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哈佛大學,這所曾象征全球最高教育殿堂的學府,如今卻成了特朗普手中政治清算的靶子。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突然宣布,撤銷哈佛大學的國際學生招收資格,同時要求現有國際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面臨被剝奪合法身份。這一極具沖擊性的政策,不僅點燃了美國教育界的憤怒,更震驚了整個國際社會。而其中,最具象征意義的“受害者”,竟是比利時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未來女王伊麗莎白公主。是的,你沒看錯,就連未來的國家元首,也擋不住特朗普式“反全球化”的政治操作。
伊麗莎白公主今年23歲,剛剛完成在哈佛大學公共政策碩士課程的第一年。她此前已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主修歷史與政治,是典型的“歐洲政治貴族教育路徑”的精英代表。然而,就在她即將邁入學業關鍵期的時刻,特朗普政府突然“揮刀”,不帶絲毫緩沖地切斷了她繼續在美學習的道路。這不僅是對一位外國學者的粗暴干涉,更是對全球高等教育秩序的赤裸裸踐踏。
比利時王室對此高度關注。王室發言人范多恩明確表示:“我們正在調查此事?!倍跏彝ㄓ嵵鞴茇悹柼貏t更進一步指出:“未來幾天和幾周還可能發生很多事。”顯然,比利時王室已意識到,這并非一起簡單的學校行政糾紛,而是一場深刻的政治風暴,甚至可能成為一次外交摩擦的導火索。
特朗普的政策,從來不是脫離戰略背景的“即興操作”。此次針對哈佛開刀,實質是其“美國優先”思想的又一延伸。在他看來,美國大學不該成為“外國人洗腦溫床”,更不應為全球精英培養“未來的對手”。這種零和思維的極端演繹,正在徹底顛覆美國長期以來以開放、包容著稱的教育體系。而哈佛,被選中為殺雞儆猴的對象,也非偶然。
這不僅是哈佛的危機,更是所有非美國籍精英學生共同的警告。你可以出身貴族,可以擁有皇室血統,甚至可以是未來的一國君主,但在特朗普的眼中——你首先是一個“外國人”。這就是“特朗普主義”的本質,它從不尊重跨國規則,不信任國際秩序,只信奉“自己人優先”的粗暴邏輯。
面對這場教育浩劫,哈佛大學校長加伯沒有沉默。他在公開信中強烈譴責這一舉措為“非法且不當”,并宣布已提起訴訟,尋求臨時限制令。他明確指出,這一政策不僅危及哈佛數千名師生,更是對全美高校教育系統的沉重打擊。他還特別強調,這一禁令將對全球追夢學子造成心理打擊,讓他們在踏入美國前就要思考“是否值得”。
美國馬薩諸塞州聯邦地區法院已于23日火速出手,向該禁令發出臨時限制令,要求“維持現狀”并進行聽證。這雖然為哈佛爭取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但無法改變美國聯邦政府已將教育領域“武器化”的事實。今天是哈佛,明天是MIT、斯坦福,甚至普林斯頓。任何被特朗普視為“不聽話”的精英機構,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政治清算目標。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此舉正將美國教育與全球治理推向“脫鉤”邊緣。試想,若連比利時王儲都無法在美國完成學業,那普通中國、印度、巴西學生的留美路徑將變得多么步履維艱?特朗普政府此舉,不僅損害了國際學生權益,更是試圖用制度性排斥逼迫他國精英選擇放棄美國教育,并將美國高?!皟艋睘楸就琳握_堡壘。
這是一種極端排外的“教育民族主義”。它無視大學的國際責任,無視教育的普世價值,只為迎合國內選民對“外國人搶飯碗”的焦慮情緒。這種策略短期看或許能博得右翼掌聲,但長期來看,必將導致美國人才流動斷層、全球聲譽受損,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對于比利時而言,伊麗莎白公主事件既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教育風暴,也是一面照妖鏡,讓歐洲王室深切意識到“美利堅優先”的冷血本質。未來王儲尚且如此,普通人還有何保障?而對于全球留學生群體來說,這更是一記驚雷:美國再不是那個歡迎你圓夢的“燈塔國”了。
結局仍未明朗,但天平已經在悄然傾斜。哈佛能否守住自己的開放精神,比利時公主能否回歸課堂,美國是否還有資格主導全球教育秩序,這不僅關乎一紙命令的存廢,更關乎全球知識體系是否能繼續維持自由、平等與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