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毛主席批準機關干部入朝實戰,張震自薦:哪怕當個師長也行!
坐在中央軍委辦公室的張震,心里已經有了大概的猜測。
彭德懷特意把他叫來,肯定是要談入朝參戰的事,可具體去哪支部隊,還得聽領導安排。
從抗美援朝打響那天起,他就盼著能上戰場,不只是因為那股子愛國熱血,更因為他想親身體驗現代化戰爭,看看美軍到底是什么水平。
“不到朝鮮戰場實地考察一次,對現代化戰爭就沒發言權。”他曾這樣對身邊人說。
可問題是,像他這種長期在參謀崗位上工作的將領,真有機會親自指揮一線作戰嗎?
1953年4月的一天,張震被叫到了彭德懷的辦公室。
彭老總開門見山:“毛主席已經批準,讓機關干部入朝實戰鍛煉。”
這話一出,張震心頭一震。
他等這一天已經太久了!可還沒等他開口,彭德懷又補充道:“但你們主要是去學習,不一定能帶兵打仗。”
張震心想,不行,既然去了,就得真刀真槍干一場。
于是,他直接向黃克誠提出:“我不當顧問,不搞參觀演習,我要指揮部隊打一仗,哪怕就當個師長也行!”
這話一出,黃克誠聽了也覺得有道理,答應向中央反映。
沒想到,第二天彭德懷就把他叫來,笑著說:“中央同意了,你去24軍,代理軍長。”
張震當場愣了一下,沒想到自己一個參謀部部長,竟然直接被派去指揮一線部隊,這可是個不小的挑戰。
24軍,原軍長皮定均剛剛調離,張震上任后,發現自己不僅要指揮作戰,還得兼任政委,軍里的大小事都得管。
他剛一到部隊,就召集軍部開會,研究夏季反擊戰的方案。
部隊此前已經開始推行“冷槍冷炮”戰術,利用狙擊和炮火襲擾敵軍,可張震發現,這種打法雖然有效,但也有弊端——敵人已經摸透了我軍的出擊規律,開始有針對性地反制。
于是,他總結出一套新的戰術原則:“四要一不要”——要有明確目標、要充分準備、要專門訓練、要以成建制部隊行動,不要讓敵人摸透我們的出擊規律。
他還特別強調了炮兵的作用,叫來24軍炮兵主任萬海峰,詳細詢問火力配置,要求加強“步炮協同”。
萬海峰受此啟發,后來琢磨出了一套“游擊炮群”戰術,利用突然、近迫、猛烈的急襲打擊敵炮兵,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大大提升了部隊的戰斗力。
1953年6月,志愿軍展開夏季反擊戰,24軍承擔重要任務。
6月10日,24軍74師221團率先對美軍陣地發起猛攻,70師、72師緊隨其后,連續五個晝夜激戰,美軍第三師傷亡兩千多人,最終被迫撤離,由第二師接替防線,南朝鮮軍傷亡更是高達三千兩百余人。
我軍不僅鞏固了前沿五個陣地,還向南推進了三平方公里。
整個夏季反擊戰中,張震指揮24軍參與大小戰斗40余次,殲敵1.3萬,自身傷亡4883人。
戰斗中,他不僅展現了卓越的戰術指揮能力,還在實戰中積累了寶貴的現代戰爭經驗。
有人說,張震這次入朝,是他軍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歷練。
確實,他從一個長期在參謀崗位工作的軍官,變成了直接指揮作戰的主帥,這種經歷讓他對現代化戰爭的理解更加深刻。
這場戰爭,不只是對敵人的較量,也是對自己的挑戰。
對于張震來說,他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親自指揮一線作戰,而不是坐在指揮部里紙上談兵。
戰爭結束后,他帶著滿身的實戰經驗回到國內,后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繼續為國家的軍事建設貢獻力量。
歷史就是這樣,一次選擇,一個決定,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也可能會影響一個國家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