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托米奈在那不勒斯拿到了意甲最佳球員,幫助那不勒斯成功奪得了意甲冠軍。本賽季離開曼聯的幾個球員中,麥克托米奈是意甲冠軍、格林伍德是法甲亞軍、安東尼是西甲第六,甚至冬窗租借給維拉的拉什福德、切爾西的桑喬,都可能拿到英超前六。
離開曼聯的球員,拿到比曼聯更好的名次,這已經不是新聞了。核心問題不去談了,咱們就聊聊麥克托米奈在意甲拿下賽季最佳球員這件事,麥克托米奈是怎么拿到意甲賽季最佳的,這對于曼聯的建隊思路有什么啟示?
我們先看一下麥克托米奈的活動熱點圖,最密集的有三塊區域:左后腰、左中場、禁區內。沒錯了,小麥克在那不勒斯主打的位置,是352戰術體系中的左中場位置,跟左邊翼衛、左前鋒搭檔的,在曼聯這些年的戰術體系中,曾經用過類似的角色:穆里尼奧時期的博格巴。
說一個非常巧合的事情,麥克托米奈在那不勒斯效力的這個賽季,隊內主力中鋒是盧卡庫,兩人是那不勒斯進球最多的2名球員。而博格巴在該賽季,曼聯隊內的主力中鋒也是盧卡庫,該賽季博格巴在英超打進13球、送出9次助攻,是曼聯隊內的最佳射手、助攻王,而盧卡庫打進12球,是曼聯隊內進球第二多的球員。
你看,孔蒂在那不勒斯對麥克托米奈的用法,跟穆里尼奧在曼聯時期對博格巴的用法,其實有點接近,拋開兩個人的傳球腳法能力差異性不同,那么他們存在什么共性問題?答案是對抗。
在意甲,麥克托米奈的場均觸球次數,只超過了2%的中場球員,也就是小麥克的觸球次數非常少,他提供的價值就是對抗。禁區內3.23次觸球,超過了94%的中場;接到后場長傳4.11次,超過了89%的中場;場均完成2.01次爭頂,超過了92%的中場。
小麥克屬于在中場對抗拿球,傳球給隊友去組織進攻,自己在跑動進入禁區,在盧卡庫牽制中后衛的情況下,作為第二排輸出的球員在禁區內完成搶點。
所以,小麥克的場均射門次數為2.34次,是職業生涯新高,射門距離15.4米,職業生涯第二高。那么,射門距離最近的是什么時間?上賽季在滕哈赫手下,當時麥克托米奈的進球、射門等等數據,跟如今在那不勒斯是一樣的。所以,并不是麥克托米奈去了那不勒斯脫胎換骨,而是小麥克在上賽季的曼聯就是這種表現,數據不會說謊的(見下圖)。
足球比賽核心問題永遠是兩個角度:跑動覆蓋、對抗能力。當年穆里尼奧、瓜迪奧拉兩大流派的爭論,你可以認為是傳控、防守的流派,可是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一個把無球跑動做到極致、一個把對抗能力做到了極致,而如今的大部分球隊,都需要在對抗、無球跑動中取得一個平衡點。
索爾斯克亞時期的曼聯,依靠弗雷德+小麥克的雙后腰組合,能夠在英超取得前四的成績,核心問題就是對抗。左腳的弗雷德在左路、右腳的麥克托米奈在右路完成對抗和覆蓋,負責攔截、搶斷球權完成擋拆。而博格巴+馬蒂奇的雙高后腰配置,都是屬于能對抗拿球的主。
滕哈赫在曼聯的第一個賽季能拿下英超前三,后防三角瓦拉內+利馬+卡塞米羅是關鍵問題,核心在于利馬在左路成為對抗強點、卡塞米羅在右路成為對抗強點。如今,麥克托米奈在意甲的表現,得益三個因素:首先,有人能控球、傳威脅球,這是基礎,畢竟小麥克觸球次數少。
其次,有人頂在中鋒位置去牽制中后衛,上賽季的霍伊倫、本賽季的盧卡庫都是這種作用。接著,有人在邊路去拉開寬度,那不勒斯的左翼衛、上賽季曼聯的達洛特,就是給小麥克這么用的。
說白了,就是以小麥克為對抗的軸線,周圍去配置相應的控球、傳球、跑動人員。任何一支球隊想要立足于爭四,你都必須找到你的一條能對抗的中軸線,去完成陣容的搭配。那不勒斯用的方式,就是小麥克在左前衛位置的對抗。
那么曼聯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