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奧(Dior)陷入了一場由客戶信息泄露引發(fā)的輿論危機之中。
近日,有不少中國消費者稱收到了來自迪奧官方的短信提示。短信顯示,迪奧發(fā)現曾有未經授權的外部人員獲取了其持有的部分客戶數據。
客戶信息泄露,不僅會對迪奧在中國的品牌形象造成沖擊,也可能會為消費者帶來財產等損失。因而,這一事件曝出后在社交平臺上迅速發(fā)酵,引發(fā)熱議。一時間,迪奧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迪奧用戶頻繁遭騷擾
5月12日,迪奧向中國客戶發(fā)送短信通知,承認確實發(fā)生了客戶數據泄露的事件。
迪奧稱,初步調查顯示,此次事件是由數據庫遭受未經授權的訪問所致。根據目前調查進展,在中國收集的受影響的客戶個人信息的最大范圍可能包括:姓名、性別、手機號碼、電子郵箱地址、郵寄地址、消費水平、偏好,以及客戶可能已經向迪奧提供的其他信息。
同時,迪奧還強調,被訪問的數據庫中不包含銀行賬戶詳情、國際銀行賬戶號碼(IBAN)或信用卡信息等財務信息。
不過,筆者發(fā)現,迪奧官網的《Christian Dior Couture 個人信息處理規(guī)則(標準版)》(以下簡稱“規(guī)則”)顯示,除收集短信中所述的信息外,迪奧還會收集客戶的“位置權限、攝像頭權限、相冊權限等涉及敏感個人信息”。
目前,迪奧已開啟對此次信息泄露事件的調查。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迪奧官方客服表示:“(公司)聘請了領先的網絡安全專家來支持我們的應對措施。我們也采取了措施以進一步加強我們系統(tǒng)的安全性,并對可能受影響的信息實施了監(jiān)控。”
值得注意的是,迪奧信息泄露已經開始對其客戶產生影響。在小紅書上,有網友表示收到短信后連續(xù)兩天遭遇騷擾電話騷擾短信,并質問迪奧“你們是怎么保護用戶信息的?用戶利益受影響了那解決方法是?”還有網友表示“迪奧信息泄露導致一天八百個騷擾電話”。
(圖源:小紅書截圖)
實際上,不止是信息泄露,迪奧還面臨著不少質量問題相關的爭議。在在黑貓投訴上,有關“迪奧”的投訴高達4864條。其中,不少投訴圍繞著迪奧的產品質量和售后等。
客戶信息泄露,暴露了迪奧的哪些問題?
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為建立用戶畫像實現精準營銷,企業(yè)通過各種手段收集客戶數據已成常態(tài)。不過,這背后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也不容忽視。
針對此次的迪奧客戶信息泄露事件,泰和泰(北京)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大浪智庫高級顧問袁菲表示,結合規(guī)則及短信,他趨向認為迪奧存在對于用戶個人信息保護采集、使用、保護等方面均存在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的情形。
在合規(guī)性方面,迪奧信息采集涉嫌違反“最小必要”原則。迪奧收集的客戶信息(如消費水平、偏好,以及其他信息)超出提供服務所需范圍,涉嫌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第6條“合法、正當、必要”原則。
至于數據處理,迪奧涉嫌未采取“相應的加密、去標識化(是指個人信息經過處理,使其在不借助額外信息的情況下無法識別特定自然人的過程)等《個人信息保護法》第51條規(guī)定的安全技術措施”。若僅未經授權訪問,理論上不應該導致具體的用戶信息,故不得不引發(fā)懷疑,迪奧的安全技術措施是否滿足法定要求?
在用戶權利保障方面,迪奧有責任推諉傾向。迪奧在短信中強調“敏感信息未被泄露”卻未承擔非敏感數據濫用的潛在責任,存在避重就輕的表述,涉嫌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第28、29條規(guī)定。
此外,迪奧在短信中表示,其是在5月7日發(fā)現客戶信息被泄露的。這也就意味著,從迪奧發(fā)現信息泄露到通知客戶,中間過去了五天的時間。
對此,袁菲認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等法律及地方性法規(guī),迪奧延遲5天通知,若無法證明存在合理理由,可能被認定為未履行法定的“及時通知”義務。誠然,法律規(guī)范并未明確到底多少天才屬于“及時”,但如果因此客戶在5天內因為迪奧未及時通知產生了財產損失,他個人認為迪奧可能要因其“過錯”承擔侵權或違約責任。
至于消費者權益保護,袁菲表示,迪奧應當進行主動補救措施,向具體的用戶明確說明其什么信息被泄露,輔導用戶進行風險應對。公布事件調查結果及受影響用戶范圍,建立專項賠償機制;重塑自身數據處理及防控機制,進行必要加密、去標識化等處理,并刪除不必要用戶信息,甚至應當逐一與客戶進行確認其數據,如客戶明確拒絕或不置可否,則迪奧無權使用用戶數據。
總而言之,迪奧客戶信息泄露事件不僅暴露了其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安全短板,也為所有大量收集用戶數據的企業(yè)敲響了警鐘。
奢侈品品牌在華遇冷
在迪奧深陷信任危機之時,其母公司LVMH集團正身處業(yè)績惡化的困境之中。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LVMH集團總營收為203億歐元,同比下降2%,若排除匯率影響,降幅將達3%。
LVMH集團并未披露迪奧的具體數據。不過從營收構成來看,LVMH集團旗下的時裝和皮具業(yè)務,以及香水和化妝品業(yè)務中都有迪奧的身影。時裝和皮具業(yè)務是LVMH集團最大的營收來源,一季度營收達101億歐元。
一季度,LVMH集團的時裝和皮具業(yè)務營收同比下滑4%,而香水和化妝品業(yè)務則是零增長。
不止是LVMH集團,全球奢侈品巨頭們在2025年一季度的業(yè)績集體承壓。2025年一季度,開云集團總營收38.83億歐元,同比下滑14%。
LVMH集團和開云集團的業(yè)績下滑,主要是由于其在以中國為中心的亞太地區(qū)表現不佳。財報顯示,一季度,在除日本外的亞洲地區(qū),LVMH集團的營收下滑了11%。至于開云集團,一季度在亞太市場的營收同比下跌25%。
不過,對于奢侈品品牌而言,艱難時光似乎才剛剛開始。咨詢公司貝恩近日發(fā)布的報告顯示,預計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場銷售規(guī)模或將下滑2%至5%,此前其預計將會有0到4%的增長。
伴隨著數字化浪潮的興起,個人信息安全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客戶信息泄露的事件也時有發(fā)生。企業(yè)要切實擔負起保護好客戶信息安全的責任,否則一旦信任崩塌,企業(yè)將付出高昂的代價。
文|《逐浪》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