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農發行組織觀看黨風廉政警示教育片《“情義”有價》
近日,永濟農發行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集中觀看黨風廉政警示教育片《“情義”有價》,該片深刻剖析了開化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原黨委書記、局長張德平從一名基層干部逐步墮落為腐敗分子的心路歷程。片中張德平痛徹心扉的懺悔,給在場黨員干部帶來強烈震撼,也為新時代黨員干部廉潔從政敲響警鐘。
警示教育片披露,張德平在擔任開化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一把手"期間,被不法商人精心設計的"溫水煮青蛙"式圍獵逐漸腐蝕。最初是逢年過節的煙酒茶葉,后來發展為"幫忙解決子女就業""安排親屬旅游"等"人情往來",最終演變成直接收受房產、干股分紅等巨額賄賂。正如張德平在片中自述:"他們總說'張局重情義',實際上每次'情義'背后都標著價碼。"調查顯示,其利用職務便利在土地審批、礦產開發等領域為他人謀利,涉案金額高達600余萬元。
張德平在任期間曾推動多項重點工程,自詡"能干事就不怕小節"。片中披露,其多次在班子會上強調"特殊項目特事特辦",甚至要求下屬"解放思想",實質是為突破制度約束找借口。這種將工作業績與廉潔紀律割裂的思維,最終導致其在"能人腐敗"的歧途上越走越遠。
"總覺得辦完事收點感謝費是人之常情。"張德平在懺悔書中寫道。調查發現,其收受的賄賂中有72%以"感謝費""過節費"名義輸送。這種將權力尋租偽裝成禮尚往來的行為,折射出部分干部對"親清政商關系"的嚴重誤讀。
"第一次退贓時只上交了小部分,想著留條后路。"張德平交代,其在組織初核期間仍試圖玩弄"邊退邊收"的把戲。專案組指出,這種"查得嚴就收斂、風聲過就反彈"的投機心態,使其在違法犯罪泥潭中難以自拔。
案件暴露出自然資源領域三大監管盲區:一是土地出讓"一把手"自由裁量權過大,某地塊違規變更容積率時,張德平直接批示"按企業訴求辦理";二是礦業權審批缺乏透明度,其多次授意業務科室"簡化流程";三是項目驗收流于形式,多個存在問題的工程均在其干預下通過驗收。更令人深思的是,在張德平任職的5年間,雖有7次信訪舉報反映其問題,但均因"證據不足"未深入核查。
片中張德平哭訴:"最愧對的是老父親,他當了一輩子村支書沒收過一針一線。"這警示黨員干部既要算清政治賬、經濟賬,更要算好親情賬。目前開化縣已建立"清廉家風積分制",將干部家屬參與廉潔教育活動納入考核。
警示教育片落幕時,銀幕上張德平在庭審最后陳述中哽咽道:"希望我的教訓能變成別人的財富。"這句話久久回蕩在觀影現場。對于黨員干部而言,唯有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方能守住政治生命的底線,走好為民服務的每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