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逝世。遠在美國的宋美齡聽聞消息后,悲痛萬分,但是最終也沒有回國參加姐姐的葬禮。
二十多年后,宋美齡去世,她也始終沒有回國。不少人為此猜測,兩人之間有嫌隙,才會如此誰也不愿見面,事實上,果真如此嗎?
兩人雖然是親姐妹,但是卻有著不同的人生理想。在上個世紀的革命時代,兩人都有“第一夫人”的稱呼。
其實,宋氏姐妹中,是“三姐妹”,除了宋慶齡、宋美齡,還有宋藹齡。她們出身富裕家庭,有眾多的姊妹兄弟,父母是基督教徒,家人之間關系融洽。
“三姐妹”都曾被父母送到美國接受教育,在眾多的兄弟姐妹中,宋美齡和宋慶齡的關系最好,宋慶齡要到寄宿學校讀書時,宋美齡哭喊著也要一起去。
別無選擇,溺愛妹妹的宋慶齡不得不帶著宋美齡上學,住在同一間宿舍,才能方便地照顧妹妹。1907年,14歲的宋慶齡和10歲的宋美齡赴美留學。這些年來,宋慶齡一直是宋美齡的“監護人”,兩姐妹在異國他鄉的感情也越來越強烈。
六年后,宋慶齡在完成學業后,含淚回到中國,兩人不愿分道揚鑣。但為了自己的理想,宋慶齡只能忍受與妹妹告別的痛苦。宋慶齡是一位渴望革命的理想主義者。在美國留學時,她主修文學和哲學,總是關注國內形勢。
她非常愛國。回到中國后,宋慶齡積極投身革命事業。在這段時間里,她遇到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孫中山。
宋慶齡被孫中山的革命理想深深吸引。他們都是理想主義者,他們的靈魂相互吸引和碰撞。辛亥革命后,宋慶齡堅定地追隨孫中山走上了革命道路。
然而,宋慶齡的父母并不贊成她的婚姻,甚至她的所有親戚和朋友都對此并不樂觀。正當大家都反對宋慶齡時,她收到了一封來自美國的信。
原來,遠在美國的宋美齡聽說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后,極力支持二妹,寫信告訴她,孫中山是革命的發起人,做他的妻子很難,但只要她有勇氣,她就能成功。宋慶齡讀完這封信后,深受鼓舞,在巨大的壓力下嫁給了孫中山。
可以說,宋慶齡的成功婚姻對宋美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917年,在美國完成學業的宋美齡回國。
此時,宋氏家族的八位成員終于團聚了。受美國開放文化的影響,宋美齡本來就活潑好動,不僅性格外向,喜歡打扮,而且口才好,經常活躍在各種聚會和宴會上。
許多富有的孩子都渴望見到她。回到中國后,宋美齡仍然“依賴”著她的姐姐。雖然宋慶齡和孫中山已經結婚,但宋美齡幾乎每天都會去他們家。1922年,宋美齡在二姐家的一次聚會上遇到了影響她一生的蔣介石。
當時蔣介石已經有兩個妻子和一個妾。當他看到宋美齡在晚會上優雅自信地走在人群中時,他深深地被吸引了,并請孫中山為他作媒。宋美齡本來并不在乎這個比他大很多歲的人,但在蔣介石的強烈追求和成名欲望下,宋美齡同意了蔣介石的追求。
當宋慶齡得知這個消息時,她大發雷霆,直言不諱地說:蔣介石只是為了宋家的權利。在宋慶齡的心里,妹妹怎么能嫁給一個武夫,又有幾個女人,這真是令人惱火。然而,無論宋慶齡如何阻撓,宋美齡和蔣介石仍然結婚了。
1927年12月1日,盛大的婚禮在大華飯店舉行,宋氏家族的所有成員齊聚一堂,祝賀宋美齡和蔣介石結婚。但直到婚禮后,宋美齡才見到她想見的人,從此,他們的關系徹底破裂了。
那么,宋慶齡到底在哪里?她為什么不參加宋美齡的婚禮?1925年,孫中山去世。這對宋慶齡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度沉浸在悲痛之中。但“中山艦事件”把宋慶齡從困惑中喚醒。
這時,宋慶齡意識到蔣介石的野心,對他非常反感。1927年,隨著“白色恐怖”的發展,每個人都處于危險之中,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集團在蔣介石的干預下瓦解,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宋慶齡認為蔣介石違背了孫中山的意愿,是革命的叛徒。蔣介石的行為玷污了他的革命理想。在這樣的環境下,宋慶齡堅決改變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完全反對宋氏家族。
宋慶齡通過自己的關系和“第一夫人”的稱號,多次公開批評蔣介石的行為,并在報紙上聯合發表聲明抵抗蔣介石。
這種情況使蔣介石憤憤不平,暗中向宋慶齡施壓,使她難以前進。無奈之下,宋慶齡不得不離開上海,赴蘇聯留學考察。
半個月后,宋慶齡收到了姐姐宋美齡的來信,表達了希望她參加婚禮的強烈愿望。
雖然身處異國的宋慶齡非常想念她的妹妹,但一想到蔣介石的行為,她就像喉嚨里卡了一根刺,很難接受。最后,她殘忍地沒有參加宋美齡的婚禮。
在這場婚禮上,宋美齡也開始心里責怪姐姐。但此時此刻,兩人仍然相互關心,沒有深層次的裂痕。直到一件事發生,宋的姐妹們難以回到了過去沒有嫌隙的時代。
宋美齡嫁給蔣介石后,成為蔣介石的辦公室助理。宋美齡以其出色的口才和美麗的外表,多次承擔重要的外交使命,為蔣介石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有一次,在辦公室的宋美齡正在像往常一樣審查文件。突然,她發現了一份宋慶齡簽署的機密文件,讀完后,她發現她的二妹仍然“固執”,大力批評國民黨。
