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五十知天命",人活到這個歲數,就像秋天的樹——該掉的葉子要掉,該斷的枝椏要斷,剩下的枝干才能撐得起冬雪。
前陣子跟小區里幾個五十歲的老哥嘮嗑,發現大伙最感慨的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終于學會扔東西了"。
過了五十歲才知道,真正的福氣,從扔掉這三樣東西開始
一、扔掉"比來比去"的毛病:人比人,氣死人,自己日子咋過自己知道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可五十歲后才明白,這"臉"要是拿來跟人比,遲早把日子過成煎熬。前單位老王,年輕時跟同事比職位,退休后跟鄰居比兒女——人家孩子考上公務員,他就嫌自己兒子打工沒出息,結果父子倆半年不說話。后來他聽人勸去公園下棋,看見有人騎三輪車帶老伴遛彎,突然想通了:"比來比去,把自己的幸福比沒了。"
老輩人講"各人有各人的福",真是至理名言。樓下張姨就活得透亮:"我家老頭子不會賺大錢,但每天給我梳頭;女兒沒考上大學,但嫁了個知冷知熱的女婿。比啥?自己鍋里的飯最香!"確實,五十歲后該明白:別人的生活是風景,你的日子是日子,盯著別人的風景忘了自己的路,才是真傻。
二、扔掉"沒完沒了的埋怨":埋怨就像口臭,自己聞不到,別人受不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有人把經念成了"怨氣咒"。小區李姐以前逢人就抱怨:"老公不體貼,孩子不聽話,房貸還沒還完……"結果朋友見她繞著走,老公躲著她抽煙,連孩子都不愿回家。后來她參加了廣場舞隊,每天跳完舞一身汗,抱怨少了,笑容多了,老公反而主動幫她揉腿。
這讓我想起俗語"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五十歲后,埋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皺紋更深、人心更遠。我舅媽就做得好:"老頭子忘關煤氣,我就說'下次記得啊';兒子沒及時回消息,我就發個表情包逗他。埋怨啥?能過一天是一天,開心也是過,愁眉苦臉也是過。"
三、扔掉"過度的物質追求":良田千頃,日食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七尺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話沒錯,但五十歲后該想想:"財"要多少算夠?"食"要多好算好?前幾年表哥拼了命賺錢,胃潰瘍住了三次院,掙了兩套房卻沒時間住,最后躺在病床上說:"以前覺得沒錢沒面子,現在才知道,沒了命,啥都沒意義。"
鄰居趙叔就活成了"反面教材":退休后還四處兼職,結果累出心臟病,搶救過來后把兼職全辭了,每天帶著鳥籠逛公園。他常說:"年輕時想給兒子攢夠買房錢,現在明白,我活著就是給兒子省錢了。"老話說"知足常樂",五十歲后更該懂:衣柜里有幾件舒服的衣服,冰箱里有愛吃的菜,兜里有夠花的退休金,比啥都強。
其實老祖宗早把道理講透了:《道德經》說"少則得,多則惑",五十歲后就是做"減法"的年紀——減去攀比心,減去怨氣,減去多余的物欲,剩下的才是實實在在的福氣。就像秋天的田野,去掉雜草,才能看見沉甸甸的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