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對《西游記》主旨的解讀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歷史上曾有人從儒家、佛家、道家的立場來解讀這部小說的主旨,胡適、魯迅等近代學人皆不主張對《西游記》的主旨求之太深,這些觀點都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西游記》產生的現實根源和歷史內蘊。
今日19:55
山東大學講席教授袁世碩
將帶大家走進
《 <西游記> 的歷史內蘊》第一集
當代人應如何把握《西游記》的歷史內蘊
帶你回顧諸家對《西游記》主旨的解讀
1. 儒、釋、道各家對《西游記》主旨的解說
· 儒家認為主旨是“求放心”,馴服“心猿”。
· 佛家認為主旨是“談禪”。
· 道家認為主旨是“證道”。
2. 胡適、魯迅對孫悟空形象歷史根源的考證
· 魯迅認為孫悟空的形象源自本土神話,魯迅先生認為孫悟空形象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大禹治水所降服的無支祁。
· 胡適認為《西游記》里孫悟空形象的根源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里哈奴曼的形象。
3. 回到《西游記》文本所述的情節,探究其歷史和現實根源
· 鬧龍宮——制伏龍王,象征著奪回行云布雨的水權。
· 鬧地府——改生死簿,象征著個人對掌控自身命運的渴求。
· 鬧天宮——喊出“皇帝輪流做”,象征著對個人基本政治權利的訴求。
主講人
袁世碩,1929年生?,F為山東大學講席教授。曾先后擔任山東大學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山東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古典文學學會會長,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評議組專家,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古代文學史》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8年榮獲山東社會科學名家光榮稱號。
學者視角點睛
· 解讀《西游記》,要立足于原作文本所述的具體情節,不應過于牽強附會。
· 孫悟空的“鬧”,不是簡單的破壞,而是對舊現實秩序的挑戰和對新價值的探尋?!段饔斡洝酚闷婊霉适?,寫出了民眾對命運自主的渴望。
收看方式
采取電視端、網絡端兩種方式播出,可根據條件自主選擇合適方式收看。
1.電視端:5月25日19:55播出《西游記》的歷史內蘊第一集,5月27日22:35重播。
2.網絡端:“山東教育電視臺”視頻號同步直播。
本文編輯:小機靈兒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