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來了,但這次不是美國打頭,而是中國沖在最前頭。
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通信技術、產業融合等每一條戰線,中國都在往“世界第一”靠攏,甚至很多地方早已超車。從5G全鏈路自研,到AI產業規模領先;從“一帶一路”科技成果開花,到自主芯片正面回擊美封鎖,中國科技體系硬得像鋼,密得像網,快得像風。
美國這才急了。一面高喊“全球合作”,一面砍斷芯片出口,揮舞制裁大棒,不惜自斷盟友。越是這樣,全世界越看清楚:中國不是參與者,而是引領者。
美國發愁,中國5G早已飛進海里天上
2023年,中國累計建成5G基站397.7萬個,全球占比超過60%,人均覆蓋率全球第一。
這一年,塔里木盆地最深鉆井裝上了5G傳感器,珠穆朗瑪峰下的科考站實現實時遠程數據回傳,上海港碼頭的無人吊車用5G調度每一集裝箱的方向與速度。通信,不再是“打電話”,而是“動數據”,動的,是整個工業體系。
截至2023年底,全國5G移動用戶數達9.5億人,占全國手機用戶總數的56%。其中,大量中小城市和偏遠地區已實現全覆蓋,鄉村信號盲點也基本清零。
這不是“基站鋪得多”,而是“用得實在”。從遠程醫療,到工業互聯網;從智慧礦山,到農機導航,5G已經全面介入經濟肌理。
中國為什么能跑這么快?答案只有兩個字:體系。
標準,中國主導;專利,中國最多;設備,中國自產;終端,中國全鏈。
以華為為例,從2009年起投入5G研發,截至2023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6000億元,5G標準必要專利全球占比42%,連續多年世界第一。23頁技術文檔,翻譯成了超過20萬個專利條目,背后是上萬名技術人員15年夜以繼日地干活。
在產業應用上,5G“進廠房、下礦井、上港口、入油田”,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已有七成以上接入5G系統。工信部數據表明,全國已有超過1萬個5G工廠落地,帶動工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26%,能源消耗下降17%,運營成本平均下降11%。
再說設備生態。中國企業已掌握從基帶芯片、射頻器件,到天線模組、協議棧、通信協議的全部技術細節。一個“5G小基站”,中國自主化率達到95%以上;一個“5G模組”,國產替代率突破90%。
對比美國,高通主打手機終端,英特爾偏重服務器,整個鏈條碎片化嚴重。2023年美國通信運營商多次投訴“設備供應卡殼、軟件不兼容、標準打架”。
而中國企業形成“研發+標準+運營+應用”一體化模式,統一標準、統一部署、統一服務,效率遠高于西方零散機制。
美國為什么慌?慌的是,通信革命本該是“它家的游戲”,現在全變成了“中國方案”。
通信之后,算法比拼才是大頭。下一個戰場,是人工智能。
從流行詞變成大產業,中國AI直接拉滿
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784億元,同比增長13.9%;相關企業數量突破4000家,占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以前說“人工智能”,是科幻小說;現在說人工智能,是月度財報。
產業發展不靠蹦詞兒,靠下場真干。中國AI真正“從虛到實”,關鍵就是生態打通了:
算力,中國建成全球最多的智能計算中心;算法,大模型“文心一言”“商湯日日新”多項能力已超GPT-3.5;數據,中文語料規模世界第一;芯片,國產昇騰、天數智芯已實現主流替代;應用,從政務系統到農業監測,場景擴展快過手機普及。
生成式AI企業采用率達15%,行業滲透率排名全球前列。僅“AI+制造”一項,2023年帶動相關新增產值達9600億元,推動工業產值同比增長7.1%。在廣東中山,“AI柔性產線”將定制家電交付周期從20天壓縮至3天;在河南南陽,“AI識蟲”系統把農藥使用量減少了40%。
AI企業背后,國家級戰略牽頭,地方政府協同配套。“東數西算”調度AI算力,“智改數轉”推動傳統工廠智能升級;財政支持、信創基金、高新政策一路綠燈。
2023年起,國家啟動“AI+”專項計劃,目標到2027年:數控設備普及率超過90%;智能算法覆蓋全部重點行業;AI人才總量突破500萬人。
再看國際維度。中國人工智能論文引用率首次超過美國,全球AI頂會論文投稿量連續三年世界第一。中科院智能研究所、清華智工所、商湯科技、華為昇騰、阿里達摩院構成全球最密集AI研究網絡群。
全球看中國AI,不再是“它有多少”,而是“它能干啥”。它能干的是:識圖、診病、繪圖、排產、尋最優解、做邊緣控制,全鏈應用、深度嵌入。
人工智能的下一站,不只是國內,而是全球。這個出口站牌,就寫著四個字:“一帶一路”。
帶魚帶種子帶激光,中國科技出海給美國添堵
2023年,中國與全球80多個國家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建設50余家聯合實驗室、20多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9個技術轉移中心。科技,不只用在家里,也走到世界。
非洲盧旺達,菌草項目覆蓋超50萬畝,帶動5萬人脫貧。撒哈拉沙漠邊,中國菌草實驗室種出第一批藥用真菌,全程使用福建團隊定制傳感器。
泰國,托卡馬克“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由中科院提供等離子體控制系統,是亞洲第一個實現等離子體閉合回路的國家級核聚變實驗平臺。
希臘衛城博物館,使用中國激光掃描與修復系統清潔文物表面。比起歐美老設備,誤差降低35%,修復時長縮短一半。
中非選礦,老撾灌溉,印尼海洋監測,技術出口都是“軟設備+人員培訓+應用定制”的打包輸出。中方不僅“給產品”,更“給方法”“給標準”。
700余青年科技人員來華實訓,1900人次參與“一帶一路”科技交流計劃。來的是人,走的是能力,留下的是認知轉變。
同時,美國揮舞制裁大棒。2023—2025年,美方將140家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限制AI芯片與EDA軟件出口。荷蘭ASML斷供,結果訂單減少53%;日本半導體公司股價三周蒸發8600億日元。
中國AI芯片出口逆勢增長,2023年達11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0%;國產替代率達40%,昇騰芯片應用覆蓋20個行業,全面接替NVIDIA高端芯片。
美國封鎖,封住的是自己。中國合作,鋪開的是未來。
第四次工業革命,美國還想當“車頭”;結果發現,車已開遠,中國在前,自己在追。
參考資料:
視評線丨數據說話 美國揮舞對華科技制裁大棒砸暈自家企業.央視網.2024-12-05.
中方強勢回應美方濫用出口管制措施 美筑“小院高墻”隱患巨大.央視網.2024-12-04.
細數美國近期對中國高新技術打壓措施及影響.海容文化.2025-05-19.
“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惠及世界.光明科技.2023-11-13.
科技創新合作助“一帶一路”結碩果——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十年成果展速寫.澎湃新聞.2023-11-07.
從中國5G看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科技強國建設扎實推進(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人民日報.2024-09-23.
中國人工智能蓬勃發展 “從流行詞到生產力”引領產業全方位變革.中國新聞.2024-06-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