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個五月初一,老輩人說這天能“劇透”三伏天冷熱。“熱不熱,就看五月初一”,這句農諺在村里傳了好幾輩。太陽明晃晃掛天上,老話說“五月初一露臉晴,三伏熱到狗吐水”。
大晴天雖利莊稼灌漿,可熱過頭易鬧“伏旱”,地皮能曬裂。悶熱天像被扣進蒸籠,農諺講“初一悶如蒸籠扣,伏里雨少地冒油”。
少雨時地里土曬冒油,秧苗蔫得直不起腰,澆水得趕早。要是初一嘩啦啦下雨,“雨打五月頭,伏天涼颼颼”,早晚能披薄褂。
但伏雨多了也麻煩,稻子灌漿不足,瓜果不甜,排水要跟上。刮大風時樹枝亂晃,“初一風刮樹彎腰,伏里熱浪帶冰雹”,得防雹子。
冰雹砸下來可不得了,玉米葉成篩子,西瓜濺一地,提前搭棚很重要。老祖宗的農諺是“土智慧”,看云識天、編順口溜,代代傳經驗。可如今有了天氣預報,咱得把老辦法和新科技結合著用。
我個人覺得,老輩人的經驗是寶,可也得盯著手機看天氣。
東北得防伏旱連著霜凍,提前給莊稼蓋“被子”;南方怕臺風,大棚要加固。
有人說農諺準,有人說靠天吃飯不如靠科技,您覺得呢?伏天熱不熱,關鍵看準備足不足,別等旱了才找水,澇了才挖溝。村里李大爺去年伏旱吃了虧,今年早把灌溉管子鋪到地頭了。
“五天無雨地起灰,十天無雨河底龜”,這話不是嚇唬人,得趁早打算。留個懸念:您那兒五月初一啥天氣?三伏天會不會熱得反常?
現在該做啥?趕緊檢修灌溉設備,備好防雹網,盯著天氣預報。
拿不準的地方,找村里農技員問問,別等災害來了才著急。天有不測風云,人有備耕妙計,咱莊稼人不怕老天爺變臉。
就怕沒把準備做在前頭,到時候干著急!
關注咱網易號,后續伏天天氣動向和種地妙招接著聊。記住了:跟著農時走,盯著天氣變,手里有招,心里不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