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紛飛的春日賽道、綠意翻涌的夏日跑道、金黃遍染的秋日登山徑、銀裝素裹的冬日冰雪場——在貴陽貴安,體育的韻律與四季更迭深度交融。
2025年,依托“中國避暑之都”的生態稟賦和“六爽”城市品牌,貴陽貴安以“1+4+N”特色群眾賽事體系為軸,打造“奔跑貴陽”體育賽事IP,讓運動融入城市血脈,成為激活經濟、凝聚人文、展示形象的新引擎。
從“一季獨秀”到“四季常青”
貴陽貴安依托“水、陸、空、山、洞、穴”立體化戶外資源,以“跑”為核心主題,構建起“1+4+N”特色群眾賽事體系。這一體系以一場年度旗艦賽事為引領,以四季主題賽事為脈絡,以全年延伸活動為補充,實現了從“一季獨秀”到“四季常青”的轉變。
以往資料圖
作為“1+4+N”體系的核心,貴陽馬拉松歷經十年淬煉,已從區域賽事躍升為世界田聯精英標牌賽事。2025年,賽事規模達3.5萬人,賽道串聯觀山湖公園、泉湖公園等生態地標,跑者可在負氧離子充沛的環境中感受“六爽”魅力。賽事創新設置“市民榮譽獎”,吸引本地跑者參與;增設能量補給站、流動音樂加油站,融入苗族蘆笙演奏、侗族大歌展演等文化元素,讓賽道成為流動的人文風景線。貴陽馬拉松的國際化進程,不僅體現在參賽人數和賽事級別的提升,更在于其對城市品牌的塑造。賽事期間,貴陽推出“馬拉松旅游套餐”,將參賽包、文旅專線、非遺體驗等元素整合,讓跑者在挑戰自我的同時,深度體驗貴陽的自然風光和民族文化。這種“體育+文旅”的深度融合,不僅提升了賽事的附加值,更讓貴陽馬拉松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以往資料圖
貴陽貴安的四季主題賽事,以“春跑花、夏跑馬、秋跑山、冬跑雪”為主線,將自然節氣轉化為賽事日歷,讓運動與城市風景共生。春日的貴安櫻花半程馬拉松,6000名跑者穿梭于萬畝櫻花園,賽道沿途設置民族歌舞加油站,成功實現“體育+文旅+生態”深度聯動。夏日的貴馬,3.5萬名跑者沿串聯15個生態公園的賽道奔跑,感受“千園之城”的綠意。同期舉辦的高坡“山地英雄會”、白云風箏節、鐵人三項賽等,將城市變成戶外運動樂園。秋日的貴陽“十峰”全民登山賽,聯動重陽登高、公路自行車賽,激活高坡梯田、香紙溝等秋色資源。冬日的四季貴州冰雪公開賽,配套登高迎新跑、冬泳表演賽,讓冬季運動“淡季不淡”。四季主題賽事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更將通過賽事的舉辦,帶動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產業發展,形成了“以賽引流—以流促產—以產帶消”的良性循環。
貴陽貴安“1+4+N”賽事體系還通過全年延伸活動,激活全域運動細胞。從汽車越野場地賽到洞穴探險,從攀巖挑戰到航空航模,全年百余場延伸活動覆蓋各類運動人群。區域賽事納入積分體系,為愛好者提供進階通道,構建起“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季季有大賽”的活力圖景。這些延伸活動不僅豐富了賽事體系的內容,更通過多樣化的運動項目,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不同興趣愛好的市民的需求,讓運動真正成為全民參與的生活方式。四季流轉間,賽事與城市風景共生,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從“賽事流量”到“文旅留量”
文旅體融合的化學反應在貴陽貴安的山水間悄然發酵。
這個春天,貴陽貴安以兩場獨具匠心的“奔跑貴陽”系列賽事在山水間奏響融合樂章:3月22日,“奔跑貴陽·永樂桃跑”在南明區永樂鄉千畝桃林中浪漫啟幕,4200余名跑者與140多組家庭踏著晨曦,在十里桃林間開啟一場融合運動與非遺的獨特體驗;短短8天后,貴安櫻花半程馬拉松在萬畝櫻花園鋪設出13.14公里的“櫻花敘事帶”,6000名跑者在粉白花海中觸摸城市的氣質與溫度。
以往資料圖
當永樂桃花跑的鳴笛聲劃破桃林晨曦,賽道瞬間化作流動的文化長廊。賽事期間,“出桃游園會”“桃寶市集”“桃園賞花會”三大主題活動同期開啟,十二花神巡游、漢服換裝打卡、非遺手工坊精彩呈現。來自廣州的游客林悅帶著女兒第一次參與鄉村馬拉松,原本只為體驗“最美賽道”,卻意外解鎖了傳統文化的深度魅力。
在非遺手工坊里,干井村的苗族刺繡成品整齊陳列,繡娘現場展示青苗與印苗支系的傳統技藝,跑者們體驗刺繡、蠟染,藍靛與汗水交融的頭巾成為獨特的文化記憶。賽道終點的“桃寶市集”匯集30余家特色商戶,游客黃女士一家流連忘返:“跑完步還能品美食,不同年齡層都能找到樂趣。”
