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黨員多到自己都搞不清楚?
1942年,國民黨中央組織部決定調整湖南省黨部的人選,名單一層層往上報,最后蔣介石拍板定下來。
結果,名單剛公布,立刻有人舉報,說其中一個關鍵人物周天賢根本不是國民黨員。
這事可不是小事。
周天賢的任命已經走完了所有程序,湖南省主席薛岳、中央組織部長朱家驊,甚至蔣介石本人都蓋了章,結果現在告訴大家,這人連黨員資格都沒有。
更諷刺的是,黨內沒人能第一時間拿出確鑿的證據證明他的黨籍。
整個國民黨的組織管理亂到了這個地步,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國民黨內部的混亂由來已久,這事不過是冰山一角。
這么重要的崗位,居然會任命一個連黨籍都沒搞清楚的人,說明這個黨的組織管理已經徹底失控。
國民黨的組織問題由來已久
國民黨從孫中山創立以來,就一直在調整自己的組織結構。1912年改組,1919年正式確定為中國國民黨,1924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調整,試圖學習蘇俄的管理模式。
但是,學歸學,能不能學到位是另一回事。
蘇俄的政黨組織嚴格,入黨需要層層考察,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才能正式成為黨員。
而國民黨這邊,很多時候就跟填個表差不多,甚至有些地方直接搞“運動式入黨”,一批人一塊加入,根本不管他們對黨的認同感如何。
蔣介石上臺后,重軍輕黨,認為軍隊才是最重要的。
結果,黨務管理徹底被邊緣化,組織松散,黨籍管理混亂,最終導致了湖南這場烏龍事件。
黨籍管理混亂,連高層都搞不清楚誰是黨員
湖南這事只是一個縮影。
國民黨的黨籍管理一直是個大問題,很多黨員的檔案丟失,甚至有人換個地方就重新入一次黨。
更夸張的是,有些地方的基層組織,書記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書記,甚至有些地方的“黨員”,自己壓根不知道已經入了黨。
這種管理水平,放在任何一個嚴謹的政黨里都是不可思議的。
組織管理混亂到這個程度,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黨內信任體系崩塌。
高層連自家干部的身份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指望他們做好黨務工作?
運動式入黨,隨便拉人頭
抗戰時期,國民黨為了擴充黨員,采取了一種極端的方式——運動式入黨。
軍隊官兵集體入黨,公務員集體入黨,甚至還有地方政府直接把整個村子、整個鎮子的居民都拉進來入黨。
最荒唐的是,有些地方要求所有機關公務員必須入黨,否則就免職。
河南某縣的黨部書記為了完成指標,直接拿學校的學生名單,把所有學生的年齡加大10歲,統統吸收為黨員。
這種做法導致國民黨的黨員人數暴增,但質量卻急劇下降。
很多人入黨只是為了職位、待遇,根本沒有真正的政治信仰。
黨員質量堪憂,土豪劣紳大量混入
由于入黨門檻極低,很多地方的土豪劣紳、惡霸地主,紛紛加入國民黨。
他們既不認同三民主義,也不關心革命,只是想利用黨籍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種情況導致國民黨的基層組織被地方勢力控制,黨組織成了地方豪強的工具,反而站到了普通百姓的對立面。
早在1927年,國民黨內部就有人提出警告,說很多地方的黨組織已經被土豪劣紳把持,甚至有些人是專門混進來的,為的是利用黨的資源鞏固自己的地位。
但高層對此束手無策,畢竟,他們依靠的就是這些地方勢力來維持統治,根本無力去清理這些“偽黨員”。
黨內派系林立,內斗不斷
國民黨內部的派系斗爭極為嚴重,從蔣介石的嫡系CC系,到三青團、黃埔系,各派系之間互相傾軋,甚至在國民黨六大期間,為了一張“中委”名單大打出手。
會議期間,派系之間爭權奪利,蔣介石為了平衡各方勢力,不得不把中委名額從250人增加到460人,還是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要求。
有些派系沒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干脆公開退黨,或者拒絕履行黨務,導致黨組織的運作更加混亂。
結果
當國民黨還在為黨籍問題焦頭爛額時,中國共產黨已經在延安進行整風運動,打造嚴密的組織體系。
最終,國民黨因組織渙散、黨紀松弛、內斗不斷,徹底喪失了民心,敗退臺灣。
國民黨的失敗,并不只是因為戰爭,而是內部早已千瘡百孔。
黨籍管理混亂,派系斗爭嚴重,基層組織被地方豪強控制,黨員質量參差不齊,這些問題早就埋下了隱患。
一個連自己黨員身份都搞不清楚的政黨,如何能管理好國家?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