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碚區靜觀鎮各村下轄的院落內,一場特殊的露天觀影活動吸引了眾多村民駐足。紀錄片《盧作孚》第三集《要變》的放映,以光影形式再現了百年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在北碚推行鄉村建設的壯闊歷程,引發村民對鄉村振興的深度共鳴與思考。
集真村觀影活動。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供圖
以史為鏡:盧作孚的鄉村建設實踐照亮當代
紀錄片《要變》聚焦盧作孚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北碚的鄉村建設實踐。彼時,盧作孚以“實業救國、教育興邦”為理念,將北碚從閉塞落后的西南小鎮改造為“建設新中國的縮影”。影片詳細呈現了他創辦峽區圖書館(今北碚圖書館前身)、興辦民生公司、修建北碚公園等舉措,并首次披露大量珍貴史料,展現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文化教育為根基”的鄉建智慧。
萬全村觀影活動。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供圖
觀影現場,靜觀鎮素心村村民黃大爺感慨:“盧先生當年修建鐵路,和我們現在搞‘四好農村路’、發展蠟梅產業一脈相承。”近年來,靜觀鎮依托“蠟梅+”全產業鏈,開發蠟梅香水、蠟梅面膜、蠟梅手工皂等精深加工產品,成為全國最大的蠟梅種植基地。
素心村觀影活動。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供圖
以文化人:院落放映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
此次放映活動由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與靜觀鎮政府聯合策劃,覆蓋全鎮15個行政村,旨在通過“院落課堂”形式,將盧作孚的實干精神融入鄉村振興實踐。觀影后,各村組織村民圍繞“如何傳承盧作孚精神”展開討論。大坪村村民張社長表示:“盧先生當年修紅樓、辦教育,現在我們發展鄉村旅游,也要把文化底蘊變成發展資源。”
大坪村觀影活動。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供圖
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相關負責人指出,盧作孚的鄉建經驗為當前城鄉融合提供了重要啟示。從百年前的“鄉村試驗”到今天的“和美鄉村”,盧作孚精神穿越時空,在北碚大地煥發新生。(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