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1958到1963年,在上海有一位同志,上上下下都要人尊稱為“柯老”,就連小他九歲的毛主席見了他,也要用這一尊稱。
彼時的他才剛過60歲,就已然是上海地區說一不二的“上海王”。
而幾十年后的今日,他卻兀然銷聲匿跡,甚至成為中共八大的20位政治局委員中唯一一位至今未曾出版傳記的。
他是誰?他又經歷了什么,為何對他的評價至今無法得到比較統一的意見?
新中國成立前的柯慶施
柯慶施之所以獲得眾人“柯老”的尊稱,當然不是因為他年紀大——畢竟小他數歲的毛主席都會叫他一聲“柯老”。
“柯老”中的“老”字,指的是他在中國共產黨中的資歷老。
毛主席曾說過,柯慶施是“我黨最早見過列寧的同志”。
柯慶施早于1920年就開始與陳獨秀通信,討論社會主義與勞動專政相關的問題。在陳獨秀的介紹下來到上海并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后,也常常與陳獨秀交流。
1922年,20歲的柯慶施同張國燾、鄧培前往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提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了列寧同志的接見。毛主席口中的“最早見過列寧”便由此而來。
之后,由于張國燾叛黨、鄧培犧牲,柯慶施一度是黨內唯一一個見過列寧的同志。
國共合作時期,柯慶施也在人介紹下參加了國民黨,而后再國民黨中擔任了一系列職務。
抗戰爆發后,柯慶施則前往延安,解放戰爭中,在石門(現石家莊市)解放后擔任市長;1949年冬,又出任南京市市長,直到1954年接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
而柯慶施評價如此復雜的原因自然也是有的。
早在抗戰期間,柯慶施就受到過審查,原因是因為1933年時,中央派他去滿洲執行任務時,他因為敵情緊張,并不敢前往,反而是在天津將組織交予他的大批經費花掉。
但在后續向組織報告時,柯慶施卻謊稱是火車無法抵達滿洲所以去不了。而在后續他又加裝自己已去過滿洲,并寫了一份假報告出來。
這一滑頭滑腦的欺騙行為直到1935年滿洲政府向中央匯報工作時才被戳穿,柯慶施也在延安整風中受到審查。
不僅如此,柯慶施本人還受到此事影響,甚至被擴大為國民黨特務。受到他的影響,新婚不久的妻子因相關問題跳井自殺,而柯慶施也一直未曾得到重用。
至接任上海書記期間,柯慶施則依靠緊跟毛主席的觀點和意見,在上海加以貫徹,從而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和好感,并對他大加贊賞。
憑借著之前的政策,柯慶施在上海站穩了腳跟,也在全國內聲名鵲起。
得到了益處的柯慶施從此特別留神毛主席的言論,數次強烈抨擊反對“大躍進”主張的國內領導人,又數次因此得到贊賞。
而注意向柯慶施傳達毛主席新思想動向的張春橋也得到了柯慶施的認可和重用。
至于張春橋之后的所作所為,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嚴謹認真、愿意吃苦的柯慶施
由此來看,柯慶施被批判似乎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筆者通過搜集資料,從馬達同志的回憶里捕捉到了另一個柯慶施。
早在延安期間,柯慶施就已經體現出了其樸素的特性。
電影演員張瑞芳曾經回憶,說自己在延安時期母親和柯慶施住的近,還時不時幫他在棉褲上打補丁,東一個西一個,直到最后相似顏色的布料沒有了,打了個紅色布料柯慶施也不在乎,依舊穿著到處走。
而馬達同志在回憶說,柯慶施是一個嚴于律己又經常以己度人的人,以至于在很多人眼中,他的要求常常令人覺得苛刻或者不合時宜。
在上海期間,柯慶施多次嚴厲批評在其他地區很常見的、領導干部跳舞的現象。
在柯慶施看來,有些干部在工作的時候沒有勁頭、沒有心思,跳舞的時候卻是滿腔熱情,是革命意志消退的表現,并不許上海領導干部跳舞。
而參與會議的其他同志對柯慶施如此強硬的態度感到震驚,而從其他地區調任至上海的同志也對上海的“舞蹈禁令”驚訝不已。
但在工作時,柯慶施又不是死板而不好說話的,在與部下談話的時候的柯慶施思想頗為開放,能聽進其他同志各種各樣的意見和建議。
工作中的柯慶施是勤懇清廉又認真負責的,據馬達同志回憶說,上班時候的柯慶施早早地就到達辦公室,開始通過報紙關注上海地區包括國內的相關要事,而后開始辦公。
彼時身為上海市委副秘書長的馬達常常被柯慶施叫去詢問有關上海市民生的問題。
對于柯慶施而言,唯一的娛樂就是和身邊的工作人員打撲克,而這一娛樂行為對于柯慶施來說也是偶爾的事情。
經常下工廠的柯慶施每次巡查都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嚴謹地考察工作,也會嚴厲地指出工廠中存在的問題。
而據原《解放日報》總編輯趙元三回憶,平時的柯慶施是溫良忠厚的,但是一旦發起脾氣,他又是毫不留情的。
而小平同志也對柯慶施評價道:柯慶施還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就是脾氣不好,得罪了不少人。
馬達總結道:要全面評價一個人確實是不容易的,一個人的思想、工作、生活、品質,像一副多棱鏡,不是那么簡單就可以看清楚的。
柯慶施正是這樣一個矛盾體。
從工作上來看,柯慶施無疑是極為負責的、極為認真的、極為勤懇的干部,但他曾經犯過的錯誤也是不可辯駁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有人拿著所謂的“證據”貶低柯慶施,寫文章批判他,也有人認為柯慶施是優秀的干部、優秀的領導。
兩種說法爭論不休,而已經因病去世的柯慶施也沒有辦法再對著兩種聲音說些什么了。
這兩種所描述的都是柯慶施,卻又都不是柯慶施。
至少彼時的柯慶施切切實實地對上海人民、對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至于具體的是非功過,想來只能交由歷史來評說。
《揭秘“上海王”柯慶施:周恩來1958年險被取代》—人民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