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歷史性超過煤電;首條百兆瓦鈣鈦礦電池中試線成功運行;高鐵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全國第一……細數一年來齊魯大地涌現出的標志性成就,無一不是因改革創新而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深刻闡述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并要求山東“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為山東縱深推進改革提供了科學指引、注入了強大動力。
迎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號角,牢記總書記囑托,山東錨定新的目標定位,發揮改革先導和突破作用,縱深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濟鋼集團鋼鐵產能全部退出后,存續產業“小、弱、散”,他們果斷調整,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從零起步造火箭、造衛星,一手抓人才轉型培育,一手抓外智連接,廣泛對接項目、匹配資源。從“鋼鐵巨人”變道“航天新銳”,濟鋼集團的蛻變之路是不斷以改革破題之路。
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濟鋼之變背后正是山東以問題為導向深化改革的強大推力。
問題在哪里?措施是什么?山東聚焦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有悖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圍繞自身實際列出“問題清單”,擺出改革對策。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后,謀劃414項具有山東特色的改革舉措;今年“新春第一會”置頂改革創新,部署10項標志性改革,推進落實今年92項改革任務,持續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
培育西瓜新品種16個,申請植物新品種權8個,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研究員鄧云碩果累累。但由于發表學術論文數量不足,入職時被聘為副研究員。去年,該院作為全省試點推開科技人才評價改革,取消對主持課題和發文數量的硬性要求,將是否有突破性應用成果作為關鍵評價指標,手握多個國審品種的鄧云順利“晉級”。
改革以問題為導向,意味著改革舉措需要刀刃向內,直擊高質量發展的要害。山東在全國率先探索擴大科研單位科技人才自主評價權,20家試點單位“量體裁衣”考核人才,讓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持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省屬企業非主業業務清理退出54戶、轉型升級12戶,國企主責主業更聚焦;出臺21條措施全方位規范涉企行政檢查,進一步掃除企業成長發展中的痛點。
聚焦重點抓突破,一年來,系列改革舉措“破壁”而出:省級層面,推進“無證明之省”“無押金城市”“無人工審批”等改革協調聯動;地方層面,棗莊“水電氣暖網聯合報裝一件事”將辦事環節從9個壓縮為1個,東營廣饒縣通過創新土地托管喚醒閑置資源……齊魯大地,改革之筆處處生花。
日前,煙臺產研鑫合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煙臺產研鑫合”)成功研制國內首臺超聲波增減材一體式加工制造設備。“首臺”的誕生源自多向奔赴的創新。煙臺產研鑫合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12年堅持不懈技術攻關;黃渤海新區和山東產研院(煙臺)給予企業精準的政策和科技支持,幫助相關技術迅速成熟并進入產業化。
創新是改革最本質的要求,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山東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構建創新生態,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
科技創新如同培育雨林,需要陽光雨露全方位滋養。山東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創新多元化投入機制,精準滴灌創新主體。“小升高”梯度培育,為6000余家企業及孵化載體兌現獎補資金超6億元,為1.2萬家企業發放研發補助7.9億元。去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2386億元、增長9.4%、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
位于青島市即墨區金口鎮的青島九合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員工在調試混凝土泵車。
延續去年銷售收入大幅增長的好勢頭,山東東科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工人們正在趕制訂單。“去年,我們從山東科技大市場買下山東科技大學持有的兩項發明專利和關鍵技術,化工產品的制備和合成效率大幅提升。”公司負責人徐建弟說。
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轉化是關鍵。山東搭建科技大市場,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牽線搭橋,科技成果持續“上新”。
科研成果的誕生需要肥沃豐沛的創新生態,金融“活水”就是重要的創新生態要素之一。作為全國首個獲批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城市,濟南引導銀行機構創設88款科創企業專項信貸產品,為科創企業提供專業的資本支持。今年,山東省財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通過股權融資方式注資2000萬元,幫助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山東北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拿下成立以來首個千萬元級訂單,創新發展之路邁出新一步。
前不久,山東印發《關于加快構建一流科技創新生態的意見》,明確圍繞科技創新政務生態等8個方面全面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到2030年,“企業安心、人才舒心、科研順心、投資放心、服務暖心”的創新氛圍全面塑成。
新生兒出生,手續繁雜,以往家長需要跑好幾趟,多次填表。臨沂把《出生醫學證明》簽發、《預防接種證》發放、戶口登記、社保卡申領、醫保參保登記等5個“單事項”集成為“一件事”,實現“零跑動”,得到群眾認可點贊。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和專家座談會上明確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6.0版優化營商環境方案,山東圍繞教育、消費、就醫、養老等個人全生命周期各環節,提出59條改革舉措。數字政府建設一體化綜合改革,聚焦群眾呼聲反饋,提出加強線下“辦不成事”窗口、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等訴求辦理渠道聯動處置,納入群眾意見,形成改革閉環。一件件改革方案,大寫的“人”字貫穿始終。
