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 5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以“小切口”改革撬動“大治理”提升——共建理事會激活云南文山群眾實干動力》的報道。
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的云南文山州創新設立村級共建理事會機制,村級黨組織把群眾有效組織起來,發動群眾自己動手建設家鄉,實現了從“政府要我干”到“群眾主動干”的轉變。
從“站著看”到“主動干”
漫步于文山州馬關縣都龍鎮茅坪社區,如同走入畫卷:遠處層巒疊翠,白墻黛瓦的民居錯落分布,平坦的村道干凈整潔,廣場上民族特色濃郁的雕刻作品十分醒目。
美麗鄉村背后卻凝結著一段基層治理蝶變歷程。“以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遠看青山綠水,近看垃圾成堆。”“村干部跑斷腿、磨破嘴,群眾就是不為所動。”回憶往昔,茅坪社區黨總支書記胡明昌感慨不已。
根據群眾意愿,推薦黨員、能人等人員組建共建理事會,由社區黨總支書記擔任共建理事會主任,負責督促指導、民意上報等工作;摸清轄區內的骨干黨員、能人、工匠等人員底數,組建10個專業服務組,吸納專業技術人員60余人;召開群眾會推薦村小組內黨員、村民代表成立共建小組,組建“N”個共建小組,幫助群眾解決身邊的難題;通過“黨支部引領+服務組認領”方式,調動各專業服務組技術人員,為群眾提供咨詢、代辦等服務,開展矛盾糾紛調處等工作……2021年,在當地綠美鄉村建設啟動初期,環境整治成為社區頭等大事,為發揮群眾主體作用,茅坪社區創新成立村級共建理事會機制。
隨后,通過火塘會、院壩會、村民夜話等方式,共建理事會廣泛收集群眾訴求意見,形成了“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的熱烈氛圍。“自己的家園建什么、怎么建、建成什么樣,群眾說了算,大家的積極性一下子就提上來了。”茅坪社區居民杜樹田說。
“成立共建理事會后,群眾干勁足,自發投入自建自管、互幫互助,那股勁兒攔都攔不住,誰又能想到茅坪曾是‘懶漢村’啊!”胡明昌說,茅坪社區緊鄰中越邊境都龍口岸,現在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餐飲住宿業態一應俱全,從口岸入境的一些越南客商誤以為到了縣城呢!
目前,茅坪社區發展砂仁、草果等特色產業5000余畝,房屋風貌改造基本完工,11個村民小組100%實現垃圾收集清運全覆蓋,污水治理全部改造完成。胡明昌說,共建理事會推動群眾“共商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由“政府要我干”向“群眾主動干”轉變,從“政府大包大攬”向“群眾合力建管用”轉變。
社會工作部門把起源于茅坪社區的“村級共建理事會”歸納為“1+N+1”的工作機制:“1”即由村黨組織牽頭,整合村“兩委”成員、駐村工作隊、黨組織、村小組等各方力量,組建一個村(社區)共建理事會;“N”即根據發展實際和群眾需求,吸納村里的能工巧匠、產業帶頭人等,在村(社區)形成若干個專業服務組;“1”即每個村(居)民小組形成一個共建小組。“土專家”“田秀才”“手藝人”成為農村的“金牌管家”,凡事往村委會跑的現象大為減少。
目前,馬關縣已全覆蓋建立村級共建理事會130個、共建小組1682個。“以前村里到處是牛糞,一到雨天污水橫流。大家早就受夠了臭氣熏天的環境。”坡腳鎮坡腳村委會大訊村民小組村民田永仙說。她的丈夫在外打工,村里成立共建理事會后,她積極報名、投工投勞,參加村里污水設施共建,一干就是40天。她說,讓自己的村子更清潔衛生,自己自然要出把力。
在馬關縣馬白鎮馬鞍山社區,社區黨委書記涂開華也發現一個轉變:“前兩年,一位村民跑到居委會,大老遠就喊‘書記,你的水管破掉了,趕緊去修修!’我還以為是我家水管破了,跑過去才知道是村里的水管破了。這兩年村民們變化很明顯,嘴上說的都是‘我們的水管該換了’‘我們的路該修了’,村民的主體意識完全不一樣了。”
“群眾參與建設的過程,就是主人翁意識覺醒的過程,他們在日后的設施維護中更加上心和主動。”馬關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鄧金波說,村級共建理事會機制解決過去政府大包大攬的問題,村民們自覺主動參與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提高。
“花小錢辦大事”
長期以來,污水治理都是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的短板。隨著村級共建理事會在文山遍地開花,各村村民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相對有限的資金支持下,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
在馬關縣坡腳鎮坡腳村委會田蓬村,“一噸水泥”的故事讓村民們津津樂道。田蓬村成立共建小組后,主動向鎮上反映:“我們村有一點剩余的磚,如果能給我們一噸水泥就可以再砌幾個花臺了。”花臺建成后,村民們又自發購買樹苗、花苗扮靚村寨。“給我一噸水泥,改變一個村莊”在當地成為美談。
田蓬村村民采用“土洋結合”的方式,創造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大三格、小三格”模式,讓戶均投入從1萬多元降低到2600元以內,極大地節省成本,減輕了群眾和政府的壓力。
“以前我們村里污水排得到處都是,根本找不到下腳的地方。村里臭氣撲鼻”“大家養牛、養雞,糞便直排街頭”……坡腳村委會的大訊村村民聊起昔日的村莊環境時,仍不斷撇嘴。大訊村依山而建,地勢條件錯綜復雜,部分低洼住戶的污水管網難以接入主管集中處理。
