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軍艦下水出事,表面看是一場機械事故,實際上還是技術不過硬的問題,造快艇的技術能造大軍艦嗎?
朝鮮驅逐艦5月21日下水時發生“重大事故”。5月22日,由檢察機關人員和有關專家組成的事故調查組,出具了新的調查報告,艦體損壞并不是很嚴重,驅逐艦沒有船底破洞,船體右舷被刮削,通過船尾部分的救生通道流入一定量的海水。
搶救維修的辦法是,首先要抽出浸水隔室的海水,然后修復艦船平衡需要2至3天,修復舷側需要10多天時間,完全修好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金正恩下達死命令,必須要在一個月內修好,徹查事故原因,確定有關責任人,安犯罪行為處理,目前,清津造船廠廠長洪吉浩22日已被傳喚至司法機關。
要說這次事故是十分低級的錯誤,艦船都造好了,怎么會在下水環節出了問題,實在是不應該,所以,組織者必須要承擔責任。
關鍵是金正恩現場觀看了事故的發生,想掩蓋也掩蓋不了。本來金正恩是來參加現場慶祝活動的,沒想到成了一場事故表演,而且事故過程還現場直播,鬧出了一個大笑話。
這確實不是單純的一次下水事故,而是一個政治事件。首先,韓國得大肆報道,譏諷朝鮮的造船工業是多么的落后,還得捎帶著抹黑朝鮮海軍。
其次,美國也拍到了出事故的艦船,從此以后這艘艦船就沒有什么密秘可言了。一直會跟蹤到它棲裝下水到交付使用。在國際上影響極為不好。
實際上,就目前朝鮮的造船工業水平來講,目前并不具備建造5000噸級大型艦船的能力,原來朝鮮建造的船只都不超過3000噸,這次步子還是邁得大了一點,技術上還是不過關。
據目擊者描述,該驅逐艦的建造指揮團隊存在明顯的操作失誤。技術人員在調整滑軌參數時,完全依賴過往小型艦艇的建造經驗,未針對5000噸級艦體的物理特性進行精確計算。這種經驗主義工作方式,直接導致滑軌系統的承重分配失衡。從而造成事故的發生。
這次事故暴露出朝鮮軍工體系在很多方面存在技術落后的問題。能夠操作現代化造船設備的技術人員嚴重短缺。
令人不解的是,朝俄關系那么好,為什么不請俄羅斯的技術人員指導建造大型軍艦呢?那樣的話,不僅技術上先進,而且事故也不會發生。
目前也只是對事故的初步判斷,在具體修復中,還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估計一個月內也只是把船扶正,進行初步的修復,先平安的把船弄到水里再說,肯定會影響到下一步的棲裝等問題。
朝鮮也知道側滑下水風險大,為什么還要硬著頭皮上?估計是現有基礎設施不能滿足其它先進的下水方法。
這次事件再次提醒人們,現代化軍工體系真不是靠政治思想和堅強的意志力就能完成的,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不容易成功的。特別是造船業,它需要完整產業鏈的支撐,在這方面,朝鮮顯然是不具備的。
朝鮮到底能不能在6月底前把這艘軍艦修好呢?還真是一個未知數,即便是能下水,誰敢保證以后不出事故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