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靜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施氏傷科”揭牌儀式在江寧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辦。此前,該中心“施氏傷科”入選第五批靜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醫藥類),標志著這一百年中醫技藝的傳承與發展邁入新階段。
“施氏傷科”原宗江蘇海門,由高祖施鎮倉創立,后傳入上海。該中心施康蓀老先生與上海市香山中醫醫院施維智老先生并稱“南北二施”,同源共流,技藝相承,共同推動中醫傷科發展。
如今,“施氏傷科”在該中心傳承已有60余年,其第八代傳承人朱元培醫師自1977年進入中心工作至今,行醫40余年,始終堅守崗位,致力于早期骨折保守治療、骨折術后骨不愈內外結合治療等領域,療效顯著,深受患者信賴。
同時,他積極承擔傳承教學工作,推動“施氏傷科”理、法、方、藥的創新與發展,使這一傳統醫術在社區扎根,惠及百姓。
“施氏傷科”以四大獨特技藝聞名↓↓↓
骨折外治法特色小夾板固定:手法精準,減少患者痛苦。純手工調制傷科膏藥及散劑:遵循古法,療效顯著。以《傷科傳薪錄》為基礎的傷科內治方藥:辨證施治,調理根本。針推共濟的巧妙手法:結合針灸與推拿,舒筋活絡。這些特色技藝使得江寧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獨具優勢,廣受居民好評。
揭牌儀式后,舉行了莊重的第八代傳人拜師儀式。弟子徐嘯林、竇軼敏、徐燕、宋立新、張安冬奉茶行禮,第七代傳人朱元培老師寄語弟子,勉勵他們謙遜謹學,精進醫術,服務百姓。
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中心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施氏傷科”精髓傳承發展,推動非遺保護與傳承,讓傳統醫藥更好地造福社會。
此次揭牌不僅是對“施氏傷科”百年技藝的肯定,也為靜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未來,江寧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繼續弘揚中醫文化,讓這一寶貴遺產代代相傳。
記者:郁婷藶
視頻:傅雷
編輯:陳攻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