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去年上海頂豪迎來了井噴式供應,成交就此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全國范圍內一共賣了4307套3000萬以上的新房,上海就賣了2600套
占比足足高達60.4%,出盡了風頭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上海頂豪市場延續了這股火熱的勢頭
光是一季度,總價5000萬以上的新房就已經成交了238套,達到去年總套數的40.7%
當然大家可能會說,三五千萬可能還不夠極致
那么想象再大膽點,一舉捅破價格天花板,總價直接過億的豪宅表現又如何呢?
最近我們看到兩個消息
一則是5月21日上海壹號院三批次“日光”,成為今年全國首個單盤銷售額破百億的項目
認購名單里更是星光熠熠,出現了潘x柏、沙x亮等多位明星
二來,露香園也將推出約489平的空中平墅,甚至云端頂復面積更有900平
正式宣告黃浦的一手大平層也進入了億級時代
而且露香園不光越賣越大,還越賣越貴
去年3月首次入市備案均價還只有16.3萬/㎡,11月就已經漲到了17.6萬/㎡
不得不感嘆,越來越貴的單價、越來越大的面積,疊加推動了不斷攀升的總價
都絲毫沒能阻擋富豪們手握重金、加速入場的熱情
這也讓我們不禁好奇,從去年到今年5月,這接近一年半的時間里
上海到底成交了多少套上億的房子,都是誰在買這些更貴的房子?
01
去年起,多個億級新房項目排隊入市
2015年到2023年,近十年上海頂豪一直保持較為穩定的供應和成交
基本上每年都只在個位數,2023年一二手加起來也不過31套
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一平衡從去年開始被徹底打破
2024年成交了138套過億新房,加上二手高達165套
今年總的億級豪宅也成交了超過20套,再度引發了大家對上海豪宅市場的關注
具體來看,都是哪些一手豪宅殺進了“超億俱樂部”?
首先要說的就是豪宅大平層
去年前8個月,上海總價過億元的“頂豪”項目也就成交了17套,平均每個月只有2套而已,聽起來并不夸張
直到9月底,期待已久的翠湖天地六期正式登場
翠湖天地六期效果圖
輕輕松松就刷新了全國億級豪宅認籌和日光兩項記錄
再次向大家證明,翠湖就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豪宅第一IP
也以一舉之力,把上海億元豪宅的銷售套數增加了29套,其中19套大平層、10套是復式
其次是一些項目的“頂復樓王”
去年4月開盤的濱江凱旋門三期,一開場總價1.1億的頂復就被3號搶走了
香港置地啟元緊隨其后,4套價值過億的頂復也一售而空
到了今年3月金陵華庭首開,3套頂復的面積都在640平左右
均價更是突破聯動價超過了25萬/㎡,總價在1.63到1.69億之間
還有不久前萬眾矚目的徐匯濱江“小米地王”——綠城潮鳴東方項目
共有6套頂復的價格超過一億元,最貴的一套接近1.54億
而上海壹號院三批次推出的頂復更夸張
在層高約3.6米的基礎上,總面積直接超過1000平,總價飆升至2.5億元
設計也非常獨特,采用了框架核心筒結構、配備全落地玻璃,讓業主可以充分享受到360度的極致環幕景觀
開盤現場在前28號叫完之后就被果斷選走了
上海壹號院三批次頂復的建筑結構平面示意圖
最后是一些更為稀缺的別墅產品,包括新物種風貌別墅在內
代表性的就是我們實地踩盤的前灘百合園三期別墅
聯排別墅僅僅只有10套,認購率高達260%,最大的一套557平總價為1.02億元
綠城精心將法式風情和海派風格結合在一起,讓業主盡情感受低密生活的松弛感
這兩年不知不覺中,風貌別墅已入市的體量也有幾百套了
板塊分布從黃浦新天地、豫園、人民廣場,再到虹口北外灘、靜安蘇河灣、楊浦濱江等
去化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現
中海順昌玖里&恒昌玖里首批次成交了49套
截止5月27日,虹口弘安里推出的48套已售出超過40套,海玥黃浦源和翠湖濱江也都去化超過20套
確實,這些項目作為上海頂級地段頂級產品的代表,個個都是妥妥的流量密碼
本身的價值邏輯早已超越了地產本身
也難怪引發全球億萬富豪扎堆上海瘋狂掃貨
02
二手市場很多上億的房子也開始被掛牌
眾所周知,這兩年上海二手掛牌總量維持在高位
甚至連1億這個總價段的房子,包括多個耳熟能詳的明星樓盤,也越來越多的掛出來了
先以鏈家掛牌為例,同事巧克麗麗2023年6月統計的時候,全平臺總價1億+掛牌房源還只有十幾套
過了兩年現在再打開,我數了一下掛牌已經增加到了47套,翻了三倍還多
從老洋房到獨棟別墅還有大平層,各種稀缺至極的房源應有盡有
要知道鏈家可是對豪宅的掛牌要求向來嚴格,一般不在外網集中展示
像目前顯示的兩套湯臣一品房源,都是高樓層直面江景
面積在400平以上,單價分別是27.7和30.2萬/㎡
圖源鏈家
而古北壹號顯示的5套掛牌房源中,有3套價格過億
我又看了麗茲行的統計數據,說古北壹號今年億級的大平層現在掛牌了9套
485平戶型的6套,680平樓王戶型的也有3套,前者1.15億起步,后者2.5億起步
