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在日本規模最大的防務裝備展——2025東京軍警防務展覽會上,由日本、英國和意大利聯合推進的“全球作戰空中計劃”(GCAP)首次公開其下一代戰斗機模型。
日英意六代機模型亮相日本防務展
GCAP是日本的下一代戰機計劃。下一代戰機被定位為“第六代戰斗機”,重視高性能傳感器、隱形性和網絡化作戰,旨在超越作為五代機代表的美國F-22和F-35隱形戰機。
此次展出的模型長2米,寬1.5米,約為實機的十分之一。與最初的概念模型相比,主翼、后機身、尾翼等都有較大變化。機翼比之前的版本更大,由“蘭姆達翼”改為“三角翼”。這表明比起以往機型對于空中格斗敏捷性的關注,該型戰機的設計重心將更多偏向提高續航里程、速度和有效載荷。
GCAP項目由日本三菱重工業、英國貝宜系統公司(BAE)及意大利萊昂納多(Leonardo)三大防務巨頭聯合主導機體開發,目標是爭取在2035年之前投入使用。(央視新聞)
延伸閱讀
前面說到了在合肥舉行的第十一屆世界雷達博覽會(簡稱“雷達展”)。
其實除了“遠謀”機動指揮車外,老司機在本屆雷達展上還發現了三種不同類型中國反隱身雷達的集體亮相。
圖為室外展區的雷達裝備實物
在本屆雷達展的室外展區,多部高大的雷達裝備實物最為引人矚目。據老司機了解,作為中國雷達裝備的明星產品,今年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簡稱“中國電科”)推出了多型反隱身雷達。其中就包括全新一代米波反隱身雷達——JY-27V高機動米波警戒雷達。當前的隱身戰斗機或隱身導彈并非真正的“全頻段隱身”,通常只對威脅較大的火控雷達或制導雷達使用的C波段或X波段頻率有效,在頻率較低的米波雷達面前反而容易暴露。這就是所謂“頻段反隱身”。
中國電科38所專家徐海洲介紹說,38所率先解決了米波雷達面臨的多徑效應較大、陣地適應性欠佳、空域覆蓋不連續、精度欠優等難題。該所通過對米波雷達的微波有源陣面、軟件處理算法等方面持續迭代,推出“空中守望者”系列雷達。而這次展出的JY-27V雷達,是該系列中最新型產品,具有探測距離遠、探測精度高、智能化程度好、機動性強等特點。其特有的大陣面大展收比設計,讓其幾分鐘實現快速架收,像拉手風琴一樣行云流水,同時實現了與微波雷達相同的探測精度。
除了頻段反隱身技術外,這次雷達展上也推出了一種運用“能量反隱身”技術的先進雷達——YLC-8E UHF波段三坐標警戒雷達。該雷達集合高精度傳感設備,具備天線車的動架設與撤收功能。它采用兩維相掃加方位機掃全數字有源相控陣體制,結合大型相控陣天線陣面及大功率高效率數字T/R組件,從而顯著提升了探測能力,能夠執行對隱身飛機的遠程預警探測任務,具備反隱身能力強、機動性高、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以及可維護性好等諸多優勢。
圖為展出的JY-50外輻射源雷達
這次雷達展還推出多型被動式無源探測雷達。該雷達不主動發射雷達波,而是利用廣播調頻、數字電視信號作為照射源,通過接收飛行器反射的雷達波來精準探測其行蹤。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老司機,展出的JY-50外輻射源雷達具備兩大顯著優勢。其一,生存能力強。因其不主動發射電磁波,難以被傳統的電磁偵察手段鎖定。其二,反隱身能力突出。現有隱身飛機對側面和后面的雷達反射面積相對比較大,而廣播等外源信號的電磁波頻率較低,天然具備反隱身能力。JY-50正是憑借接收隱身飛機反射的這些電磁信號,實現了對隱身飛機的有效探測,展現出強大的反隱身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