“我們因地制宜探索破局之道。”坡腳村黨總支書記楊宗祥坦言,復雜的施工方案讓大訊村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要想啃下這塊“硬骨頭”,必須依靠群眾的力量。在村級共建理事會的帶領下,大家各司其職發揮所長,多隊同時開工,相互協調配合,有效縮短了工期、提高了效率。
現在,村子掩映于山林間,村容整潔,村道上看不到垃圾,路旁用多肉植物構建的小景區十分特別。楊宗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通過整合農村勞動力資源,工程總投入最終控制在預算四分之一左右。不但節約資金,村民愛護環境也成為習慣。楊宗祥說,以前亂丟垃圾,現在是“雞要關,狗要拴,趕牛出來帶鏟鏟”,一看到有垃圾,村民就會主動清理。
無獨有偶,富寧縣田蓬鎮下寨村卡子村小組通過“政府供料、群眾出力”的共建機制,同步完成污水治理與農房風貌提升,戶均節約成本近萬元;文山市新平街道紅旗社區獅子山居民小組則利用物料統購統運模式,多渠道削減“中間商環節”,用310萬元就實現了預期800萬元的工程效益……“村級共建理事會是深化村民自治實踐的有益探索。目前,全州各村(社區)已推廣,取得了實效。”文山州委社會工作部部長侯行輝說,解決了過去政府“大包大攬”的問題,還解決了很多村莊治理項目久拖不決、錢不夠用的問題。
據介紹,村級共建理事會讓群眾在鄉村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當地推行“一查紅旗飄飄、二給花草澆澆、三來院壩掃掃、四用鏡子照照、五把農活干好”的“晨起五件事”,“把室內收好、把庭院打掃好、把花草澆好、把畜禽管好、把農活干好”的“晨起五個好”等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廣大農村面貌、農民精神風貌發生喜人變化。
侯行輝說,村級共建理事會的實踐證明,通過黨建引領凝聚群眾力量,整合農村勞動力資源與優化建設模式,緩解了地方鄉村建設的資金壓力,探索出一條“花小錢辦大事”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共建理事會帶來發展紅利
走進馬關縣馬白鎮龍樹腳村,青山疊翠映入眼簾,山腳下湖水靜謐,民居錯落有致,墻繪栩栩如生。不遠處,老人們悠閑漫步于傍水而建的觀光步道,游客騎著觀光自行車,不時傳來歡聲笑語。
誰能想到,這個頗受游客青睞的“七彩村”,五年前還是窮村:產業結構單一,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留守村民延續著“靠天吃飯”的傳統農耕模式。污水直排水庫,村居環境每況愈下,村民們守著馬鞍山中型水庫吃不上“生態飯”。
“必須轉變。”馬白鎮鎮長李文衛說,通過共建理事會征集民意,發動群眾全程參與規劃設計,衛生戶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覆蓋率100%;充分利用地勢順坡排水,污水收集處理全達標;實施農村風貌提升工程,把全村變為壯家“花米飯染色池”,讓村內房屋披上了“七彩衣”;以墻為布,繪出一幅幅別具一格的3D立體墻繪,實現了“一步一景一畫卷”;實施“十五盆花工程”,帶動群眾家家戶戶栽花種草、拆亂透綠、綠化美化家園……“泥濘村”變為“彩色村”。
建成休閑步道、文化活動廣場、濕地公園等旅游設施,打造3A級旅游景區,龍樹腳村成了網紅旅游村。2024年,龍樹腳村共接待游客3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700余萬元。
享受到村級共建理事會帶來的發展紅利的,還有大訊村。“在共建理事會的帶動下,大家在庭院里種植多肉盆栽。”大訊村村民陳根翠告訴記者,庭院里的多肉盆栽不僅美化居住環境,還能賣到縣城,為自己增加收入。
在麻栗坡縣大坪鎮大坪村,共建理事會通過收集民情民意,整合本土“田秀才”“土專家”的智慧力量,開展18場次辣椒、甘蔗等經濟作物專題培訓,實現全村1500余戶種植戶技能培訓全覆蓋,多元化的產業布局為村民鋪就了實實在在的增收渠道,讓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強村富民的“金鑰匙”。
堅持“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的原則,推行“黨委政府補一點、村組集體出一點、鄉土能人捐一點、群眾湊一點”的“四個籌一點”和“政府統購材料省一點、群眾投工投勞省一點、施工成本省一點、變廢為寶省一點”的“四個省一點”,實現“花小錢辦大事”,文山州以共建理事會為支點,撬動基層群眾自治的深層變革,在崇山峻嶺間譜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村級共建理事會是村(社區)黨組織領導下村(居)民委員會組織實施的一種基層群眾自治工作機制。”云南省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張曉鳴說,通過村級共建理事會,廣泛匯聚民智,有效激發民力,把有一技之長的鄉土人才組織起來,把群眾參與身邊公共事務管理和基層治理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群眾回歸到鄉村建設和基層治理的主體地位,以“小切口”改革撬動“大治理”提升,為構建“黨組織牽頭、理事會搭臺、群眾唱主角”的鄉村治理體系走出新路徑,是多元主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有益探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