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哈梅內伊會見了來訪的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隨后在一小時內,連發10條推文,高調贊美巴基斯坦的“兄弟情誼”,呼吁共同對抗以色列,甚至主動提及印巴沖突的和平解決。顯然這連發10條推文就是為了挽回此前伊朗站隊印度的尷尬。
事件的導火索,是巴基斯坦總理謝赫扎茲·謝里夫對伊朗的訪問。雙方表面上達成了一系列經濟合作共識,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場會談更像是一場“危機公關”。5月8日,印巴沖突第二天,伊朗外長訪問印度,雙方簽署了《伊朗與印度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協議》。
此舉直接激怒了巴基斯坦,后者曾在上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中向伊朗提供關鍵軍事援助,堪稱“救命恩人”。外界對此都認為這是伊朗站隊印度,站在巴基斯坦的角度看,這無疑是關鍵時刻的背叛。
然而伊朗的這波“押注”最終成了國際笑柄。巴基斯坦憑借殲-10C戰機擊落印度陣風戰機的戰績逆轉戰局,迫使印度接受停火協議。而伊朗則在穆斯林世界背上“背叛兄弟”的罵名,哈梅內伊不得不用10條推文上演“亡羊補牢”,試圖挽回顏面。
伊朗的“站隊危機”,本質上是其經濟困境與地緣野心的矛盾爆發。長期受美國制裁的伊朗,石油出口量已跌至每日80萬桶,外匯儲備縮水超過60%。印度作為其第二大石油買家,每年能為伊朗輸送近50億美元收入,這迫使德黑蘭將國家信譽押注在“金主”身上。
但這種短視的“交易外交”徹底失敗。伊朗誤判了印巴沖突的走向,更低估了巴基斯坦的軍事實力。當巴方用殲-10CE擊落印度王牌戰機時,伊朗的“站隊”瞬間淪為國際笑話。正如網友調侃:“伊朗的外交策略,像極了賭桌上跟風下注卻連底褲都輸光的賭徒?!?/p>
伊朗與巴基斯坦的矛盾,更深層次源于宗教派系的對立。作為什葉派領袖,哈梅內伊始終試圖將巴基斯坦拉入“抵抗軸心”,但巴國85%的遜尼派人口更傾向沙特。這種教派分歧在邊境問題上尤為尖銳——伊朗指責巴基斯坦縱容“正義軍”跨境襲擊,巴方則反控伊朗支持俾路支分裂勢力。這種互不信任,讓所謂的“兄弟情誼”如同沙上筑塔。
哈梅內伊在推文中反復強調“巴勒斯坦問題”,試圖用共同宗教議題彌合裂痕。但這種“轉移矛盾”的套路早已過時。當伊朗為經濟利益背叛穆斯林兄弟時,任何宗教口號都顯得蒼白無力。
推文轟炸的背后,是伊朗日益嚴峻的安全危機。2025年的伊朗正面臨雙重絞殺:美國核談判陷入僵局,以色列多次威脅對核設施發動空襲。更致命的是,伊朗防空系統在去年以色列突襲中形同虛設,而巴基斯坦空軍卻是穆斯林世界公認的“空戰王牌”。
哈梅內伊的急切示好,暴露了伊朗的致命弱點——它急需巴基斯坦的軍事支持,卻又拿不出沙特式的“石油支票”。這種“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尷尬,讓10條推文更像是絕望中的“求救信號”。
從兩伊戰爭到核危機,伊朗的外交史充滿“戰略誤判”的傷痕。去年,抵抗之弧形勢大好,然而伊朗選擇按兵不動,坐視以色列不斷削弱抵抗之弧,現在以色列已經緩過來勁,隨時可以對伊朗核設施發起襲擊。面對美國,伊朗仍然抱有幻想,甚至承諾永不擁核,換取美國取消對伊朗經濟制裁,然而在美以關系面前,伊朗再多讓步妥協恐怕都沒有用。20天前,印巴交戰后,伊朗公開站隊印度,結果巴基斯坦干凈利落擊敗印度,再次讓伊朗陷入尷尬之中。
這一次,哈梅內伊用10條推文買來的“兄弟情誼”,恐怕連他自己都不信。國際政治的叢林里,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當伊朗為短期利益背叛盟友時,就該料到今日的孤立無援。
這場鬧劇也給全球上了一課:在核威懾與無人機主導的新戰爭形態下,軍事硬實力仍是外交話語權的終極背書。正如巴基斯坦用殲-10CE改寫戰局一樣,唯有自身強大,才能避免淪為大國博弈的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