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熟悉的美國”?
很顯然,這是針對當前美國極力促成俄烏談判現狀而言的。一大早傳來消息說,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平臺上,神叨叨地說普京“瘋了,他竟然想要整個烏克蘭”,緊隨其后,他就宣布計劃對俄羅斯追加制裁。
制裁內容目前還在探討中,但消息人士透露,其中可能并不包括銀行業,而且,最關鍵的是,倘若這一次制裁失敗,他將徹底放棄與俄羅斯的談判。
(俄烏沖突期間,美國給予烏克蘭大量援助)
我們知道,俄烏沖突爆發初期,美國第一時間做出深度介入行動:
在軍事援助方面,美國送上M777榴彈炮、“標槍”和“毒刺”反坦克導彈、“海馬斯”火箭炮系統。與此同時,美國還啟動電子密鑰遠程控制這些武器裝備,通過實時情報共享,對俄軍目標發起精準打擊。
情報作戰協同方面,美國利用北約框架形成多國聯動模式,期間調動大量歐洲國家武器庫存,同時偵察衛星與偵察系統全面出動,輔助烏克蘭制定作戰系統。
經濟與金融方面,美歐發動圍剿,凍結上千億俄羅斯外匯,將其踢出SWIFT系統,并警告所有國家不得購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等產品,旨在削弱俄羅斯戰爭潛力。
(特朗普早在競選期間,就揚言自己若當選總統,就在24小時之內結束俄烏沖突)
事情轉折點,發生在特朗普身上。
當然,早在拜登時期,美國內部就已經出現“停止軍援”的聲音,在其看來,美國納稅人為烏克蘭付出了太多,而收獲卻不多,所以,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便放話,上臺后24小時之內就要促成俄烏停火。
盡管現在看來,這一觀點過于樂觀,但也給歐洲和烏克蘭帶去不少震撼,重要的是,上述言論還似乎促成“歐洲大團結”,英法等國紛紛表態,將會力挺烏克蘭到底。
沒想到,歐洲都快要放棄了,美國竟然卷土重來,將大棒重重揮向俄羅斯。
(俄羅斯發動大規模空襲,烏克蘭防空系統遭受嚴峻考驗)
背后原因并不難猜。
第一,與俄羅斯近日的空襲行動有關。數據顯示,俄羅斯在5月份向烏克蘭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空襲,單日出動架次就直接上百,期間,還有光纖制導無人機這樣的罕見裝備,對外展現出俄羅斯強大的局勢潛力和戰術優勢。
關鍵點在于,美國中期選舉臨近,民主黨不斷拿著特朗普“24小時結束沖突”的話柄發起攻擊,這對特朗普來說,趕在節點到來前讓俄烏?;鸨闶瞧凭贮c。
俄羅斯此時的空襲,無疑削弱了美國談判籌碼,要想達成目的,美國自然要動用自己最擅長的手段——制裁。
第二,則是因為之前援烏問題導致美歐離心,再加上特朗普、馬斯克“退群”言論和“責任轉移制”,引起歐洲國家強烈不滿。為了延緩這一進程,特朗普對俄出重拳,明顯是在向盟友亮態度。
第三,也是最后一點,與中國有關。
說到底,特朗普為何一上臺就要讓俄烏停火,讓巴以和談?為何又要向全球發動關稅戰?根本目的就是想要騰出更多資源去對付中國,從而穩固美國的霸主地位。
(美烏達成礦產協議,美國利用技術優勢間接掌控烏克蘭礦產,旨在解決被中國稀土卡脖子的困境)
俄媒曾報道過,俄烏沖突爆發后,中國一直在積極牽線搭橋,為談判創造機會。在特朗普眼里,中俄關系向來友好,若是真讓中國行動起來,普京是有可能改變態度的,所以,他才搶先給出所謂美國方案,想讓中國按照他的意愿去和俄烏談。
事實上,美國的小九九,在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國家面前,早就暴露無遺。古語有云,解鈴還須系鈴人,美國想把中國推在前頭,自己躲后方撈好處,那絕不可能。
說到這里,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
美國已經與烏克蘭談判成功,協議規定,美國設立重建投資基金,雙方各占50%股權,前期將拿出200億美元用于資源開發,整個過程中,烏克蘭保留境內資源開采主權,而美國則掌握技術主權。
簡言之,美國通過技術和經濟捆綁,間接控制了烏克蘭的礦產。目的很簡單,對沖中國全球稀土供應鏈優勢,從而奪取定價權和重構資源分配規則。
總之,俄烏間最根本的矛盾難以調和,至于美國中期選舉后會帶來哪些影響,還需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