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哈佛大學,這座學術圣殿,正迎來史上最嚴峻的考驗。特朗普重返白宮后,以凍結資金、限制外籍學生等手段向精英大學施壓,試圖削弱學術自由。
哈佛以訴訟抗爭,誓言捍衛獨立性,彰顯其作為真理堡壘的決心。
本文通過哈佛廣場的抗議標牌、學生與教授的真實心聲,揭示特朗普與哈佛的對峙,探討學術機構如何在政治風暴中堅守使命,守護全球教育的普世價值。
從哈佛廣場地鐵站走出,迎面是一塊醒目的紙板標牌,寫著:“特朗普必須立即下臺!”它懸掛在全球最負盛名的哈佛大學入口前的施工圍欄上,背后是雷曼大廳(Lehman Hall)的紅磚外墻。這座建成僅101年的建筑,在哈佛古老校園中顯得“年輕”。
哈佛大學,創立于1636年10月28日,不僅是一所教育機構,更是一個歷經數世紀的品牌。其核心氣質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的紅磚墻、塵封書卷、學術卓越與精英風范中沉淀,熠熠生輝。
哈佛安然度過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及兩次世界大戰,與46位美國總統共存,即便其中包括特朗普。然而,自特朗普作為第47任總統重返白宮,哈佛的平靜被徹底打破,一切不再如故。若要凝練哈佛此刻的姿態,或許是:“抗爭國家權力的學術堡壘?!?/p>
標牌旁,一位男子手持擴音器高喊:“阻止橙色領袖!”附近的巴特利漢堡小屋(Mr. Bartley’s Burger Cottage),據稱曾接待鮑勃·迪倫(Bob Dylan)、阿爾·帕西諾(Al Pacino)等名人,以戲謔方式表達不滿:煙熏奶酪漢堡被命名為“特朗普 MAGA 熔毀者”,寓意“總統的潰敗”。墻上的特朗普充氣玩偶身著尿布,盡顯嘲諷。這些細節生動勾勒出校園的抗爭氛圍。
哈佛與特朗普的矛盾顯而易見:特朗普視哈佛為內部對手,意欲削弱其影響力;哈佛則以法律武器反擊。
據稱,特朗普4月初對親信表示,摧毀哈佛“很酷”。他剛迫使常春藤盟校之一的哥倫比亞大學屈服,其策略如出一轍:以削減聯邦資金為要挾,迫使大學取消多元化項目,干涉人事與課程設置,實質是要求學術自由向政治議程低頭。哥倫比亞的妥協被視為無條件投降,但特朗普若以為哈佛會步其后塵,便大錯特錯了。
4月中旬,哈佛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致函政府,擲地有聲:“哈佛絕不放棄獨立性與憲法賦予的權利。”特朗普視此為挑釁,當日凍結哈佛22億美元聯邦資助。
次日,他威脅撤銷哈佛的非營利稅收豁免。此后,沖突步步升級,直至近期禁止哈佛招收外籍學生,觸及學術底線。哈佛毫不退讓,上周五再次提起訴訟,一位聯邦法官暫時叫停禁令,點燃希望。
然而,尋找愿意公開討論此事的哈佛學生卻異常困難。
兩天走訪校園,學生以各種理由回避:“剛考完試,想慶?!薄皩φ尾皇臁薄皼]時間”“下周電話聊”“要收拾房間”……歸根結底,恐懼籠罩校園。哈佛國際辦公室警告外籍學生勿在社交媒體發表言論,以免成為政府靶子。
30歲的埃及學學生弗蕾婭(Freya),來自中國蘇州,曾在布雷默和牛津求學,身著白色風衣,指甲涂成藍色。她無奈地說:“許多外籍學生取消暑期回國計劃,擔心秋季無法返美。在美國,我竟要像在故鄉那樣小心翼翼?!?/p>
“你不能摧毀哈佛這樣的機構”
蒂莫西·麥卡錫(Timothy McCarthy)入學哈佛時,柏林墻尚未倒塌,里根(Ronald Reagan)主政華盛頓。他稱那是個瘋狂年代,但遠不及今日,政府似乎在“削弱國家,也削弱自身”。
莫西·麥卡錫
現年53歲的麥卡錫是哈佛教育研究生院與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研究社會運動與人權歷史,行程繁忙。這周五下午,他將趕往Cape Cod的普羅溫斯鎮,臨時將訪談地點改為查爾斯酒店酒吧,邊啜紅酒邊暢談。
