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日韓首次參加美菲聯合軍演,背后暗藏何種玄機?
導讀
美菲聯合軍演,拉上日本和韓國,美國幕后的三個目的一目了然,今天筆者就跟大家來講解,此次軍演有三哪三個目的?
美菲開啟“2025海上勇士合作”聯合演習,日本、韓國首次加入,這場軍事互動背后實則是美國主導下“戰略拼湊”,暴露出霸權思維與地緣博弈的丑惡嘴臉。
一、美國霸權野心下的“圍堵鬧劇”
美國視中國為其霸權道路上的“阻礙”,面對中國不斷增強的影響力,妄圖像貪婪的“領頭豺狼”覬覦“大象”般,糾集盟友編織“圍堵網絡”。它向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小豺狼”不斷渲染所謂“威脅”,攛掇它們加入遏制中國的行列。其垂涎于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卻又對中國的發展無可奈何,只能通過軍事演習等手段,拼湊所謂“安全同盟”,展現出霸權主義的丑惡面目。美國官方雖聲稱演習旨在維護“地區安全”,但這種“賊喊捉賊”的借口難掩其干涉地區事務的真實企圖。
二、美菲“心虛壯膽”與日本“野心膨脹”
菲律賓國內正處于關鍵的中期選舉節點,總統小馬科斯遭遇重大挫折。此次選舉中,小馬科斯陣營僅拿下參議院十二席中的六席,反觀杜特爾特家族勢力強勢崛起,形成逆盤局面。相關民調數據顯示,小馬科斯的支持率已暴跌至20%左右,其政治前途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小馬科斯妄圖借軍事演習彰顯“強硬姿態”,轉移國內矛盾,維系自身政治地位。
2025年,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其“美國優先”戰略全面升級,在全球關稅戰爭,尤其是與中國的對壘中采取了系列“霸王強拉弓”,4月初,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美方對華關稅升至145%;中方隨后跟進反制,對美加征關稅稅率提高至125%,沖突波及電動車、芯片、農產品與能源等關鍵領域。除關稅外,美方還將50余家中國高科技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
當地時間5月10 - 11日,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雙方圍繞落實中美元首通話重要共識進行了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的溝通。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正式發布,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征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盡管取得這一共識,但美國在貿易戰中已失了面子,又輸了里子。為找回所謂“戰略主動權”,美國妄圖通過擴大與菲律賓的軍演規模,并拉上日本、韓國參與,試圖在軍事領域向中國施壓,挽回其在外交、經濟領域的失利局面。
日本長期以來妄圖突破和平憲法限制,實現軍事“正常化”。此次參與美菲演習,派出110名水陸機動團成員,這是日本版海軍陸戰隊首次與韓國海軍陸戰隊在多邊聯訓場合同框。日本意在借跨國參演突破憲法對“自衛權”的限制,為海外行動積累合法性,擴大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影響力,將自衛隊向“自主作戰”領域推進。
三、韓國選情背后的“美式操弄”
當前韓國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據韓國社會輿論研究所5月25日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以47.3%的支持率排名第一,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以39.6%的支持率緊隨其后,兩人差距由上周的12.8個百分點縮小至7.7個百分點,選情愈發膠著。
美國在此時拉韓國加入軍演,疑似試圖通過強化美韓軍事綁定,為保守派營造“親美強硬”形象,間接提升金文洙的選情競爭力。盡管無直接證據表明美國干預選舉,但美國國務院近期頻繁與韓國保守派政治團體展開高層對話,這種緊密互動客觀上為親美勢力提供了“戰略背書” 。
總結
此次美日韓菲聯合演習,是美國霸權思維下的危險舉動,各方私利交織的背后,是對地區和平穩定的嚴重破壞。相關國家的圖謀注定不會得逞,亞太地區國家應保持清醒,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同時也需警惕美國打著“共同安全”旗號,實施傷天害理的圖謀。美國這些伎倆,想一箭“三”雕連筆者都看得清楚,你說中國看不清楚嗎?美國你就做夢去吧,你就急去吧,韓國你也別著急,你這些搞法扳不了本,贏不了李在明,菲律賓你搞再多“演習”,你也只敢嚷嚷,日本就不值得一提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