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萬萬沒想到,中國竟然在西藏秘密進行了一個耗資664億、歷時十余年的大型工程,中國竟在西藏這片不毛之地,建起了一座比三峽還高的“巨型充電寶”!
青藏高原上連綿起伏的是人類難以攀登的高山,中國人卻在這里建造奇跡,將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變成造福社會的基建工程。
在青藏高原鋪一條路都要面臨不符合常理的挑戰,更不用說要建造出創造上億經濟效益的工程,中國人花費了十余年,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美國人都料不到,世界上能有如此技術,能超越極端環境的限制,美國人看了只會連搖頭,中國人卻說到做到。
坐落在雅礱江上的兩河口水電站大壩,是中國花費十幾年,斥資664億打造的巨型水電工程,它用不可思議的姿態,橫跨在陡峭的絕壁上,馴服了奔流而下的雅礱江干流。
兩河口水電站是藏區綜合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工程,最高壩高達295米,在世界范圍內都很罕見。
這座水電站的發電能力,相當于在藏區安裝了一個巨型充電寶,江流奔騰不息,電力源源不斷點亮沿岸的工業和生活。
除了優越的發電能力,兩河口水電站還能防洪抗旱,為下游的長江河道調節水力,能力輻射的水域面積超過6萬平方公里。
坐落在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兩河口水電站默默守護著沿河無數千家萬戶,給人民生活帶來安心。
如今兩河口沿岸地區安居樂業,多虧了中國基建建設者十余年的艱苦奮斗,在絕境之中,創造了這一個舉世矚目的奇跡工程。
兩河口水電站的建造難度是不可想象的,復雜程度超越以往的工程,中國人從設計到施工,都遭遇了許多挑戰。
就說這個最基礎的高原條件,任何工程,搬到高原上的難度都是翻倍的,不僅是對于工程的要求,對于施工方也是極為困難的。
工程師們要克服高原反應,適應青藏高原的自然條件,這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辦成的事情,是施工隊成年累月十幾年的堅持。
青藏高原的天氣陰晴不定、無法捉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風刀霜劍嚴相逼,這種說法一點兒也不夸張。
每到雨季,施工隊往大壩上安裝材料,雨水就跟著往下沖刷,一場暴雨過后,大壩又恢復原樣。
工程師們無法叫停大雨,只能絞盡腦汁設計方案,用精巧的結構和穩固的材料固定大壩的墻面。
兩河口大壩有特殊的“外衣”,用鋼筋鍛造出的錨索,緊緊抓在青藏高原上,任憑風吹雨打,大壩紋絲不動。
由于兩河口的地勢險峻,一般的發電方式隱患多而且不穩固。青藏高原凍土覆蓋廣泛,隨著季節變換,土質也很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這里建造大壩,就需要提前設計好,同時能適應土質層變化的大壩。工程師們在嚴寒的高原環境中進行了成百上次試驗,終于找到了土石搭壩的方式。
土石大壩從外表上看,跟周圍的高山差不多,工程師在土石的基礎上,給大壩套上“科技外衣”,讓大壩在各種條件下保持穩定。
規劃出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就耗費了多年的努力,而建造大壩時,更是付出了許多心血。
高原上有時候連車都跑不了,運輸建材、工具等,就只能用人力一點一點搬上去。
古代的傳說愚公移山莫過于此了,中國人堅持不懈,將阻礙人們生產生活的大山和河流,改造成造福人民的偉大工程。
雙河口大壩建成使用后,自然和人和諧相處,發電蓄能,還能改善航運,給當地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從前這里人都不敢來,人人抱怨大自然的險峻,阻礙人們改善生活。如今水電站建好了,各種產業慕名而來,圍繞水電站形成新的經濟發展動力。
中國人這種不服輸的勁頭,是美國人想不到的。中國人始終保持著一種希望和信念,那就是建設自己的家園、改造自己的家園,而不是拋棄自己的家園。
十余年,664億的投入,中國人在偏遠的藏區建造起一座“巨型充電寶”,給人民的幸福生活充滿電力!
參考資料:一壩鎖三江!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正式投產發電2021年09月29日央視新聞客戶端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