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際,羊城疊翠。廣州珠江賓館群賢畢至,粵港澳大灣區痛風防治領域之盛事--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會議在此隆重舉行。大會匯聚粵港澳大灣區各醫療單位風濕免疫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一線的醫務人員,既是學術思想碰撞的盛宴,更是區域醫療協同發展的新起點。共襄痛風防治之大計,同繪基層醫療之新篇,一幅“中西醫結合、產學研聯動、防治管一體”的基層健康守護藍圖正徐徐展開。
一、專委會成立:聚智賦能,筑牢基層防治根基
金章映日,共舉新幟。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委會成立大會在莊重氛圍中拉開帷幕。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副會長黃美近教授出席并在致辭中指出,此次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委會成立,是響應國家醫改“強基層”號召,助力基層提升痛風防治能力的有力舉措。學會將全力支持專委會發展,期待專委會的成立推動基層痛風防治規范化,為健康廣東貢獻力量。
圖1 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副會長黃美近教授致辭
隨后擬任主任委員黃清春教授作籌備報告,詳實勾勒發展脈絡:針對廣東地區痛風高發、基層診療能力薄弱等痛點,籌備組整合全省200余名多學科專家資源,構建“扎根基層”的協作網絡,提出以AI技術構建全病程數據庫、推動跨區域協同診療平臺開發,并結合嶺南中醫藥優勢探索“分期論治+個體化方案”特色模式,強化基層培訓與科普宣教,旨在構建“頂層設計—臨床實踐—患者管理”閉環。
圖2 黃清春教授作籌備報告
經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首屆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業委員會。廣東省中醫院風濕科主任黃清春教授當選專委會主任委員,黃建林教授、白艷甫教授、馮明亮教授、胡琮琦教授等18位專家擔任副主任委員,梁華勝醫生擔任專委會秘書長。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副會長黃美近教授授予專委會主委黃清春教授“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業委員會第一屆主委單位”牌匾,授予廣東省中醫院“痛風專病防治培訓中心”牌匾。并向首任專委會主委、副主委和秘書長頒發聘書。
圖3 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聘書頒發
圖4 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聘書頒發
圖5 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聘書頒發
圖6 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聘書頒發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傅昊陽教授隨后致辭,指出痛風已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第四高”,基層防治能力薄弱亟待破局,專委會成立恰如及時雨,當以學術引領、標準建設、人才培育為己任,打通痛風防治的最后一公里。
圖7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傅昊陽教授致辭
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委會新當選主任委員黃清春教授接受聘書后發言,專委會成立之后將以“大醫精誠”為魂,以“守正創新”為翼,通過堅持基層優先,堅持科技賦能,堅持嶺南特色,聚焦培育基層骨干,推動標準化門診建設,打造全國慢病管理樣板,讓痛風防治的火種在基層燎原。大會期間,黃清春教授還接受了廣東電視臺專訪,進一步闡述了專委會未來在基層痛風防治領域的規劃與愿景,介紹了大灣區推進痛風防治與管理的地域優勢,并就如何應對相關挑戰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痛風防治工程等關鍵內容進行了深入分享。
圖8 黃清春教授接受廣東電視臺采訪
二、工程啟幕:謀定灣區,擘畫分級診療新篇
大會頗具里程碑意義的時刻,當屬“粵港澳大灣區痛風防治工程”正式啟動。深圳市守正創新中醫藥發展基金會高志偉秘書長出席并致辭,對粵港澳大灣區痛風防治工程進行了詳盡介紹和殷切展望。
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副會長黃美近教授、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傅昊陽教授、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委會主任委員黃清春教授、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廖智婷常務副秘書長、深圳守正創新中醫藥發展基金會高志偉秘書長、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委會梁華勝秘書長等專家教授上臺,共同按動手印,啟動粵港澳大灣區痛風防治工程!
圖9 粵港澳大灣區痛風防治工程啟動儀式
(左起:梁華勝、廖智婷、黃美近、傅昊陽、高志偉、黃清春)
面對我國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病率持續攀升、發病年齡顯著年輕化的嚴峻健康挑戰,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委會聯合權威機構,高瞻遠矚發起粵港澳大灣區痛風防治工程項目。這一戰略布局深刻聚焦基層醫療在痛風防治領域的核心痛點--診療能力薄弱、管理體系缺失與資源配置失衡,通過頂層設計,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基層醫療單位系統推進標準化門診建設,旨在構建兼具專業性與可及性的基層防治堡壘。項目以“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為分級診療核心機制,創新性配套線上患者全病程管理平臺與基層醫師規范化培訓體系,形成“篩查-診療-隨訪”閉環式管理網絡。
展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痛風防治工程項目將以標準化建設為基石,以數字化技術為引擎,以中西醫協同為特色,持續提升基層醫療對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全周期管理能力。通過培養一批扎根基層的痛風防治專業隊伍、打造一批示范引領的痛風專病防治門診、沉淀一套科學有效的防治管理經驗,項目不僅有望成為大灣區居民健康的“守護者”,更將為全國基層慢病防治體系建設提供前沿示范!
三、學術論道:中西匯通,共探痛風診療秘境
大會期間舉辦的學術會議上,專家學者圍繞痛風防治展開多維度交流。
學術會議第一節聚焦診療規范與前沿技術,從國內外指南解讀到嶺南中醫特色療法,從生物制劑靶向治療到藥物機制創新,展現了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思路與現代醫學突破,為診療規范化提供了理論支撐。
學術會議第二節側重慢病管理與技術創新,中醫藥循證研究、腎病中西醫協同療法、人工智能在痛風慢病防治中的應用、痛風石微創技術等分享,凸顯了“精準化、智能化、微創化”的診療趨勢。這一部分的學術交流針對基層診療難點形成的“影像確認、多學科協作、全程管理”等共識,為破解基層痛風防治困境、推動分級診療落地提供了實踐路徑,助力提升區域整體防治水平。
圖10 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痛風防治與管理專委會成立大會現場
四、長歌以寄:行而不輟,共赴健康中國之約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盛會終章,專家們紛紛表示,痛風防治是一場持久戰,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謀篇,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實干。隨著專委會成立與工程啟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正以“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在基層醫療改革中樹標桿、立范式。
當杏林春風拂過珠江兩岸,我們堅信,粵港澳大灣區痛風防治工程這顆深耕基層的“痛風防治種子”,終將在“健康中國”的沃土上長成參天大樹,為萬千百姓遮風擋雨,撐起一片“尿酸達標、關節無痛”的晴朗天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