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屏幕刷新率、分辨率等參數逐漸觸及天花板后,廠商開始轉向更底層的技術突破,試圖通過優化像素排列、改進封裝工藝、提升發光效率等方式,解決長期困擾用戶的痛點。
其中,Real RGB OLED與Tandem OLED兩大技術路線尤為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說智能手機行業迎來新一輪顯示技術革命。
前者通過回歸標準RGB子像素排列,徹底解決清晰度折損問題;后者以雙層發光結構突破亮度與壽命瓶頸。
而根據博主稱,接下來的小米手機或許會成為這場技術變革的縮影,對于米粉來說,期待值也是非常的高了。
需要了解,直屏設計的回歸、LIPO封裝技術的應用,以及潛在的雙層OLED探索,預示著手機屏幕將進入“精細化+長續航”雙軌并行的新紀元。
而Real RGB OLED的優勢非常明顯,要知道傳統OLED屏幕因藍色子像素壽命短,被迫采用PenTile或Delta等非標準排列。
通過減少藍、紅子像素數量延長屏幕壽命,但代價是清晰度下降(同等分辨率下,實際像素密度僅為LCD的77%)。
Real RGB OLED則回歸完整的RGB三原色獨立排列,每個子像素均能自發光,徹底消除因像素共用導致的文字發虛、邊緣鋸齒等問題。
其優勢體現在清晰度躍升、壽命均衡化,以及色彩精準度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甚至可以避免PenTile排列的混色誤差。
但需要注意,Real RGB OLED曾因蒸鍍工藝復雜、成本高昂而難以普及,但維信諾ViP技術與華星光電印刷OLED的突破解決了這一難題。
盡管目前Real RGB OLED仍主要應用于定制化高端機型(如傳聞中的影像旗艦),但其技術成熟度已接近商業化拐點。
不然博主此前也不會說小米16系列會進行采用,甚至紅米K90系列也有望進行采用的消息了,這都是根據依據做出的推測。
其次,Tandem OLED(雙層串聯OLED)也在路上了,這種技術通過疊加兩套獨立的發光層,實現亮度與壽命的指數級提升。
不過Tandem OLED的瓶頸在于工藝復雜度非常多,比如良率問題、串擾現象等,都需要時間來解決。
而此前的榮耀手機與華為手機都采用過雙層OLED屏幕,這次進一步突破之后,小米也要進行采用了。
對于手機屏幕來說,新機的材質方面真的會有著很強的顯示效果,對于用戶來說,顯示體驗自然會很好。
而且小米16系列全系搭載LIPO(低注射壓力包覆成型)封裝技術,通過高分子材料液態封裝固化,實現四邊等寬超窄邊框,較傳統COF工藝縮減40%。
這一技術源自蘋果iPhone15 Pro,小米通過本土化改進,將成本控制在安卓陣營可接受范圍內,兼顧顏值與耐久性。
其中基礎款小米16也有望采用Real RGB OLED直屏,6.3英寸小尺寸主打清晰閱讀與單手操作,面向商務與輕量化用戶。
旗艦小米16 Ultra:或搭載Tandem OLED曲面屏,結合LIPO封裝實現2K分辨率與超高尼特峰值亮度,定位影像創作與戶外體驗。
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小米16系列的“雙軌戰略”折射出行業趨勢,比如Real RGB瞄準清晰度剛需,Tandem側重亮度與續航,用戶需按場景選擇。
并且可以看出來成本分層的優勢:LIPO封裝下放至全系,而Tandem僅限頂配,拉開價格梯度。
再加上屏幕技術與AI算法深度融合,如動態子像素渲染、自適應亮度調節,進一步優化能效與護眼體驗。
因此在接下來的市場中,小米手機的屏幕素質將不會擁有什么短板,對于用戶來說,體驗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Real RGB OLED與Tandem OLED的競合,標志著手機顯示技術從“參數堆砌”轉向“體驗重構”。
那么問題來了,大家對小米16系列有什么期待嗎?一起來說說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