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孩子在小區(qū)花園玩,聽到幾個媽媽閑聊,其中一位媽媽抱怨孩子做事磨蹭,每天都得跟在后面催。另一位媽媽連忙附和,之后也批評起自家孩子不好好吃飯,不聽話的問題。接著媽媽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數(shù)落自家孩子的缺點,越說越激動。
這時,正好有一個孩子過來找媽媽,聽到了媽媽對自己的評價,原本笑呵呵的小臉?biāo)查g垮了下來,眼神里滿是失落和委屈,默默地加快腳步離開了。
家長當(dāng)著外人面吐槽孩子,這種場景并不少見,看似通過一吐為快挺過癮,可是你知道嗎,你的吐槽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欺負”,而且是幫著外人欺負孩子。
如果你有過這些行為,一定要注意了,千萬不要再幫著外人欺負自己的孩子了。
1、在外人面前討論孩子。
很多家長都喜歡當(dāng)著孩子的面,和外人討論孩子。
要么批評孩子的缺點、錯誤或失敗,甚至用貶低性的語言。 要么隨意透露孩子的隱私、尷尬經(jīng)歷或失敗經(jīng)歷,并以此為樂。
你們聊的熱火朝天,卻讓孩子處處為難,孩子感到自己被背叛,隱私被侵犯,發(fā)現(xiàn)自己被當(dāng)眾羞辱,自尊心受到傷害。
不要再拿孩子當(dāng)話題,當(dāng)笑料了。被最親的人當(dāng)眾揭短,這種滋味不好受!
2、強迫孩子當(dāng)眾展示自己
中國父母最喜歡讓孩子當(dāng)眾表演節(jié)目,卻不知孩子對此很反感,拒絕會被批評“不大方,小家子氣”,表演了,會被大家評頭論足,互相比較。比贏了父母得意洋洋,覺得有面子;比較輸了,有的父母會當(dāng)眾翻臉,指責(zé)孩子沒出息。
用孩子換取自己的面子,不可取。
3、不相信孩子,偏袒外人
當(dāng)孩子與外人發(fā)生沖突,父母的第一反應(yīng)是先批評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指責(zé)孩子“不懂事”。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孤立,感到委屈,認為父母不站在自己一邊,從而對父母失去信任。
4、經(jīng)常在外人面前否定孩子。
有的父母看著很謙虛,明明孩子成績很好,卻總是說孩子學(xué)習(xí)不努力,不認真,沒能力。明明孩子很優(yōu)秀,卻動不動就埋汰孩子啥也不是。
尤其是幾家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無論自家娃多棒,家長都會捧高別人家的孩子,踩低自己的孩子,希望激發(fā)孩子的好勝心。
卻不知,父母的否定會嚴重傷害到孩子,孩子會認為自己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同,進而產(chǎn)生自我否定,失去努力的動力。
5、在外人面前懲罰孩子
有的父母特別喜歡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權(quán)威,當(dāng)著外人面對孩子批評,體罰或者冷暴力??上н@樣的行為不僅不會讓孩子反省,讓外人覺得父母很厲害,反而會讓孩子感到恥辱,讓外人看笑話,甚至于對你的孩子也不尊重。
為什么父母會幫著外人欺負孩子,對孩子的感受如此不管不顧呢?
很多父母認為,當(dāng)眾批評孩子可以讓孩子長記性;當(dāng)眾吐槽孩子是一種謙虛??梢怨膭詈⒆?;當(dāng)眾偏袒別人家的孩子是對自家孩子的保護,卻沒有意識到孩子自尊也需要呵護,家長根本就是用錯了方法。
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父母的關(guān)系越來越僵,性格變得自卑懦弱。
還有的父母非常虛榮,他們總是想展示自己教子有方的一面,通過貶低孩子來證明自己的“嚴格”和“負責(zé)”??此浦t虛,實則毫無方法,錯誤的否定只會換來孩子越來越糟糕的成長。
特別是那些第一反應(yīng)先批評自己孩子的家長,特別在意自己的評價和面子,一旦孩子出現(xiàn)問題,他們會立刻批評孩子,顯示自己的公正無私,卻從來不在意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真正原因,背后的真相。
馬伊琍說,自己上高一時,爸爸看到女兒的思想品德一欄寫著“差”,就問老師怎么回事。老師說:“你女兒跟很多個男生早戀。”爸爸很平靜地要求老師把男孩們的名字寫下來。老師寫了一個,爸爸追問,“還有呢?不是說多個嗎?”老師非常生氣,可是爸爸卻說:“我的女兒我最了解,我不跟你說了,我還是去找校長吧。”
馬伊琍坦言,自己當(dāng)時就哭了,既是因為自己被老師冤枉,更是因為爸爸的信任,她告訴自己,以后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面對女兒的“問題”,爸爸第一時間沒有劈頭蓋臉罵女兒,而是選中了保護,正是父親的愛和信任,讓馬伊琍獲得了最大的安全感和底氣。
《不完美禮物》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布朗帶女兒逛商場,正巧商場播放一首歌,女兒很喜歡就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這時旁邊有幾個帶孩子的顧客駐足觀看,可惜他們的表情不是欣賞,而是充滿了嘲笑和嫌棄。女兒察覺后尷尬地停下來,不知所措地看著媽媽。布朗此時不但沒有批評女兒,而是輕松對她說“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動作加進去呀。”
有了媽媽的支持,女兒重獲信心,繼續(xù)開心地跳舞。布朗坦言:雖然別人的取笑讓她有些尷尬,但那一刻,她不想“背叛”女兒。
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對世界的態(tài)度。
當(dāng)孩子有問題的時候,父母要幫助孩子解決,而不是廣而告之;當(dāng)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不是當(dāng)眾耍威風(fēng),尋找存在感,而是幫助孩子糾正;當(dāng)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父母不是先安撫對方,而是要學(xué)會“護短”。
不要和外人一起欺負孩子,要知道你才是孩子的靠山,是孩子的底氣,是孩子成長中的力量,而不是孩子人生中的阻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