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凡又上熱搜了。
不是節(jié)目大火,也不是采訪爆紅,而是因為一條“喜訊”。
說是被上海大學聘為兼職教授,按理說,這種事,挺體面的。
但評論區(qū)卻像炸了鍋似的,一邊倒的噓聲和罵聲,全沖著他來。
有人說,他這是“德不配位”。有人說,“遲來的報應(yīng)”,總算來了。
一個主持人,咋就能把自己口碑搞得這么差?
答案,還得從頭說起。
一、他是誰?主持界的老熟臉
曹可凡,地道的上海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就聰明伶俐,說話伶牙俐齒。
家里長輩不少是知識分子,對他要求特別高。
他年輕時長得也周正,個頭不高,但一笑就露酒窩,討喜。
大學讀的是復旦中文系,后來進了上海電視臺,起點不低。
他剛出道時,主持過不少節(jié)目,《可凡傾聽》就是代表作之一。
那會兒,他采訪的大咖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章子怡、趙本山、劉嘉玲、成龍……全上過他的節(jié)目。
一身西裝,一口“腔調(diào)”,再加上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呐_風,確實挺有“文化人”的派頭。
那時候的他,在上海圈子里,簡直風頭無兩??上?,外表有時候,會騙人。
有些人光看外頭,是文質(zhì)彬彬??梢婚_口,一張嘴,另一個樣。
曹可凡的“爭議”,就從他成名那幾年開始慢慢發(fā)酵了。
二、“笑面虎”?舊事被扒,罵聲連連
你以為他是溫文爾雅?不少圈里人卻說,他是“笑面虎”。講起話來頭頭是道,實則處處帶刺。
2006年那會兒,有檔叫《加油好男兒》的選秀節(jié)目火了。
當年不少人現(xiàn)在都成了明星,比如薛之謙、井柏然、喬任梁。
但那個舞臺,也成了不少人心頭的陰影。
薛之謙后來在綜藝上爆料,說自己剛出道時,被一個男主持當眾罵。
“快點講,廢話少說!”還夾雜著臟話。沒點名,卻說了特征:男的,不高,三個字的名字。
節(jié)目里幾個主持人聽完,直接笑了。劉維更是“爆了首字母”,C或D開頭。
網(wǎng)友一合計,張大大排除了——那時他還在上高中。剩下的,鎖定曹可凡。
節(jié)目現(xiàn)場視頻一扒,果然,那會兒是他在主持。還有選手張殿菲,現(xiàn)場被曹可凡嘲笑“虛偽”。
理由就因為他夸了旁邊的選手一句“值得學習”。曹可凡沒一句鼓勵,直接冷嘲熱諷。
有人不服,問他是不是故意為難選手。他卻淡淡一句:“開玩笑而已,聽不懂別混這圈子。”
語氣輕描淡寫,像是在講個段子??蛇x手是新人,節(jié)目是直播。一句話,就可能砸掉人家的前程。
他看不慣的,不止薛之謙和張殿菲。黃圣依也躺槍。
當年黃圣依在《舞林大會》現(xiàn)場因不滿評審標準,選擇退賽。
他不顧對方感受,直接當場開罵:“沒藝德,不值得多費口舌?!?/p>
那一刻,全場安靜。
主持人現(xiàn)場罵選手,這不是霸凌是什么?
他看似有文化,嘴上卻一點不留情。這也讓他在圈中越來越孤立。
三、金星開炮,隔空互懟撕破臉
真正讓他形象“崩塌”的,是和金星的正面對懟。
金星那是出了名的“毒舌”,主持的《金星秀》,觀點犀利,言辭大膽。
曹可凡不樂意了。公開發(fā)表言論,說真人秀“低俗、誤導觀眾”。
話一出,圈里人坐不住了。金星直接朋友圈開罵,說他“沒人看節(jié)目還在矯情”。
還配了一張曹可凡的采訪截圖,底下留言區(qū)一片熱鬧。主持人華少也站隊金星,說他“酸腐”。
這事沒完。一年后,《金星秀》突然停播。
官方說是“節(jié)目調(diào)整”。但金星不客氣,點名“有小人嫉妒”,導致節(jié)目下架。
這個“小人”,眾人心知肚明。畢竟,金星早就點過一次“和孟非都討厭的男主持”。
組合一下時間線和人設(shè),箭頭指向誰,不言而喻。從那以后,金星和曹可凡,就成了“公開不對付”的關(guān)系。
兩個嘴巴都厲害的人,一互懟,火藥味比節(jié)目還精彩。
四、吃了“原味大腸”,翻車成表情包
還有一件事,徹底讓他成了“網(wǎng)絡(luò)表情包”。
2012年,他上了檔美食節(jié)目。一道魯菜“九轉(zhuǎn)大腸”,讓他狠狠翻了車。
開始時,他嫌棄選手把大腸洗得太干凈。說什么“失去了原味”。
這話一出,節(jié)目組一臉懵。你這是說人家手藝好,還是故意抬杠?
結(jié)果下一位小選手,真就“照方抓藥”。不僅沒洗太干凈,還保留了一點“本味”。甚至直接用洗腸水來煮。
曹可凡嘴上沒說話,但當他嘗第一口的時候——臉都綠了?,F(xiàn)場嘔吐,表情痛苦,最后偷偷吐進餐布里。
可鏡頭沒剪掉。這一幕,被網(wǎng)友截圖,配上“今晚九轉(zhuǎn)難眠”“靈魂出竅”,一夜爆紅。
他自己后來解釋說:“根本沒吞下去,全是演技。”可觀眾不買賬,紛紛說他“雙標”。
你不是要“原汁原味”?怎么真吃了又嫌棄?至此,“吃大腸翻車”的梗,徹底貼在了他頭上。
五、排場大,名聲垮,接連被爆黑料
除了節(jié)目,生活中也一堆人爆料。說他排場大,講究多,臉比明星還大。
一個餐廳服務(wù)員吐槽說,他點魚的時候,要求“每根刺都挑出來”,不然要投訴。
還有出租車司機說,他為了省兩塊錢,跟人死磕十分鐘。吃飯要擺排場,打車卻一毛不拔。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是上海人對他最常用的評價。
曾經(jīng)他是“上海一哥”?,F(xiàn)在,叫他一聲“吵可煩”,沒人覺得過分。
六、如今的他,褒貶不一,沉浮難測
這幾年,他確實淡出了娛樂圈。節(jié)目少了,聲音低了,但輿論卻從沒斷過。
5月,他官宣新身份:上海大學兼職教授。還發(fā)了篇文章,借丘吉爾的名言回懟網(wǎng)友。
言下之意:別理狗叫,走好自己路??晒娙宋铮团履阕咧咧?,就踩了人心。
如今再看評論區(qū),一邊是質(zhì)疑,一邊是諷刺。這不是網(wǎng)友刻薄,而是記憶太深。
有些事,過了就是過了??蓪Σ芸煞瞾碚f,那些“舊賬”,他或許從沒認真還過。
結(jié)尾:
不是誰都有機會成為“公眾之聲”的傳遞者。
而這個角色,不光要嘴巴厲害,更要心里有數(shù)。
金句可以隨口而出,但人品不能被輕易看穿。
或許他是有能力的主持人,但也應(yīng)該明白:真正讓人信服的,不是舞臺上的詞藻,而是臺下的姿態(tài)。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