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聞記者 朱婉菁)臨近端午節,家家戶戶忙著購買五彩繩。5月26日上午,在市區青年路附近的一家飾品店,店主趙乙陽格外忙碌,各色絲線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飛。
店內擺放著各種款式的五彩繩,這些五彩繩上墜著“粽子”“柿子”“蝴蝶結”等掛件。除了五彩繩,店內還有香包、手機掛墜等飾品。“五彩繩又稱五彩絲、五色絲等,端午節為孩子們系上五彩繩,不僅是一種傳統習俗,更承載著美好的祈福寓意。”趙乙陽一邊說著,一邊整理起桌面上的彩色絲線。
今年47歲的趙乙陽從事手工編繩已經有20多年了。“我的媽媽是蘇州人,她喜歡刺繡,我從小就經常看她一針一線地繡制手工藝品。時間長了,我對這些五顏六色的絲線很感興趣。”趙乙陽說,在母親的指導下,她開始學習編繩。
2000年,趙乙陽在宿遷開了一家飾品店,主要銷售各類編繩產品。“那時比較流行翡翠、珍珠等飾品,我主要為此類飾品設計編繩。編繩樣式有很多,如如意結、平安結、文昌結等,不同的編繩樣式有不同的寓意,比如,如意結寓意萬事如意。”趙乙陽說,編繩與金、銀、玉等搭配,便形成了造型精美、寓意美好的飾品。
趙乙陽告訴記者,其實編繩并不容易,需要掌握各類編繩手法,其次,審美很重要,無論是色彩搭配、還是編繩樣式,都要花費心思設計,這樣制作出來的編繩才能與飾品適配,讓顧客滿意。
“以前的五彩繩款式比較簡單,現在的五彩繩編織手法不一,掛件種類也很多,在材質上也有了很大的區別,絲線不易褪色。”趙乙陽說,如今五彩繩的款式越發豐富,這些新穎時尚的五彩繩不僅受到孩子的喜愛,也得到很多年輕人的青睞。
近期,趙乙陽忙著制作五彩繩。“每天早上7點多,我就開始編繩,有時要忙到晚上9點多。你別看五彩繩上的‘粽子’掛件很小,但制作起來需要花費1個小時,店內的這些五彩繩都是我和店員手工制作的,我們會提前一段時間開始制作,不然到了端午節就忙不過來了。”趙乙陽笑著說。
趙乙陽還經常參加市區各社區舉辦的活動,向居民們傳授編繩技巧。“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了解編繩,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趙乙陽說,她會繼續探索,吸收當下流行的時尚元素和色彩搭配,不斷創新產品樣式,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