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27日,上海迎來黎明曙光。當解放軍的旗幟在蘇州河畔獵獵作響,這座飽經滄桑的城市終于掙脫桎梏,回到人民手中。而在解放前夕的暗潮涌動中,面對國民黨反動派最后的瘋狂,中共地下黨們不畏死亡,積極開展迎接解放工作。
1949年5月24日傍晚,中共地下黨領導人張承宗、劉長勝、沙文漢、吳克堅幾位同志齊聚在五原路212弄大華新村7號樓內,商討迎接上海解放的相關事宜,因此這里也被稱作“中共迎接上海解放指揮部”。如今,這座靜靜佇立在五原路上的小洋房已成為城市發展重要的歷史見證人。
一磚一瓦藏風云:國民黨將領公館里的“紅色心臟”
五原路212弄7號,這座看似普通的洋房,背后藏著極富戲劇性的故事:
房主身份特殊:國民黨高級將領張發奎,曾官至廣州行轅主任、國民政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因與蔣介石政見不合,1947年用50余根“大黃魚”(金條)買下此處隱居。
代管者的真實身份:代管房子的莫振球,表面上是張發奎的外事科上尉翻譯官,其實是中共地下黨學委兼大學區書記!1948年底,隨著國民黨敗局已定,張發奎遠走廣州,將公館全權托付給莫振球。此時,中共地下黨領導人張承宗正因弟弟張困齋被捕而避難,莫振球當機立斷讓他搬進了張公館居住。
于是,這棟掛著“張公館”門牌的洋房,成了最危險也最安全的“紅色堡壘”——敵人怎么也想不到,他們眼皮底下的“黨國要員寓所”,正跳動著迎接解放的“紅色心臟”。
里應外合戰黎明:地下黨在行動
1949年5月12日,上海戰役打響。當解放軍在城外與敵軍浴血奮戰時,城市的“毛細血管”里,地下黨正編織著一張精密的支援網絡:
護廠護校保命脈:發動工人、學生組成糾察隊,守護電廠、水廠、學校,讓敵人破壞城市的陰謀破產;
情報穿越封鎖線:將手繪的敵軍工事圖、兵力部署表,通過秘密通道送至解放軍手中,為攻堅提供關鍵指引;
向導隊勇當先鋒:5月23日,中共龍華分區委組織黨員向導隊,在槍林彈雨中引導人民解放軍攻入市區;24日,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三軍,經漕河涇、龍華一線攻入市區,第二十七軍則從徐家匯攻入市區,勢如破竹。
歷史在此刻定格:舊址無聲,精神永恒
如今,白色的洋房靜立在梧桐影中。它見證過莫振球以公開身份掩護的膽識,見證過隱秘戰線工作者在封鎖中傳遞希望的身影,悄悄地訴說著“最危險處最安全”的斗爭智慧。
當徐家匯的璀璨燈火點亮夜空,五原路上的這棟小樓始終是永不褪色的坐標——它提醒我們:每一盞照亮今日的燈火,都曾是有人在暗夜里捧出的星火。向那些在隱秘中守護黎明的英雄,致敬!
歷史坐標:上海市五原路212弄7號(現為居民住宅,可駐足感受歷史氣息,切莫大聲喧嘩)
記者:劉倩朋、武坤輝
制圖:張伊婷
編輯:孫清渠
校對:耿潔玉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