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校址上建校、被譽為“革命的產兒”的光華大學,在五卅運動中是如何創辦的?顧正紅等上海紡織工人的英勇斗爭是如何點燃五卅運動的?5月27日,東華大學紀念‘五卅運動’100周年大思政課”在顧正紅紀念館開講。
“近代,外國在華紗廠對中國工人的管理十分嚴苛,連上廁所都要領牌前往,毫無尊嚴……”東華大學外語學院日語公研黨支部書記李薇娓娓道來,把同學們帶回到二十世紀初那個紡織工人備受剝削與壓迫的時代。
“1925年5月24日,中國共產黨在滬西潭子灣舉行萬人公祭顧正紅追悼大會,這是進一步擴大反帝斗爭的誓師動員大會。30日,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并席卷全國。這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標志著中國大革命高潮的到來。”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副主任李天星老師對百年前五卅運動爆發的主要經過做了講解。
1925年于大西路(今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所在地)奠基的光華大學,就是五卅慘案引起的愛國運動的衍生結果,愛國情懷嵌入在光華大學辦學的精神之中,至今影響深遠。“顧正紅是紡織工人的先鋒,東華大學是新中國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這種深厚的淵源,也使得我們今天的活動更具有特別的意義。作為紡織教育的排頭兵,東華大學始終與時代同行、與國家同頻。為中國航天員設計研發‘太空華服’、為‘北斗’裝上‘星載天線金屬網’、為再生技術提供中國方案……”紡織學院紡織工程系副主任孫曉霞老師自豪地講解了中國紡織從積貧積弱到做大做強的偉大征程。
活動現場,“東華大學大思政課實踐基地”揭牌成立。東華大學學生代表在顧正紅烈士殉難處獻花。外語學院21級學生黨員彭佳欣表示:“這堂觸及靈魂的大思政課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五卅精神的核心內涵,這是融入民族血脈的不屈氣節,我們要傳承好這種革命精神,就必須讓歷史的溫度穿透時光,化作新時代的行動力量,作為外語學院的學生,更要發揮專業優勢,積極用外語講好中國紅色故事。”
“歷史不是塵封的檔案,而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基因密碼。作為東華紡織的學子,我們正以新的方式詮釋五卅精神——不是簡單地復刻先輩的足跡,而是用當代青年的思辨與創新,將五卅精神轉化為推動時代前行的內生動力,在紡織領域不斷探索創新,讓紅色基因在我們身上煥發新的生命力。”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青春啟航學生黨支部黨員郭雨杭如是說。
未來,東華大學將與紀念館深度合作,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課”和課程思政品牌,深挖紅色資源思政育人的價值,精心打造專業團隊開發“中國共產黨與五卅運動”等微課程,闡釋馬克思主義如何指導工人階級從自發反抗走向自我革命,把教科書上的鉛字轉化為可觸摸、可共情的現實場景,讓思政教育真正入腦入心;組織學生在紀念館開展革命精神教育,探討如何將革命精神轉化為“強國有我”的實際行動,讓青年學生真正理解“中國式現代化”背后的精神密碼。
原標題:《顧正紅紀念館“變身”大學思政課大講堂》
欄目編輯:郜陽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張炯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