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雨城區青江街道金雞關村村委會的會議室里,62歲的何良芬攥著紅色榮譽證書和1000元獎金,臉上露出了質樸的笑容。
2024年夏天,何良芬曾兩次攥緊手機,撥打預警電話,從而讓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時被發現,避免了潛在的風險和損失。
兩次發現裂縫
2024年8月20日中午,雨城區青江街道金雞關村烈日高懸,62歲的當地村民何良芬正站在親戚家的屋頂上晾曬玉米。此時,當她直起腰的瞬間,卻瞥見10米外的一處房屋存在異樣。那是村民陳立華家的老宅,只見老宅青灰色的墻體上,一道裂縫足有10米長。再細看,裂縫還從屋檐一直延伸到田埂,長約50米。
何良芬心頭一緊,豐富的生活經驗告訴她,這絕非尋常之事,而是意味著存在地質災害隱患。隨后,何良芬掏出手機,撥通了當地村委會的值班電話:“陳立華屋后頭裂了好長一條縫,縫隙還從墻根一直延伸到田里頭!”
當日18時,接到消息的雨城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技術人員便駕駛勘查車趕到現場。技術人員蹲在裂縫前,用鋼卷尺仔細測量發現,裂縫最寬處達3厘米,深度超50厘米,延伸至田埂約50米。技術人員掏出地質錘輕敲墻面,碎屑落下,露出里面潮濕的黃泥?!皶簳r沒有明顯位移,但需要密切監測。”聽到技術員的話后,何良芬對此事也提高了警惕。
在隨后的20天時間里,何良芬只要一有空,就會來到該老宅前觀察。2024年9月11日清晨,就在她再次蹲在裂縫前觀察時,卻發現縫隙變寬了,田埂上也出現了明顯隆起。隨后,何良芬再次撥通了村委會電話:“裂縫變寬了,田埂都鼓起來了,這次真的不對勁!”
很快,雨城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相關技術人員再次趕到現場,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勘查。經過研判后得出結論:必須拉上警戒線,回填裂縫,并用彩色布條覆蓋田埂。
“3組村民注意!陳立華家老宅周邊已設警戒,請勿靠近逗留!”緊接著,金雞關村內的大喇叭響起,告知村民這一緊急情況。
警戒線前的“安全奇跡”
2024年9月12日清晨,持續小雨讓金雞關村一處山體不堪重負,導致輕微滑坡,陳立華家的老宅因為有裂痕,隨之轟然倒塌,并裹挾著泥沙沖下山坡,萬幸的是,滑坡體在警戒線前停住,沒造成其他損失?!耙菦]拉警戒線,說不定就會有人湊近看熱鬧?!苯痣u關村黨總支書記楊永龍說,何良芬的兩次預警,為專業部門爭取了監測處置時間,最終通過物理隔離避免了人員傷亡。
經評估,此次滑坡體體積達11萬立方米,若未及時預警,緊鄰的7戶32人將遭受巨大損失?;掳l生后,雨城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該地列為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并及時開展監測防治工作,成功為防范災害風險搶占了先機。
何良芬的舉動并非個例。自《雅安市雨城區地質災害隱患報告獎勵辦法》實施以來,已有數位“民間監測員”獲得表揚。雨城區也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群眾上報”的立體監測網絡,讓全區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都有了“民間哨兵”。而這或許就是群測群防的終極答案:當每個普通人都成為防災鏈條上的主動一環,那些隱藏在山水間的危險信號,終將被千萬雙眼睛識破。
2025年5月24日清晨,何良芬在村口的防災宣傳欄前駐足,在她的襯衣口袋里,揣著一疊“防災明白卡”,上面印著12種地質災害征兆?!傲芽p突然變寬、井水變渾、老鼠搬家……這些都是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信號。”何良芬對身邊村民說,如果發現異常,大家千萬別怕麻煩,一個預警電話往往就能救命。如今,何良芬不僅是村民眼中的“防災明星”,更是青江街道辦特聘的“群眾監督員”。(記者 石雨川)
來源:北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