禁止一切與自己不和諧的聲音。而哈佛作為匯聚了諸多人群的高校,這也常常導致其處在各種國際事件的前線,尤其是此前在巴以沖突中,對以色列政府進行了嚴重抗議,這與特朗普的施政理念是不符合的,自然也就會收到特朗普的關注,哈佛可能很早就已經被視為眼中刺了。
再者,特朗普可能真的打算對教育系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畢竟在美國自由主義的宣傳教育下,很容易出現與特朗普不相符的聲音,可能哈佛只是這場戰爭的前戲,后續的手段將會頻繁上演。
事實上,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兩國高教交流不斷深入,中國赴美留學潮連年高漲。2019/20學年,中國留學生人數曾達到372,532人次,構筑了兩國人才交流的重要橋梁。但近年來,地緣政治緊張和疫情擾動已讓赴美意愿漸趨理性,部分學生轉向英、澳、加等國家。
如今,哈佛事件再次提醒我們:教育從來不應成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各方唯有堅持開放包容,才能讓學子無畏追夢;唯有尊重學術自由,才能讓文明對話不斷延續。對于那些在風雨中彷徨的年輕人,希望他們能早日找到繼續深造的港灣,也期待更多國家和高校伸出援手,共同守護國際教育的初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