宋美齡已經知道宋慶齡的行為,但她仍然不希望她最深愛的妹妹加入我黨,成為自己和蔣介石的反面。因此,她寫了一封信,邀請她在南京團聚。
然而,宋慶齡沒有見到她,宋美齡非常失望。當時,宋慶齡受國內外形勢的影響,前往柏林。在國外期間,她一直對蔣介石發表不利言論。蔣介石雖然在新婚妻子面前什么也沒說,但卻懷恨在心。
因此,他策劃了一個事件:蔣介石將孫中山的尸體轉移到南京紫金山陵墓,目的是引誘宋慶齡站出來,增加他的政治影響力。
宋慶齡知道這個陰謀。回到中國后,宋慶齡首先公開表示,她只是參加已故丈夫的葬禮,沒有其他任何意圖,國民黨不應該宣傳做文章。
這一公然的聲明挫敗了蔣介石的陰謀,迫使他保持沉默。后來,宋慶齡致電柏林反帝同盟,譴責蔣介石。蔣介石得知此事后,再也無法保持冷靜的表情,臉上頓時怒不可遏。
聽到這個消息,上海的杜月笙暗示是否要“殺”宋慶齡。沒想到宋美齡聽到這個電話非常生氣,認為蔣介石要殺了她的姐姐。蔣介石雖然心里很生氣,但考慮到宋家和夫人的感情,他只能放棄刺殺宋慶齡。
但沒想到,幾天后,宋慶齡被蓄意謀殺的消息突然傳出。同一天,宋慶齡在去復旦大學的路上,突然一輛車朝她開來。幸運的是,后座上的宋慶齡只受了輕傷,傷勢并不嚴重。
宋美齡聽到二姐受傷的消息,大為震驚,立即找到蔣介石質問。雖然蔣介石斷然否認,但宋慶齡知道,這一定是蔣介石暗示杜月笙的行為。幾天后,宋美齡去上海看望宋慶齡。宋慶齡只是以淡淡的語氣回應宋美齡的關切。
宋慶齡在聽到宋美齡對自己的質疑后,也明確表示她對蔣介石政府持敵對態度。看到妹妹的堅決態度,宋美齡才真正意識到,她和宋慶齡不能回到過去,憤然離去。
就這樣,兩姐妹再也沒有見面,從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沒人想到,幾年后,兩姐妹會再次走到一起。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打破了宋慶齡與宋美齡姐妹之間凍結的關系。
當時蔣介石被張學良拘留,宋美齡驚慌失措。她想起了二姐,向宋慶齡求助。雖然宋慶齡和蔣介石一直意見相左,甚至心中懷有仇恨。
但宋慶齡是一個把大局放在首位的人。她仔細分析了當前形勢,并提前制定了相應的策略。
面對宋美齡的求援,宋慶齡放下對蔣介石的怨憤,積極處理西安事變的后果。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張學良和我黨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看法,并與宋美齡分享了想法和看法。
同時,宋慶齡拿出自己的積蓄,帶著相應的人員來到西安,打算與我黨一起徹底解決西安事變。
在這個過程中,宋慶齡表現出了“第一夫人”的風范,冷靜而有條不紊地開展了整個活動。
雖然宋慶齡最后沒有親自前往西安,但她清晰的頭腦、穩定的心態和積極的幫助行為給宋美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非常感謝二姐。兩個姐妹之間的關系逐漸緩和。
1937年,盧溝橋的一聲槍響徹底喚醒了整個中華民族。面對民族危機,姐妹團結互助。盧溝橋事變后,以宋慶齡為代表的各夫人成立了“中國婦女抗敵后援會”,旨在戰爭期間幫助婦女和兒童。
受到宋氏姐妹們的鼓舞,上海各行各業的人們,如工人、商人和婦女,都采取了行動來拯救國家。同年8月,遠在南京的宋美齡也成立了“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總會”,并邀請她的姐姐和二姐也在上海成立了這個團隊共同工作。
在宋氏姐妹的努力下,抗日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女工、婦女、女學生等加入了民族抗日戰爭的前線,承擔起搶救傷員的責任,大大減輕了戰爭中的傷亡,促進了救國進程。
此外,她們姐妹們經常在各地發表演講,用流利的英語口語和積極的精神激勵人們。在抗日戰爭期間,宋慶齡和宋美齡之間的關系得到了緩解。
但新中國成立后,隨著蔣介石的逃亡,宋慶齡和宋美齡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張,兩者相距甚遠。受政局影響,宋家兄弟姐妹相繼離開大陸。
當宋慶齡獨自一人時,看到別人和家人在一起很開心時,她非常想念宋美齡。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兩人只能通過書信來表達他們的渴望。
宋慶齡老了,還是忘不了姐姐,多次邀請她回來,甚至還憧憬宋美齡回來后會怎么見她。
直到宋慶齡去世,她的遺囑都是和自己的家人埋葬在一起。黨中央特別邀請宋美齡參加葬禮,但宋美齡沒有參加。
據相關消息人士透露,宋美齡原本打算參加葬禮,但當她想到蔣介石時,她覺得自己不能背叛丈夫。經過深思熟慮,她沒有回到祖國,只流下了眼淚。
后來,在宋美齡的遺囑中,她也表達了死后希望被安葬在上海宋氏公墓的愿望。沒有人想到,這兩個彼此親近的姐妹直到去世后才會見面。兩人的遺愿仍然向世界證明,親情難以割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