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巴基斯坦一輛校車在境內遭遇襲擊,車輛損毀嚴重,車內學生和司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這本是一場令人痛心的悲劇,然而就在此刻,印度卻突然掀起了新的風暴。
印度總理莫迪不僅沒有表示哀悼或關注,反而借機挑起事端,冷不丁地將巴基斯坦駐印度的一名外交官驅逐出境,緊接著,巴基斯坦也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對等驅逐一名印度外交官。
一時間,印巴兩國原本剛剛降溫的關系又急轉直下,重返劍拔弩張的危險邊緣,而更令人震驚的是,莫迪緊接著在5月22日的一場集會上公開放話,稱巴基斯坦“不會從印度擁有權限的河流中獲得一滴水”,語氣之強硬,態度之冷酷,令人愕然。
就在中國方面呼吁不應將水資源武器化,強調地區和平與合作的重要性之后,莫迪卻“頂風作案”,強行“逆流而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印度這次是徹底撕下偽裝,不再掩飾其強硬甚至冒險的區域政策,哪怕是以犧牲南亞穩定為代價,也要“找回面子”。
這場風波的起點,要追溯到5月7日。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印度軍方突然對巴基斯坦及其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發起代號為“朱砂行動”的軍事打擊,向巴方9處目標發射導彈。這場行動在印方口中被稱為“精準反恐”,而在巴方看來卻是毫無底線的挑釁。
巴基斯坦方面在三天后迅速反應,于5月10日凌晨展開代號為“銅墻鐵壁”的軍事反擊,直接打擊了印度境內超過20個軍事目標。在這輪來回交鋒中,巴基斯坦公布的戰果令人震撼:印度空軍至少6架戰機被擊落。雖然印度方面并未承認這一說法,但國內外軍事分析普遍認為,印度在這場較量中落了下風。
到了5月10日傍晚,或許是意識到局勢正在失控,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與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幾乎同時對外宣布,雙方同意臨時?;?。這一停火協議本應成為局勢緩和的一線希望,然而事實證明,這只是一場短暫的喘息。
印度并未真正接受失敗的現實。在國內民眾和媒體的強大壓力下,莫迪政府迅速切換姿態,展開了大規模的“勝利包裝運動”,不但組織了為期十天的慶祝活動,還派出“講解團”四處向外國媒體和組織“解釋”朱砂行動的“輝煌成果”。
表面上是勝利者的姿態,實際卻是掩飾失敗的急切。印度國內輿論不斷炒作戰機被擊落的責任歸咎于歐美提供的導彈“不合格”,隨后又宣布將全面更換為自研導彈系統。這種連根拔起式的“甩鍋”,顯然是為了轉移視線,將失敗的責任一推了之。
可真正讓印度難以釋懷的,并不是戰場上的失利,而是對手的身份。在過去幾十年里,巴基斯坦在印巴沖突中多為劣勢方,印度幾乎每次都能占據上風。如今突然被反擊得如此徹底,對自詡南亞霸主的印度而言,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心理打擊。
更讓印度焦慮的,是背后的“影子”。此次沖突中,巴基斯坦所使用的多項先進武器裝備,包括雷達系統、制導導彈和無人機等,都來自中國。印方清楚地知道,巴方能夠以0:6的成績贏得空戰,并非單靠自身,而是“借力使力”,得到了來自中國的強有力技術支援。
于是,印度的視線轉向了中國,開始“側面出擊”。莫迪政府派出一個大規模商業代表團,公然前往臺島訪問,試圖達成所謂的“經濟合作”。這一步棋,明擺著是“給中國上眼藥”,借臺灣問題惡心中國,轉移國內的失敗情緒。
在這個節骨眼上,中國方面再次重申南亞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并明確表示:不應將水資源武器化。這是中國對印巴局勢表達的理性立場,也是在為地區和平發聲。然而就在中方話音剛落,莫迪的強硬講話便接踵而至,毫無掩飾地對巴基斯坦施壓,稱“不會讓一滴水流出印度”。
這一激烈言論不僅引發巴基斯坦方面的強烈抗議,也讓國際社會為之一驚。巴外交部發言人沙夫卡特·阿里·汗迅速回應,稱莫迪的言論是“煽動地區緊張局勢、謀求狹隘政治利益”,并警告印度應保持克制,通過外交解決爭端。
從印控克什米爾的導彈雨,到臺島的外交挑釁,再到斷水威脅的全面升級,印度顯然已經進入了一種“失控狀態”。這種狀態并非偶然,而是長期以來錯誤戰略認知的集中爆發。莫迪政府如今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情緒化、冒險性和報復心理。
印度的“斷水”威脅更是極具破壞力。根據《印度河用水條約》,巴基斯坦擁有約80%的用水權,而印度僅有20%。如果印度單方面撕毀協議,切斷河流上游水源,將對巴基斯坦造成毀滅性打擊。不僅農田顆粒無收,民眾生活也將陷入嚴重危機。
這不僅是對巴基斯坦的威脅,更是對整個南亞水資源治理體系的破壞。長期以來,印度河流域的用水安排本就是多方協調的成果,印度此舉如若成真,將徹底打破地區水利平衡,帶來連鎖反應。中國作為重要鄰國,自然不希望看到這種局勢發生。
而且,這樣的斷水行為也毫無道義可言。印度明知自己在軍事上無法占優,卻妄圖以“水”作為武器,逼迫巴基斯坦讓步。這不僅是對國際法的藐視,也是對基本人道的踐踏。
印度國內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莫迪此番高調發言,并非完全出自戰略考慮,而更像是一種“情緒宣泄”。國內民眾對政府的質疑不斷,媒體對軍方失利的報道也時有披露,莫迪需要一個“勝利的舞臺”來維穩政權、轉移視線。
在這種情況下,巴基斯坦成了“替罪羊”,中國成了“間接目標”,而整個南亞,成了印度“自我療傷”的舞臺。
但印度顯然忘記了一個事實:今天的巴基斯坦,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在中國的技術支持和長期戰略合作下,巴基斯坦軍事實力得到了質的飛躍。空戰的勝利不是偶然,而是能力與合作的體現。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已不可忽視。印度若繼續一意孤行,不僅無法壓制巴基斯坦,反而可能把自己推向更大的孤立境地。南亞的和平從來不是靠威脅和挑釁維系的,而是靠合作與理性共建的。
莫迪的強硬言辭或許能在短期內激起民族主義情緒,但從長遠來看,卻是一場注定失敗的豪賭。
中方話音剛落,莫迪突然表態,表明印度不僅不打算低頭,反而準備“鋌而走險”。但歷史告訴我們,任何脫離現實、脫離人民的強硬,最終都將化為泡影。
印度果然按捺不住了,但這一次,它面對的,已不是一個可以隨意挑釁的對手,也不是一個可以任意操控的地區。
愿南亞的未來,屬于和平,而不是沖突;屬于發展,而不是對抗。
信息來源:
外媒:莫迪對巴基斯坦強硬表態,巴方回擊
2025-05-23 20:31·中國青年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