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趙北
5月23日下午5點50分,隨著最后一個音符緩緩落下,“墜子聲聲入萬家”河南墜子進社區第四場活動在鄭東新區平安路社區圓滿結束。這場為期多日的文化盛宴,為眾多社區居民帶來了難忘的視聽享受,傳統曲藝與百姓生活的深度交融,讓河南墜子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區的舞臺上煥發出勃勃生機。
活動現場,座無虛席,老中青幼四代觀眾齊聚一堂。舞臺上下,白發老者與垂髫孩童同享鄉音雅韻,手機鏡頭與喝彩掌聲共繪文化圖景,孩子們被西游記的精彩情節吸引得目不轉睛,老人們則跟著熟悉的旋律輕輕哼唱,這種跨越年齡的共鳴,正是墜子藝術動人生命力的真實寫照?!昂绵虾埽∵@樣的活動就該常辦!”粉絲蔡先生贊嘆出眾人心聲,觀眾賈女士也表示:“進社區的形式特別好,如果以后有興趣班,想帶著孩子一起去體驗?!?這場家門口的藝術盛宴,見證著這門扎根民間的藝術如何以蓬勃的生命力擁抱新時代。
“春風吹又生”:扎根生活的藝術永不凋零
“河南墜子就像野草,根扎在百姓生活的土壤里,春風吹又生!”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勝利用質樸的比喻道出河南墜子這門藝術傳承二百年的核心魅力?!八嗣袢罕姡瑢儆谕ㄋ孜膶W。不管是以前文化水平不高時,還是現在追求返璞歸真,大家都愛聽、聽得懂。像《小姑賢》這樣的傳統段子,講的是家長里短,卻能跨越時代引發共鳴?!?陳勝利坦言:“家庭和諧是每個家庭都關注的主題,觀眾們會將故事與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過去,常有老太太在觀看演出后,傾訴生活中的委屈,也有人因此反思自己對待家人的方式,進而改變行為。河南墜子不僅是藝術表演,更發揮著強大的社會教育作用,勸人向善,觸動心靈。” 這種以家長里短傳遞處世智慧、用鄉音俚語講述世道人心的特質,讓藝術真正成為"圍著鍋臺轉"的生活哲學。"河南墜子就像家常便飯,吃著順口才能代代相傳。"陳勝利強調。
青春解碼傳統:讀懂年輕人才能贏得未來
“年輕人首先得覺得你美,想看你,才會想聽你唱!”青年演員王鑫鑫身著改良旗袍登臺,時尚妝容與傳統唱腔碰撞出新潮火花?!拔贻p人,關鍵要知道他們想看什么?!蓖貊析畏窒韨鞒行牡?,將墜子旋律與現代音樂元素融合,“現在年輕人愿意學、喜歡聽,是因為我們讓墜子既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當代審美?!?/p>
這種創新不僅體現在表演形式上,更融入教學體系——藝術學院開設專業課程培養專業人才,興趣培訓班吸引眾多孩童。“當舞臺上都是年輕人,臺下自然也會吸引更多年輕觀眾?!标悇倮H傳弟子尹鑫堂這樣說到。
非遺活態傳承:文化自信鑄就傳承底氣
“比起博物館式的靜態保護,走進社區的動態傳承更有生命力?!标悇倮①澓幽鲜》俏镔|文化遺產保護和智慧化中心“墜子進社區”的推廣舉措。對于這種形式,陳勝利希望:“能將活動推廣到更多地方,比如河南的開封、洛陽,還有省外的菏澤、邯鄲等河南墜子的興盛地。也希望河南文旅部門能給予更多支持,讓河南墜子在全國18個地市乃至更廣泛的區域普及,讓更多人知道,河南墜子依舊活躍,依舊有著眾多優秀的演員在堅守與傳承?!?/p>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位,激發了大眾的文化自信,越來越多人愿意了解、學習這門藝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非遺傳承的新生力量。尹鑫堂觀察到:“90年代學生追捧外來搖滾,現在孩子們以學傳統文化為榮——文化自信讓本土藝術有了吸引力?!?/p>
從百年前的街頭巷尾到新時代的社區廣場,河南墜子始終以人民為根,以創新為魂。當年輕演員的身影活躍在舞臺,當孩童們好奇的目光聚焦傳統藝術,這曲中原大地的文化長歌,正以生生不息的姿態,書寫著文化傳承的嶄新篇章。正如陳勝利所言:"只要還有人說著河南話,河南墜子就永遠活在人間煙火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