資深豪宅中介也表示,相比前幾年,這兩年上億豪宅掛牌確實多了不少出來
成交方面,今年一共賣了7套總價過億的二手房,其中2套是老洋房
當然,去年上海億級別的二手豪宅成交更多
不包含老洋房在內有差不多17套,平均一個月1套
成交均價最高的達到37.6萬/㎡,還有幾套別墅帶地下的建筑面積超過1000平
尤其是年底的12月,豪宅成交總價紀錄更是被兩度刷新,讓人瞠目結舌
先是月初檀宮一套意大利風格的獨棟別墅,以3.5億元成交,成交單價超30萬/㎡
緊接著,翠湖天地也在同一天成交了兩套億元豪宅,四期和五期各一套
圖源小紅書
到了16號,坐落在黃浦內環內的萬竹街41號更是超越檀宮
在上海聯交所以高達3.79億元售出,創下2024年上海豪宅的成交總價新高
從圖片上看,這套別墅是徽式大宅風格,總建筑面積接近2000平,光地下就有838平,是當之無愧的市區“頂級樓王”
萬竹街41號別墅實景圖
除此之外,去年還成交了10套左右的億級老洋房,涵蓋多個核心梧桐區
總價最高的有3億,面積段從255平到500平不等,大多都帶露天花園
這些億級二手房雖然年限相對較老
但占據的地段更核心,也有一部分客戶年紀較大,對老洋房這樣的產品具有強烈情懷
它們的成交再次向全世界證明,上海市中心的絕版豪宅根本不缺頂尖購買力
03
背后其實想表達幾個觀點
第一,上海的新房正在進入億級時代
以廣州和成都為代表的一二線城市,新房單價和總價屢屢打破紀錄,已經走在了上海的前面
鵬瑞1號2160平的頂復單價超過56萬/㎡,總價超過12億元
還有去年6月一天內賣出的兩套750平大平層,每套總價也在2億元以上
成都的麓湖板塊也出現了單套1.8個億的新房,頂復的面積足足有1700平
上海從去年6月才取消土拍限價,重新恢復“價高者得”模式,并逐步放開對大戶型的限制
才造就了這一年來的“地王”頻出,項目單價一個比一個高
最典型的就是豐隆&聯發新天地項目
光是折合樓板價就高達12萬/㎡,比翠湖天地六期還高了2000元/平
計劃打造高層和風貌別墅,加上地塊沒有中小比例限制,單價毫無疑問會超過翠湖天地六期
第二,上海強悍的的上億購買力開始被外省承包
此前我們單盤主義工作室對當下的豪宅客戶進行了分類,可以分為土著、老錢和新貴
哪怕同樣都是有錢人,但不同發展模式的客戶個人品味訴求完全不一樣,對產品的偏好也截然不同
幾個豪宅項目的認購名單也透露出這樣的分化趨勢
去年4月開盤的濱江凱旋門三期,套均超過3314萬
搖號名單中,310開頭的上海土著占比高達75%,非310的
外地人加新上海人則占25%
土著購買力最強的前三個區分別是浦東、黃浦和崇明,浦東客戶占到總數的19%,黃浦和崇明各有10%和8.4%
浙江和江蘇兩個大省,加起來占比接近7.5%
到了套均1.1億的翠湖天地六期,名單占比就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310開頭的上海土著占比下降到了51.8%
非310的
外地人加新上海人
占比提升到了47.8%,其中近一半都被江浙人承包了
克而瑞數據也顯示,2024年上海豪宅買家中有高達40%的比例為江浙企業主,30%為海外歸國家庭
剩余30%則是上海本地以及來自其他城市的高凈值人群
換句話說,土著和老錢只會馳援塔尖住宅和部分改善
盤活整個樓市還需要新貴的崛起,帶動更多的剛需和中產的收入提升
第三,億元豪宅越來越靠產品說話,超越地段本身價值
頂豪的競爭格局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不論是位于前灘的百合園,還是位于徐匯濱江的潮鳴東方,都賣出了超越其地段價值的價格
憑借超強的產品力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是其熱銷的最根本因素
尤其是以潮鳴東方為首的新一代豪宅,主打藝術和科技,引入更多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建筑立面大膽創新,由香檳金搭配超大面積玻璃,幾乎一比一還原了效果圖,做到了極致通透
約3000平的下沉式庭院貫穿整個小區,配備了室內泳池、健身房、會客廳等高端設施
綠城潮鳴東方實景圖
室內戶型則是通過LDKB一體化,實現了“承重結構最小化+室內空間與采光最大化”,給業主帶來全景艙廣角視野
從外到內,精準滿足了新貴們對“個性化表達”的訴求
為居住的舒適度、空間的合理性以及生活的便利性加分
04
總的來說,現在上海的房子還真是越貴越好賣
主要還是因為長期受到價格和戶型的多重限制,已經太久沒有給有錢人花錢的機會了
其實他們對頂豪產品的需求,一樣旺盛
億元豪宅的熱賣,其實就是城市競爭力的最好體現
正如經濟學家張五常所說,“房價反映的不是磚頭價值,而是城市服務的市值”
去年上海的頂豪成交總數,把迪拜、紐約、倫敦、香港都甩在了身后
今年還將提供更充沛、更能打的項目,加上醫療、教育、商業等全方位資源的配套
繼續吸引世界范圍內資本的目光,創造屬于自己的新紀錄
以上為正文,來自遠山
這是真叫盧俊公眾號的第6095篇原創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