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縣地處巴丹吉林和騰格里沙漠之間,曾因荒漠化嚴重被預言“十年內消失”??萍贾紊场⑷裰紊?、沙產業發展……近年來,民勤縣通過一系列治沙手段,筑起一道道堅實的綠色生態屏障,推動全縣生態產業發展。
科技賦能:智慧治沙新模式
在青土湖飛播現場,林草局工作人員采用“空中飛播+地面管護”相結合的方式,將沙蒿、沙米等耐旱草籽均勻地播撒在廣袤的荒漠上,鞏固青土湖區域生態治理成果、防風固沙、涵養水源。
青土湖飛播現場
“在三北六期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綜合治理項目中,我們采取‘人工造林+草籽撒播’的協同治理模式,既遏制了沙丘侵蝕,又逐步修復荒漠生態系統,為區域生態安全筑牢屏障”國營民勤縣三角城機械林場副場長聶小波介紹。
“三北”六期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綜合治理項目民勤片區實施工程固沙131600畝、人工造林131300畝,并對全區域進行撒播草籽。新播撒的草籽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生根發芽后,將形成新的植被群落,有效遏制土地沙化擴展趨勢,為當地生態系統注入新的活力。
全面行動:共筑綠色長城
民勤治沙不僅是政府工程,更是一場全民行動。今年春季,“請到民勤種棵樹”公益活動熱度持續攀升。來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們懷揣著對生態保護的熱忱,奔赴民勤,踴躍投身于防風固沙的志愿服務中,以實際行動為廣袤沙漠繪就新的綠色畫卷。
志愿者栽植梭梭
“當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參與到植樹活動中時,內心滿是感慨。親手種下樹苗,就如同種下了希望的種子,我呼吁更多年輕人投入到生態保護的事業中來。”來自遼寧的志愿者高婷婷說。
近年來,民勤縣通過“互聯網+治沙”“眾籌植樹”等創新模式,動員和組織當地干部群眾、公益組織以及社會團體力量,形成全社會參與的治沙網絡,助力當地生態治理。據了解,自今年2月中旬開始以來,僅“請到民勤種棵樹”公益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志愿者4.1萬人次參與線下公益行動。
沙里淘金:生態產業雙豐收
在民勤紅沙國能新能源有限公司,44.6萬塊單晶雙面光伏板組成的藍色方陣追光而動,將炙熱陽光轉化為澎湃綠電,點亮千家萬戶。
紅沙國能新能源光伏基地
“在限電時段儲電,用電高峰時釋放。年平均發電量達3.74億千瓦時,年利用小時數1868小時,項目于2023年并網發電,累計減排二氧化碳超99萬噸,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收1700萬元?!泵袂诩t沙國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宣華光伏電站代理值班長何亞岳說。
民勤縣創新實踐“治沙+惠民”模式,將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當地不僅采用“板上發電、板下治沙”生態修復模式,還因地制宜發展以肉蓯蓉、鎖陽等為主的特色沙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真正實現了“沙海披綠、綠中生金”的雙贏局面,為河西走廊生態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民勤方案”。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民勤以“勤樸堅韌、不畏艱辛、眾志成城、久久為功”民勤防沙治沙精神,用70余年書寫了一部生態逆襲史。正如當地治沙人所說:“我們種下的不只是樹,更是人與自然的和解?!保ㄓ浾撸簭埿》?王希麗 張曉嬌)
編輯:李玉紅
審校:周旦
責任編輯:閆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