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同源,非遺共韻。5月24日下午,第七屆湘鄂贛皖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啟動儀式在湖南岳陽舉行。活動以“我們的節日 人民的非遺”為主題,以湘鄂贛皖四省非遺為代表的200余項非遺代表性項目驚艷亮相洞庭湖畔,共話非遺傳承新活力,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徑,打造文旅融合新體驗。
△聯展現場 岳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本次聯展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岳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劉紅兵宣布聯展啟動。
好戲連臺“上才藝”,交流交融促發展
作為國內區域性非遺傳播交流的亮麗品牌和重要平臺,湘鄂皖四省聯展不斷擴大規模、拓展形式、創新載體。本屆聯展構建“1+5+N”的辦會格局,即1場啟動儀式,5大展覽板塊,多場直播。展覽部分設有四省非遺主題展、長江沿線邀請展、非遺融合專題展、非遺煥新大觀園、“非遺好物”超市五大版塊,楚風徽韻、贛采湘情盡顯。
以四省為核,用紋路斑斕的黃州藍靛、鮮醇酣厚的祁門紅茶、悠遠動聽的客家山歌、華美逼真的湘繡苗繡,深度呈現湘鄂贛皖如何山水相依、人緣相親、文脈相連。以長江為鏈,串聯起長江沿線其他8個省市區的16個代表性項目,從長江頭的湟中堆繡,到長江尾的海派玉雕,生動詮釋長江文明的豐富多彩和生生不息。
文化因交流而豐富,因交融而多彩。活動當天,展區成為交流熱土。湘劇、贛劇、徽劇、黃梅戲、巴陵戲等非遺表演同臺演繹,好戲連臺各具風情;恩施玉露、千兩茶等非遺技藝傳承人現場“斗茶”,品茗會友妙趣橫生;岳州扇、王氏制扇傳承人強強聯動,盡顯文人墨客傲人風骨;湖南湘繡、上海絨繡、重慶挑花等傳承人隔空炫技,共同探討一針一線背后的“文化密碼”。
自2013年首次在湖北舉辦以來,此次已是第七次舉辦湘鄂贛皖非遺聯展。各省非遺從“各美其美”到“美美與共”協同發展,守藝人攜手論道,文化碰撞共鳴,不僅打造了技藝交流的舞臺,更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新機遇,構建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技支撐、全民參與”的非遺保護新模式。
“兩個融合”秀成果,好物市集展活力
啟動式上,各具特色的表演類非遺項目同臺演繹,通過“非遺+科技”的表現方式,開啟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古今對話”。
展覽現場,一場跨越時空的科技之旅亦悄然開啟。非遺數字人“小玉”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帶觀眾穿越時空,感受千年技藝的數字新生。它的一旁,花鼓戲《新劉海砍樵》驚艷登場,演員的精彩演繹,加上新國風實景與裸眼3D,經典東方愛情故事煥發新生;AI智能畫瓷機器人變身非遺傳承人丁小妮的“新搭檔”,機器人勾線,丁小妮施彩,合作向觀眾展示醴陵釉下五彩瓷制作技藝,引來陣陣喝彩……展會現場,聚焦非遺與旅游、非遺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集中展示了湖南推動非遺整體性保護、多元化發展、數智化升級的新成果。
與此同時,展區的二樓,“非遺煥新”大觀園和非遺市集內更是一派熱鬧場景。汨羅粽子制作技藝傳承人伏澤誠的展位前,游客圍坐在一起,跟著傳承人學習包制槲葉粽;漢壽龍舟制作技藝展位前,傳承人正手持刻刀,向游客介紹制作工藝;常寧堿水粽的展位則飄來一股獨特的清香,傳承人正在向游客展示堿水制作過程……沉浸式體驗之間,湖南十四市州非遺特色盡顯。
“非遺好物”超市內,株洲的攸縣米粉、茶陵紅茶,岳陽的臨湘青磚茶、湘陰傳統糕點,湘西的土家織錦耳環、古丈毛尖茶,衡陽的衡東茶油腐乳、祁東黃花菜,懷化的溆浦蔗糖、茯苓制品等湖南特色非遺好物,更是成為大家爭先搶購的“熱門產品”。從文化體驗到產業升級,把非遺 “搬”進現實生活,不斷重構消費場景,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原來非遺不是掛在墻上的畫,而是流動在生活里的詩。”正在觀展的游客劉心說道。
務實辦展重實效,時代答卷謀新篇
湖光山色間,非遺韻悠長。自2013年啟動以來,此次已是湖南第二次牽頭舉辦四省聯展。作為第四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的重要配套活動,聯展承載著更為重要的使命與意義。湖南秉持著傳承與創新并重、交流與合作共進的理念,精心籌備,為大家呈現了一場精彩紛呈、獨具特色的非遺盛宴。聚焦主辦地岳陽的文化韻味,本次展覽還征集了一批以“岳陽樓記”“岳陽樓”為主題創作的非遺作品做集中展示,以 “非遺+生活”的方式呈現非遺的創新表達,將非遺傳承融入現代生活、融入時尚消費,有效促進了非遺與旅游的雙向賦能。
此外,本次聯展注重務實節儉,力爭為舉辦地保留項目、留住產品、留下經驗,此次活動為岳陽留下設施設備近100萬;借助科技手段打造的非遺特色線路、傳承人照片墻、非遺護照等內容產品已被多家單位預訂;街區商戶對展陳創意設計特別欣賞,提出請求保留無需撤展,收到申請參展的非遺項目眾多,部分傳承人也表達了合作意愿。
湖南省是非遺大省,非遺資源豐富、門類齊全。據統計,全省共有非遺項目資源29162項,入選各級保護名錄的非遺代表性項目6428個,涵蓋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等10大類別。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9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7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64個。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非遺進校園、非遺賦能鄉村振興等多項工作,多次在全國作典型發言。一幅絢麗多彩、魅力四射的非遺畫卷在三湘大地徐徐展開,成為涵養湖南精神的重要源泉和滋養湖湘文化的深厚根基。
從科技賦能的創新表達,到生活場景的深度融入,再到區域協同的宏大敘事,第七屆湘鄂贛皖非遺聯展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一次關于傳承的時代答卷。通過本次聯展,將共促非遺系統性保護、可持續發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生活,走向年輕人的視野,實現“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讓非遺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瀟湘晨報記者朱天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