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福州晚報寫作訓練營的
孩子們收獲滿滿
在閩侯方莊村
他們用指尖觸摸
福州龍舟文化的千年脈絡
在閩江畔
和著龍舟隊長的號子聲
他們齊聲劃槳
破譯“同頻共振”的團結密碼
更重要的是
孩子們讀懂了龍舟文化背后
福州內河從“臭水溝”
到“碧水競渡場”的生態嬗變
治水長卷
內河整治煥新顏
“劃龍舟,繞不開水
可是你們知道嗎
三十多年前福州的一些內河
黑臭得連龍舟都無法下水”
在前往閩侯縣南通鎮方莊村的路上
福州晚報寫作訓練營領隊
向小營員們介紹道
資料圖
地處閩江下游,發達的閩江方格狀水系使福州境內水網密布、內河交錯,自建城以來就與水密不可分,這為福州龍舟競渡和龍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先天優勢。光明港、浦下河、淘江、高新區南港等,都是龍舟競渡的主要聚集水域。
中華龍舟大賽福州站
已成功舉辦多次
再加上每年固定舉辦的
福州傳統龍舟邀請賽
龍舟運動現已成為
福州群眾體育的品牌賽事
這其中很大原因
得益于福州有效的內河治理
資料圖
福州大規模治理內河,要從20世紀90年代說起。《習近平在福州》一書中,受訪者市政協研究室原主任戚信總說:“在習書記來之前,福州市內的河流基本上都是臭水溝,很多年都沒有徹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他來了之后,很重視這件事情,把內河整治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1992年8月29日,《福州晚報》刊發報道《把內河建成文明河經濟河旅游河》。文中提到,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內河綜合整治檢查匯報會上,提出“全黨動員、全民動手、條塊結合、齊抓共治”的16字治河方略,為福州內河治理指明了方向。
“在福州各級干部們
一任接著一任干的努力下
這才有了如今福州內河
碧波重現、龍舟競發的盛景
也正因如此
才托起了福州傳承千年的龍舟文化”
福州晚報寫作訓練營領隊說
方莊探藝
觸摸千年龍舟的肌理
方莊村
被譽為“中國龍舟制造第一村”
在市級非遺
“方莊龍舟制造技藝(閩侯縣)”
傳承人方紹晃所在的工廠
他正為孩子們揭開
龍舟制作的神秘面紗
方紹晃向小營員們講解龍舟制作技藝
方紹晃手持墨斗,指尖輕彈
一條筆直的墨線便躍然木上
“選材是龍舟制作的根基
我們只選用閩北深山40年以上的杉木
經年風干至濕度達標
方能保證船身不變形”
方紹晃耐心地說道
方紹晃向小營員們講解龍舟制作技藝
伴著孩子們的驚嘆聲
刻刀在整木上翻飛起舞
木屑如雪片紛揚
龍骨、底板、船桅漸次成型
“單人單工需30天,多人協作也要一周”“競賽型龍舟講究流線設計;海上龍舟則要加寬船身、抬高龍首,才能乘風破浪;龍舟的龍骨較細,減輕重量就能劃行更快,龍舟船身的寬度變窄,還可以減少阻力”……聽到這些介紹時,小營員們手中的筆記本沙沙作響。孩子們紛紛感嘆,原來一艘艘看似普通的龍舟,竟暗藏如此多的工序密碼。
小營員們現場觀摩和體驗龍舟制作技藝
“水部蛤埕的青蛙龍頭
承載著村民對‘鐵線將軍’的信俗
妙峰青白蛇龍舟
蜿蜒著龍首蛇身的圖騰崇拜……”
每個龍頭背后的故事
讓孩子們聽得入神
榕博小學五年級學生石嘉奕感慨道:“原來,每個龍頭都是每個村子的一本故事書。”
小營員們在現場學習包粽子
“一二!一二!……”
隨著龍舟廠的探秘任務結束
在福建省曙光救援中心
槳板大隊隊長林斯捷的帶領下
孩子們來到位于閩江畔的訓練基地
開始了劃龍舟初體驗
福建省曙光救援中心工作人員向小營員們傳授劃龍舟技巧
“劃龍舟不是比誰力氣大,舵手把控方向,鼓手掌握節奏,劃手要像一個人一樣呼吸。記住,下腰、蹬腿、轉肩、倒槳,這四個動作要一氣呵成……”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不到1個小時,孩子們逐漸掌握了劃龍舟的技巧。
小營員們登上龍舟體驗
一聲聲有力的號子
混著江濤聲激蕩
從木作坊到閩江畔
小營員們完成文化傳承的接力
當龍舟破浪前行時,福州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生王冠儀感悟道:“原來我們劃的并不只是船槳,還有幾代治水人遞來的生態接力棒。”
五感為尺
丈量文化與生態的刻度
當天下午
福州晚報特別邀請了
擁有十多年小學語文教學經驗的
閩侯縣青口宏嶼小學
語文教師楊春玲
為小營員們帶來
一堂生動有趣的寫作指導課
楊春玲老師為小營員們上寫作指導課
課堂上,楊春玲以“讓文字長出五感”為引,帶領孩子們用筆尖復刻龍舟文化的肌理。
比如,制作龍舟環節,視覺可以是老杉木的色澤、紋理,老師傅拉墨斗時,微微顫抖的指節繃著匠心,瞇起的眼縫漏出比墨線更細的光等;聽覺可以是鋸子切割木材的沙沙聲,鐵錘敲釘的脆響,以及墨斗彈線的“嘣”聲。
劃龍舟環節,則是聚焦龍舟如離弦之箭在水面飛馳時濺起的白色水花,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吶喊聲,以及劃槳手們整齊劃一的動作、緊繃與舒張的肌肉、臉上堅毅的表情。
楊春玲老師為小營員們上寫作指導課
此外
楊春玲老師將寫作引向文化縱深
她展示了30多年來
福州內河治理的影像資料
河面漂浮的垃圾
與如今龍舟競渡的碧波
形成鮮明對比
“當槳葉切開的不再是污水,傳統文化就有了更堅韌的船槳。”她對小營員們說,希望大家用五感打撈起的,不僅是木紋與浪花的細節,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守護生態的意識覺醒。
楊春玲老師點評小營員們的作文
最后
楊春玲老師逐一點評
小營員們的作文
評選出
“最佳寫手”“寫作小能手”“觀察小能手”
為他們頒發了證書
“最佳寫手”
“寫作小能手”
“觀察小能手”
記者 陳木易 周桃茂/文 林雙偉/攝
新媒體編輯 蘭超
監制 管慧 危磚黃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