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當紅演員有很多,但是要問對相聲的熱愛最純粹,那小編首推高峰老師,看了昨天德云社官媒發布的新一期周刊,終于讀懂了他對相聲的愛到底有多么純粹,由于的內容太多精髓,咱們分2期來聊高峰老師,這是第一期。
這期的德云周刊,張九來邀請到了“德云總教習”高峰老師
首先關于“總教習”這個名稱的由來
高老師說:十幾年前郭老師為他辦了一個專場,當時給專場起了個名目叫“總教習”,從那之后就這么叫了,其實這是郭老師對高峰老師的認可和感激,從零幾年鶴字科開始德云社新學員的教學,包括候補的云字科,再到現在德云社每一科都有高老師的學員。
對于這一巨大貢獻,高老師謙虛的說:教學互長 互相學習,總教習愧不敢當,這不是謙虛這是實事求是。
高老師不在乎名利,因為源于他對相聲的熱愛,對于相聲的傳承和推廣,他自我扛起責任,把自己的知識和見識都教給大家,這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一件事。
高峰老師還有一項成就,是德云社很多演員達不到的,那就是德云社的“工作標兵”
加入德云社將近20年,幾乎沒有請過假,高老師說:干這行,我喜歡臺上的感覺,不分劇場大小,這些年除師父去世因為這些事請幾天假,剩余的都是滿勤的,原先的演出,自己是有統計的,每場演出自己都會錄自己的音,跟誰演的翻的什么場,都有詳細記錄.
根據記錄得知,每年光小劇場的演出都有400場左右,每周7天是8場演出,這么繁重的演出,自己并不覺得是負擔,而是拿這個當樂趣,平時沒什么愛好,最大的享受就是在臺上給觀眾說相聲,觀眾愿意聽我就愿意說
這樣繁重的演出工作,不覺得累還覺得快樂,這不是對相聲有純粹的愛是什么?
很多觀眾說高峰老師之前的風格特別像天津的“少馬爺”馬志明?
高峰老師從小最崇拜就是馬先生的相聲,聽的最多也是馬先生的相聲,那時候只要是流傳出來的馬先生相聲所有的錄音,高峰老師都有,經年累月反復的聽,最后達到的效果是高老師自己對著鏡子對口型都能說的出來,哪怕是同一段相聲的不同版本,高老師都會,因為從小就非常崇拜馬志明先生。
高老師這是不忘初心,從小喜歡相聲,喜歡馬先生的相聲,他不僅收錄馬先生的作品,還經常模仿學習,這樣的恒心毅力真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之前郭老師就說過,高老師學東西下功夫,背貫口兜里揣著豆子,背一遍拿出來一顆,每天都有上百遍。
這么大的演出工作量,那怎么平衡節目演出是關鍵,不然重復節目說多了,觀眾會厭煩,對于這一問題,高老師也是有獨特非常嚴格的方法。
高老師自己定的有目標和計劃,盡量不演重復的節目,為此自己單獨做的有節目表有編號,比如這周8場演1-8這幾個節目,下周就是9-16這幾個,這一輪演下來至少得4個月以上,一年下來節目重復率在3次左右,這是非常精準的,原本有124個節目,后來舍棄了41個,現場經常演的是83個,放棄的那些大多數都是適合一個人演的,比如《借火》、《掄弦子》,還有一些脫離時代背景的比如《賣wu器》、《開粥廠》暫時放下了這些,趕上哪天高興也還能演。
高老師這真的太嚴謹了,對于相聲方面他給自己定的規矩真不少,這樣嚴謹認真熱愛的態度,正是應了郭老師的那句話:高老師 這是直眉瞪眼奔著老藝術家去的。這話了解了高老師之后再來看,真的一點水分都沒有,他做到了全中國說相聲的99%的人做不到的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