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效果圖
在淄博經濟開發區的熱土上,一座承載著民生期許的搬遷安置項目正在拔節生長。中建五局淄博經濟開發區灃水鎮高西村安置項目以“建精品工程,筑一方安居”為使命,將黨建引領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以技術創新破解施工難題,憑精細化安全管理筑牢發展根基,在齊魯大地上書寫著新時代建筑行業的責任與擔當。
黨建領航:紅色引擎激發建設動能
項目伊始面臨工期緊、任務重、標準高的挑戰,本著“支部建在項目上,黨旗飄在工地上”的原則,第一時間成立項目黨支部,將黨員凝聚成“紅色攻堅隊”,讓黨旗在施工一線高高飄揚。
項目黨支部以“黨建+項目”為抓手,支部書記每周主持召開“黨建+生產”例會,建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將施工難點列為“黨員攻關課題”,推動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先后解決技術難題10余項,協調交叉作業矛盾30余次,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項目黨支部始終牢記“安置工程就是民心工程”的定位,將“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開展“夏送清涼”“冬送溫暖”“節日慰問”等暖心活動,為工人發放防暑降溫物資、御寒物資等;針對安置戶關心的工程質量問題,黨支部發起“黨員質量監督崗”創建活動,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開展質量巡查,確保質量過硬、施工透明。
技術創新:智慧賦能破解施工瓶頸
在“雙碳”目標和建筑工業化浪潮下,項目技術質量部以創新為筆,在傳統施工領域描繪出智能化、綠色化的新畫卷。項目成功應用六項實用新技術,從安全防控、綠色施工到效率提升,全方位推動施工方式變革。
在建筑施工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背景下,項目技術總工牽頭技術質量部積極應用六項實用新技術,從安全防控、綠色施工、效率提升三方面突破傳統施工瓶頸,踐行重點安置項目責任。
綠色施工中,低碳工藝引領發展。CL保溫板泡沫切割摒棄明火,采用電熱管通電加熱技術,精準控制加熱時間實現無損開孔,無火作業杜絕火災,光滑切口減少材料浪費;機電管線保護套管改傳統一次性塑料套管為現場加工,可重復利用,耐壓強度提升 50%,使用壽命延長3年以上,既防污染又降本。
效率提升方面,智慧工具賦能管理。項目采用可調節式梁模板型鋼夾具,能調節尺寸,適配不同主次梁,循環使用降損耗,定制生產避免器材進退場耗時,節省運輸成本、減少工期延誤;板加固用蝴蝶卡采用楔形插銷機械鎖緊結構,通過旋轉拉桿實現松緊度靈活調節,該裝置專用于模板拼縫及陽角部位加固,有效保證模板接縫平整度與整體結構穩固性,具有安裝便捷、施工高效的特點。
安全管理:精細管控守護平安工地
安全是項目建設的底線,更是民生工程的生命線。項目以“安全至上”為核心,構建“制度+技術+文化”三位一體安全管理體系,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目標。
項目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定期宣傳《安全管理手冊》《危大工程管控方案》等重要制度,將安全責任細化到崗、明確到人。實行“每日巡查、每周聯查、每月大查”三級檢查機制,針對高支模、深基坑、設備安裝等危大工程,實施“專家論證+全程旁站+智能監測”模式,安裝智能監測設備實時預警風險,確保危大工程可控在控。
項目通過“智慧安全管理平臺”實現安全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勞務人員進場即錄入“一人一檔”,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實現考勤和安全教育全覆蓋;塔吊安裝防碰撞系統和吊鉤可視化裝置,避免群塔作業碰撞風險,技術手段的應用讓安全管理從“人防”向“技防”“智防” 轉變,大幅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項目將安全文化建設作為長效機制,通過“安全知識競賽”“安全紅線培訓”等活動開設安全文化課堂,展示安全事故案例、應急救援知識等內容,讓工人在耳濡目染中增強安全意識,營造“人人講安全、人人重安全”的濃厚氛圍;開展“安全標兵”評選活動,激發工人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涵蓋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消防等場景,提升全員應急處置能力。
從一片荒蕪到高樓林立,中建五局淄博經濟開發區灃水鎮高西村安置項目的建設歷程,是黨建引領生產的生動實踐,是技術創新的精彩答卷,更是安全管理的典范樣本,項目團隊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將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讓安置戶的“安居夢”照進現實。(圖片由高燦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