臨沂市河東區政務服務中心綜合受理一件事聯辦窗口,群眾前來咨詢相關事宜。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一個動態變化、不斷提升的過程,山東注重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依靠改革解決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
以往業主在購房后,想要拿到房產證,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兩年,“辦證難”“辦證慢”成為購房業主的一塊“心病”。濰坊率先探索“交房即交證plus”模式,讓業主“一手拿鑰匙、一手拿房本”,并逐步實現“交房+繳稅+交證+水電氣熱”一站辦理。“現在交房當日就能拿到證,心里格外踏實。”在寒亭浞河公館項目“交房即辦證”現場,購房業主紛紛夸贊。
破除制約、釋放紅利,改革帶來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山東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超過60%,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數量躍居全國第一;完成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改革,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率90%以上……
“家人們,看我們小井西瓜的‘爆汁’瞬間!”5月4日,“95后”瓜農李強的直播間里,東明縣小井村的3000斤沙地西瓜不到10分鐘就被搶購一空。“打通網絡通道,讓我們優質的西瓜成為鄉親們的‘致富瓜’。”1978年,小井村的“分地”會拉開了山東農村土地承包的序幕。今天的小井村依舊牢牢握緊改革主線,創新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時代的小井村煥發發展新活力。
一項項改革成果,強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面向未來,山東錨定“走在前、挑大梁”,堅定不移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努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以排頭兵的姿態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天地。
(大眾新聞記者 李振 孫源澤 )
“這條‘浙興航178輪’通過‘水水中轉’的方式轉關運輸過來,船上裝載的481個集裝箱通過線上辦理,申報、通關全過程效率大幅提升。”山東港口日照港,看著忙碌的集裝箱卸船作業,青島海關所屬日照海關物流監管科科長楊志遠,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
楊志遠是個有著20年工作經驗的“老海關”,日照口岸的點滴變化都印在他腦海里: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轉基地及糧食進口口岸,目前,日照口岸礦石、集裝箱、散糧、木片、原油、液化等泊位已達90余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鐵礦、糧食等9個貨種年進口量過千萬噸。一般而言,貨物數量、種類的持續增加往往會制約效率的提升。然而在日照口岸,通關效率卻實現了逆增長。
秘訣在哪里?“用好改革手段。”楊志遠所在的物流監管科承擔著卡口監管、轉關運輸和多式聯運監管等海關實貨監管任務,既是“守門人”,又是“服務員”。近年來,“水水中轉智能監管輔助系統”“海上入閘集港”“云港通”智慧查驗等通關模式投入應用,直接提高了“守門”和“服務”的效率。
就拿“水水中轉智能監管輔助系統”來說,以往業務流程相對復雜,一套流程走下來需要1—2天。
“‘水水中轉智能監管輔助系統’充分發揮統籌聚合的作用,將復雜的流程簡單化,有效減少了集裝箱倒運操作和等待時間。”楊志遠說,新系統連接海關、港口、船公司等部門單位,代理公司向海關申報內支線船舶相關數據,系統會自動生成驗封指令,碼頭卸船時對封志進行拍照識別上傳,系統通過邏輯校驗后即可自動核驗并放行海關轉關單。現在,內支線轉運貨物的通關時效大幅提升,最短十幾分鐘就能完成。
在楊志遠看來,海關物流監管不能僅滿足于既定的任務完成,還要主動想辦法為各類市場主體解決實際困難,讓外貿渠道更通暢。
日照港是我國重要的原油進口口岸,2024年,日照口岸進口原油5155萬噸,約占全國原油進口量的9.3%。面對進口量持續攀升和監管復雜度增加的雙重挑戰,傳統人工監管模式已難以滿足精準高效需求。為此,他們開展了進口原油全鏈條智慧監管體系建設,持續為企業通關降本提效。
今年2月起,原油“智慧取樣”2.0系統上線。“系統升級后,將實現啟停遠程控制、異常報警和可視化監控運行,以‘科技代人’提高原油查檢效率,每船取樣時間將節省3小時以上,節省費用5萬—8萬元。”楊志遠期待,以“智慧取樣2.0”為起點,進一步深化智能監管改革,打造更高效、更安全的能源通關鏈條,讓每一滴原油都“檢得準、放得快、管得住”,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筑牢口岸防線。(孫源澤 李振)
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山東立足區域實際,深入分析國家所需、自身所能、群眾所盼,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條寶貴經驗,是構筑區域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則。
山東制度建設內涵豐富、特色鮮明。
更加強調系統集成。改革進入深水區,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亟待攻克,利益固化產生的新舊藩籬亟須破除。改革的關聯性更強,任何一項改革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單兵突進式改革已難以奏效,統籌布局、長遠謀劃、協同推進各項改革成為必然選擇。與以往單項制度突破式創新相比,制度集成創新有利于優化配置制度創新資源要素、促進制度創新主體有效合作,形成集成放大效應,避免出現改革“碎片化”“分散化”“單打獨斗”等不利局面。
更加強調戰略協同。在改革中,山東突出目標導向,既強調改革的首創性又尊重改革的差異性,既重視培優塑強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又促進各產業聯動發展。今年的“新春第一會”,山東提出要實現“調查研究要扎實深入”“方案制定要精準精細”“推進過程要穩妥有序”“改革成效要促進發展”的方法論,堅持循序漸進,強化協同配合,共同推動了產業協同和區域協同。在傳統產業方面,鋼鐵、石化等行業設備更新納入獎補范圍;在新興行業,大力發展數字產業、集成電路產業、海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帶動了新舊動能轉換。建立濟青都市圈聯動發展機制,建立協同聯動“共推”機制、科創資源“共享”機制、產業體系“共建”機制、基礎設施“共聯”機制,打破行政壁壘,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
更加強調創新驅動。山東作為傳統工業大省,長期受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發展模式影響,但近年來,通過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孫源澤 李振 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