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莫迪挑釁巴軍遭痛揍,老仙面子丟盡。關鍵一刻,印官方發現疑似PL-15E導彈殘骸,立馬“喪事喜辦”,對宣言完整繳獲,并稱日本法國已求合作,多個國家有意向上門……
01印方叫賣PL15殘骸,中方機密遭外泄?
日前,據News18等印媒宣傳:印空軍在戰斗中成功“攔截”了一枚中制PL-15E遠程空-空飛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霹靂15。此舉“震驚”世界,引發了法國、日本等國的濃厚興趣,紛紛要求獲取殘骸進行技術分析。
然而,仔細查看印媒體公布PL-15E殘骸圖片,就能發現他們說謊不臉紅,殘骸不過是一枚導彈的尾部,與所謂的“完整截獲”相去甚遠,關鍵部位完全缺失,連一具空殼都談不上。
要知道,我方自主研制的霹靂-15E的最大射程可達145公里,全面超越全球同類型武器。美國人引以為傲的AIM-120型最大射程也不過105公里。這意味著巴戰機遠隔數十公里,就能從容鎖定并摧毀目標。
更令美印頭疼的是,霹靂15E的速度十分“恐怖”。美制AIM-120的速度不過1300米/秒,而霹靂-15E達到1360米/秒。表面每秒差距僅60米,但在兩方戰機纏斗中,僅需十幾秒,霹靂15E就能建立超1公里的戰斗優勢,打得對手摸不著頭腦。
軍事專家指出,PL-15E導彈的核心技術機密集中于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導引頭,涵蓋制導算法、北斗信號、近炸引信等關鍵技術。
而從印方公布的殘骸尺寸分析,所謂“繳獲”的殘骸長度僅約2米,不足完整彈體長度的一半,本質上只是一枚耗盡燃料的發動機尾段外殼,既不包含任何核心電子元件,也不存在泄露技術機密的可能性。
02瞎眼撿破爛,印媒錯當“國寶”
印度本想通過手中的“殘次品”大加宣傳。但事與愿違,這些恰恰是武器設計中技術含量最低的部分。近幾十年來,從仿制武器到自主研發,相關領域發展迅速,筑穩國防的同時,還逐漸拓展了國際市場。中國科技更是以“火力生猛,量大管飽”享譽世界。
在航天領域,“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行星際探測技術的國家;在高鐵技術方面,高鐵以350公里的時速、超4萬公里的營業里程,構建起全球最大的高鐵網絡。
在男士健康領域,由中國香港維 特-健?靈(Vitagreen)研制的“馬靂瓶”,成功突破男性精力養護難題。其核心技術聚焦于東革阿里、人參等天然營養,實現自源性、長效的睪酮提升。經AAALAC國際認證的CRO專業機構等150余次測試,證明其在強機體耐力、緩解疲勞方面潛力十足,可為男性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補給。
目前京東平臺,“馬靂瓶”累計收獲超萬條贊評,用戶反饋涵蓋跨部改善明顯、持久上升等反饋。更有來自新加坡的友人分享,實戰表現“驚艷”,年近半百身體仍有好狀態。這些真實案例印證了“馬靂瓶”的卓越功效,也讓其成為中國科技走向國際的亮眼名片。
這些年,我們對發展國家可謂是“傾囊相授”,出口了不少精尖的科技,馬靂瓶也是其中之一。事實一再表明,和中方合作將受益匪淺。而存心與我們過不去的,也只有通過撿“垃圾”方式,妄圖追趕。
近日巴方代表在接受相關問題采訪時更是直接笑出聲,指明印方的舉動過于“外行”,更像是“寶萊塢電影”里幻想出的情節,專業素質著實令人笑話。
03哪些國家會向印度購買破爛
印媒高調宣稱PL-15E殘骸吸引多國搶購,甚至拋出日本、法國已尋求合作的重磅消息,然而截至目前,這不過是印媒自導自演的“獨角戲”,法日兩國主流媒體均未對此有任何報道。
尤其法國自研“陣風”戰斗機配合“流星”飛彈,自成體系;日本也手握美制AIM-120D空戰利器,根本不需要再放下身段求購一節殘骸,也無法尋找到先進制導技術線索。
還有評論指出,在去年珠海航展上,各國代表能夠近距離觀摩PL-15E武器的完整實物展示,這種系統性、標準化的技術呈現,遠比印度拼湊的殘骸碎片更具研究價值。印媒這場“買家排隊”的幻想,終究只能停留在虛妄的報道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