以往資料圖
貴安櫻花半馬則以數字敘事與民族風情編織浪漫。13.14公里的“愛跑1314”項目暗藏巧思:5.20公里處的打卡墻以貴陽身份證“520”開頭為密碼,13.14公里終點用漫天櫻花詮釋“一生一世”的承諾。賽道沿線的7個文化展演點,讓奔跑成為沉浸式藝術鑒賞——2.3公里處的苗族錦雞舞團隊隨跑者步伐起舞,銀飾撞擊聲與加油吶喊交織成韻律;6.9公里處的腰鼓表演暗合馬拉松配速,催動跑者腳步。
賽事首創“電影票直通”機制,外地選手憑《哪吒2》電影票票根直通報名,吸引810名影迷跑者參賽,成都影迷陳昊感嘆:“原本為IMAX巨幕而來,卻在奔跑中發現貴陽的‘隱藏劇情’。”
奔跑貴陽的活力不僅停留在賽場,更融入城市血脈。“1+4+N”系列賽事還將深度嫁接“生態之城”等城市優勢,推動賽事活動融入城市地標、景區公園、歷史文化街區等,策劃“奔跑貴陽”主題賽道,打造“奔跑貴陽”主題公園,聯動“路邊音樂會”、越界影城等,圍繞“一塊屏、一首歌、一群人、一座城”,通過“體育+音樂+影視”創新模式,吸引影迷參賽、歌迷觀賽、球迷文旅打卡,讓“為一場賽事奔赴一座城”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
從“全民參與”到“全民共享”
“1+4+N”賽事體系不僅推動了城市的發展,更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應。通過賽事的舉辦,貴陽貴安成功激發了全民的運動熱情,提升了市民的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讓運動成為全民共享的生活方式。
全民健身在貴陽貴安得到了廣泛普及。在貴陽貴安,運動早已突破年齡與場景的邊界,成為市民生活的“第四餐”。從社區球桌到山野步道,從冰雪場館到電競場館,每一個角落都躍動著運動的身影。
體系重構,讓賽事觸達每個角落。2024年,貴陽貴安以群眾賽事活動、社區運動會、全民健身主題活動、品牌賽事為四大支柱,構建起國家、省、市、區(市、縣)四級聯動、線上線下互補的全民健身網絡。全年300余項活動如星火燎原,社區體育指導員李薇指著活動日歷感慨,從全民馬拉松到登高迎新跑,從冰雪嘉年華到山地越野賽,運動真正成為了“全齡段、全時空、全場景”的生活方式。
以往資料圖
2025年,隨著“奔跑貴陽”城市體育IP的全面鋪開,將全民健身推向新維度。依托“1+4+N”賽事體系,貴陽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季季有大賽”的活力圖景。智慧化服務成為破局關鍵:“筑體匯”平臺化身市民體育管家,實時顯示社區球場空閑時段,每月8日發放的體育惠民券讓專業場館不再“高冷”。退休工人老周算了一筆賬:“以前游泳館到點就清場,現在帶著孫子能玩夜場!”全年新增的210處健身場地、超4萬平方米體育面積,配合12家公共場館延長至每周45小時的免費開放時段,讓“15分鐘健身圈”從規劃變為現實。
當賽事與城市地標深度融合,運動便成為探索城市的全新方式。黔靈山公園的太極角晨霧繚繞,筑城廣場的街舞區霓虹閃爍,觀山湖公園的健身步道蜿蜒如詩——這些“賽事毛細血管”正編織成網。退休教師陳愛華發現,自從加入退休愛跑團后,兒子也開始和他一起運動:“運動場成了兩代人的共同語言。”
與之同頻共振的是硬件升級的同步推進:今年以來,貴陽貴安持續加快體育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成投用了一批公共和社會型體育產業設施,云巖區全民健身中心、修文縣體育場等“一場一館一中心”項目串珠成鏈;登高云山公園等15個生態體育公園次第推出;254公里健身步道蜿蜒成網,15分鐘城市健身圈觸手可及。這些硬件設施與四季貴州、山樂鳴體育主題公園等特色體育旅游綜合體相互賦能,構建起“省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黃金線路—示范縣”的三維體系,讓賽事活力滲透至城市的每一根毛細血管。
當櫻花馬拉松的最后一枚花瓣飄落賽道,當冰雪運動的吶喊聲在滑雪場上劃破歲末寒霜,貴陽貴安“1+4+N”特色群眾賽事體系已不僅是全民健身的載體,更成為城市更新的驅動器、文化表達的活舞臺、民生幸福的溫度計。在這里,每一個奔跑的身影都在書寫“六爽之城”的生動注腳,每一次沖線的歡呼都在激蕩“強省會”建設的時代強音。四季輪轉,步履不停,屬于貴陽貴安的體育新敘事,正隨著山間清風奔向更遠的前方。
記者 田一酈/文 楊才江 覃偉 石照昌 郭然/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