麥卡錫坐在仿若大學圖書館與現代藝術館融合的酒店大堂,襯衫微濕,透出忙碌一周的痕跡。提及特朗普,他立刻振奮。作為首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教授和LGBTQ運動代表,他是特朗普的典型“對手”。他毫不掩飾反感:“即使集合頂尖科學家,傾盡資源,也無法創造比特朗普更糟糕的美國代表?!?/p>
麥卡錫堅信,哈佛不可被削弱。它不僅為自身,也為美國高等教育、啟蒙價值乃至人類福祉而戰。哈佛關聯實驗室研發了Moderna和強生新冠疫苗,攻克阿爾茨海默、帕金森、艾滋病及癌癥治療難題,完成了首例腎移植與兒童白血病化療。
麥卡錫描述校園氛圍矛盾:恐懼與不安并存,因外籍學生絕望、研究資金被削、實驗室關閉、崗位裁減,尤其醫學與自然科學領域受創嚴重?!斑@些削減將危及生命,”他痛心疾首。
然而,當哈佛領導層向政府抗爭時,校園彌漫振奮與解脫。“別像哥倫比亞那樣屈服”成為共識。麥卡錫認為,資金可另覓途徑,危機可適應,但原則不可出賣。哈佛社區幾乎一致認為,抗爭別無選擇,且部分人相信能勝出。麥卡錫便是其中之一。
他質疑:“特朗普和他的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Linda McMahon)——一個因承諾廢除教育部而獲任命的人——知道他們在挑戰誰嗎?”哈佛的力量源于歷史(比美國民主早140年)、人脈(8位總統、4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為校友)與財富(約530億美元基金會,全球第二大非營利組織,僅次于梵蒂岡)。特朗普低估了哈佛的韌性。
特朗普對精英大學的敵意或源自個人恩怨。他1968年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常自夸為常春藤學子,宣稱“非常聰明”,甚至“年級第一”。但他威脅學校勿公開成績,且從未獲沃頓榮譽頭銜或受邀發表畢業演講——反倒是喬·拜登獲此殊榮。被精英圈拒絕的經歷,或許滋生了他的怨恨。
在“特朗普必須下臺”標牌旁,另一張海報宣傳學生導覽的校園游。21歲的經濟系學生安娜·米哈伊利揚茨(Anna Mikhaylyants)負責導覽,冒著大雨為兩位游客講解: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和瑪莉亞·奧巴馬(Malia Obama)曾住的“哈佛希爾頓”格雷斯宿舍(Grays Hall),因配有獨立衛??;Widener圖書館藏有350萬冊書和古騰堡圣經;斯特勞斯大廳(Straus Hall)是扎克伯格首次提及“臉書”的地方。她在約翰·哈佛雕像前介紹“三重謊言”:哈佛創立于1636年而非1638年,約翰·哈佛是捐贈者而非創始人,雕像也非其真實樣貌。
哈佛校訓“Veritas”(真理)卻與現實形成微妙對比。校方高調起訴政府,但也悄然調整政策,如將多元化辦公室更名為“社區與校園生活辦公室”,取消少數族裔及LGBTQ團體的獨立畢業慶典,迎合政府部分要求。安娜在導覽中僅提及哈佛“正受攻擊”,避談特朗普,折射校園的謹慎氛圍。
哈佛哲學教授馬蒂亞斯·里斯(Mathias Risse),來自帕德博恩,稱特朗普的策略為“政策誤導”。政府指責大學限制言論自由,卻自身壓制學術自由;以反猶為名削減資金,卻忽視哈佛早已處理相關問題,且數據表明反猶主要源于極右勢力而非校園?!罢辉诤醴椽q,只是借口重塑大學格局,”里斯直言。
最新禁令禁止哈佛招收外籍學生,國土安全部長克里斯蒂·諾姆(Kristi Noem)撤銷國際學生簽證計劃。27%的哈佛學生來自海外,禁令威脅學費收入與學校多元本質。里斯展示辦公室的地球儀模型,強調哈佛的“全球課堂”精神:“來自各洲的學生共同追尋真理,這是哈佛的靈魂?!彼J為,這是哈佛史上最大危機。
哈佛從未計劃領導對政府的抗爭,但如今別無選擇。它不僅為自身,也為學術自由與全球教育而戰,守護真理的最后防線。?
信息出處
https://www.sueddeutsche.de/projekte/artikel/politik/harvard-trump-ivy-league-klage-internationale-studenten-e4411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