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應《炎黃春秋》《中華英才》雜志社和《百年巨匠》攝制組的邀請,攜我和我的戰友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而創作的新著《戰旗美如畫》到祖國西北邊陲的伊犁邊境管理支隊學習走訪,為移民管理警察送書,送溫暖,收獲頗豐。
在我們每次贈書活動之前,伊犁邊境管理支隊漂亮的哈薩克族警花古麗都會操著純正的普通話致辭,她的第一句話,都是“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隨后必定是充滿溫度的“親愛的各位戰友”,一句“戰友”,呼喚得我熱血沸騰,使我急于想了解這支曾經的解放軍,后來的武警,現在的移民管理警察,他們的所想所思所感,戰友們現在生活得可好?
帶著這個懸念我踏上了邊疆學習走訪之旅。
“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邊疆公益行向洪海溝邊境警務站戍邊民警捐贈期刊、圖書特寫
“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邊疆公益行團隊向洪海溝邊境警務站捐贈期刊、圖書
“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邊疆公益行成員與 洪 海溝邊境警務站民警、護邊員在邊境一線重溫入黨誓詞
伊犁邊境管理支隊洪土溝邊境檢查站民警組成“巡邏小分隊”,采取步巡的方式,克服山勢陡峭、自然環境惡劣等條件,深入邊境一線,在人跡罕至的邊境山林沿線踏雪巡邊,及時準確掌握邊境前沿動態,認真排查各類隱患,筑牢邊境安全屏障,確保邊境地區安全穩定
我們一行到達了祖國與哈薩克斯坦接壤的霍爾果斯口岸,到了最基層的邊境派出所,到了烏孫山下的洪海溝邊境警務站,到了格登山古戰場,到了伊犁將軍府,到了錫伯古城,到了燈塔知青紀念館……時空跨越,斗轉星移,在歷史場景的穿梭中,我突然悟出了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胸懷和志向。
這支隊伍是在2019年實行轉制的,一聲令下,脫下了軍裝,穿上了警服,由現役軍人集體轉為警察。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現在突然要扎根邊疆,而且是那種“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無私奉獻,他們能沒有想法嗎?領導干部中,許多人已在現職崗位上工作多年,馬上提升在望,可是突然間就定格在原地轉業。戰士們,原本想到邊疆服役幾年,然后就復員回家,孝敬父母。現在不僅自己不能還鄉,而且很可能要把親人也接來共同守疆穩邊。你說,他們能沒想法嗎?說沒有想法,那是說假話。你說,他們不為難嗎?說不難,沒人會相信。
但是他們有想法,支隊領導迎難而上,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發揮了攻堅克難的作用。支隊黨委把安心工程、暖心工程,做到了細微,落到了實處。從民警的衣食住行,到子女就學,再到相親嫁娶,再到探親假的落實,執勤點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的改善,可以說是體貼入微,關懷備至。我從與基層民警的接觸中,從與他們眼神的交流中看到了一種滿意、一種信任、一種希望。
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與昭蘇邊境管理大隊戍邊民警親切交流
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題寫“精忠報國”,為伊犁邊境管理支隊戍邊民警們注入強勁的戍邊動力
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向三道河邊境派出所簽寫寄語
一支有希望的隊伍,必將是一支穩定的隊伍,必將是一支能打勝仗的隊伍。
你說他們不難嗎?難,語言不通,習俗不同,水土不服,離鄉背井,確實難。但伊犁邊境管理支隊的民警們,把因轉制帶來的困難,作為黨對他們的考驗。他們文藝輕騎兵唱得最響亮的一支歌,就是“毛主席的戰士最聽黨的話,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艱苦哪兒安家”。當年這首歌就誕生于伊犁的基層連隊,現在黨一聲呼喚,伊犁支隊的民警們二話不說,打起背包就出發。
他們與邊疆人民群眾融為一體,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需,有的孤寡老人把自己的存折交給他們代管,有的孤兒認派出所民警為“警察爸爸”。他們當中,涌現了焦加強、迪力木拉提·阿不都熱西提式的好干部,被人民群眾視為親人。
他們以邊疆為家,把守邊護疆作為自己神圣的職責,涌現了草克特格斯這樣的邊疆護衛者,祖孫四代為祖國站崗放哨,僅草克特格斯這一代,他每天巡邊時間長達10至12個小時。41年,巡邊超過14萬公里。光鞋,就穿壞了300多雙。他用腳步丈量著邊境線的長度,用生命護衛著界碑的尊嚴。
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向夏特邊境派出所贈送領銜創作的愛國主義著作《戰旗美如畫》書籍
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與伊車嘎善邊境派出所政治教導員焦加強交談
“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邊疆公益行團隊向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邊境派出所民警捐贈期刊、圖書
三道河邊境派出所大柳樹村警務室民警迪力木拉提·阿不都熱西提向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介紹警務室工作開展情況
孫扎齊牛錄鎮中心校學生代表為“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邊疆公益行團隊佩戴紅領巾
孫扎齊牛錄鎮中心校學生代表為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佩戴紅領巾
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與孫扎齊牛錄鎮中心校學生代表進行親切交流,并勉勵學生們:“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就是對‘警察爹爹’們最好的報答。”
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羅援與夏特邊境派出所長期資助的學生進行親切交流
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中始終懷著祖國。在哨位對面的荒山上,他們用近萬塊石頭壘起了一幅中國地圖。他們在地圖前面對黨旗莊嚴宣誓:請祖國放心,我們絕對不會把祖國的一寸土地守丟了!
面對這些年輕可愛的民警們,我突然聯想到左宗棠前往新疆平叛,錫伯族西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各地知識青年支援新疆……他們在不同的時代干著同樣一件驚天動地的偉業,他們共同守護邊疆,建設邊疆,他們是云端上的雄鷹、草原上的駿馬、雪山上的勁松,他們更是祖國的鋼鐵脊梁,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祝戰友們一切安康順遂!
“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精神高地”邊疆公益行成員與伊犁邊境管理支隊機關民警合影留念
作者簡介:
羅援 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博士生導師。羅援少將多年來一直從事軍事戰略和國際戰略研究,兼任軍事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顧問,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特邀研究員,曾任駐丹麥副武官,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做過訪問學者。羅援少將曾參加過抗美援老撾作戰,給中央政治局講過課。享受軍隊特殊人才津貼,立三等功2次。
與人合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史》、《戰略學》等,個人專著有《戰略評估》、《談兵論戰》和新著《鷹膽鴿魂》、《戰旗美如畫》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