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跑到領跑。
一
40年前,上海窮盡所能修高壓變電站,從7個國家15家公司拼湊買來設備。
為買設備,中方被迫捆綁買了釘子、螺帽、水龍頭和草皮。買來的設備方案落后,圖紙缺失,請了許久才請來外國專家。
外國專家到場調試,開場第一句話:請中方人員退場。
無形的鎖遍布中國。1996年,秦嶺山腹內,為修隧道,中方從德國買來兩臺盾構機。
每臺盾構機售價高達3億元,更換配件要等兩年,外方派來的售后工程師,一天人工費就需幾千美元。
外國工程師維修時,嚴禁中方在場。他們從不與中方交流技術,“中國工人每天任務就是給外國專家拎工具包。”
十年后,中國再修隧道,這次是港珠澳大橋的外海隧道,長達5.6公里。
總工程師帶隊到韓國考察,但韓方拒絕參觀,團隊只能在隧道對應海面上,拍幾張照片。
考察團又去荷蘭,荷蘭專家要價15億,項目總預算才6億。
中方商量后,咬牙拿出3億預算,卻遭荷蘭嘲諷:我給你們唱首祈禱歌,你們去找上帝吧。
九十年代江河奔涌,可無形的鎖,橫在高處。
探索宇宙,鎖在國際空間站,后來發展到禁止任何中國公民,進入NASA設施。
發射衛星,鎖在火箭發動機,外國專家揚言:中國人即便能設計出來,也無法制造出來。
高鐵奔馳,鎖在IGBT芯片。那芯片相當高鐵的CPU,每年需花12億進口,還需等漫長時間。
2006年,中車株洲所以國際市場3倍價格,買到一批IGBT芯片,視若珍寶,然而測試時燒毀,后來才知是殘次品。
中車負責人受訪時有誅心之疼: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
芯片陰霾籠罩此后十年,2019年,黑云壓城,特朗普簽署芯片禁令。
此后,禁令從芯片延伸到光刻機、軟件、系統以及AI大模型,千鎖橫江。
禁令不僅在科技前沿,那鎖交錯在我們生活之中。
餐桌上,許多蔬菜種子被海外公司壟斷,種豬、種雞、種鴨,均需從海外進口。連北京烤鴨,用的都是英國櫻桃谷鴨。
櫻桃谷鴨不賣給中國純種,只賣祖代種,單價是北京鴨10倍。
關乎下一代健康的嬰兒奶粉,核心原料乳鐵蛋白,同樣長期依賴進口。
2017年,因國內需求增多,歐美企業集體漲價,乳鐵蛋白每公斤價格翻了十倍,同時,海外奶粉受到國人追捧。
荷蘭奶粉被中國人買到脫銷,香港被迫出奶粉限購令,有內地女嬰才6個月大,但已嘗遍全球奶粉。
科學家蔣士龍記得他從日本讀博歸來,在上海交大研究食品科學,周末逛超市,驚訝停下腳步。
貨架上,全是外資奶粉。
二
不甘被鎖的中國企業,開始全力奔跑,并漸漸超越。
2004年,中國研發特高壓電網,對321項技術展開攻關,57歲的工程師,為測一線數據,多次攀爬20層樓高的鐵塔。
5年后,中國首個特高壓電網投入運行,電網貫穿晉豫鄂,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說:
“整個項目的設備,見不到外國商標。”
盾構機的反超,同樣在世紀初開始。2001年,中鐵召集18名工程師,研發國產盾構機。
一臺盾構機零件超兩萬個,團隊從圖紙開始,梳理每個接頭對接,每條電纜走勢,每個系統運轉,用時整整五年。
2008年4月,第一臺國產盾構機下線,6層樓高的刀盤,掘進精度控制在1厘米以內。
那臺盾構機用于天津地鐵實戰,巨獸在地下咆哮,平穩穿過渤海大樓、瓷房子和張學良故居。
在大灣區,港珠澳大橋工程團隊,沒去找上帝求助,而是自行研發中國方案。
方案中,33節沉管,從海上沉到海底,連成隧道。每節沉管重達8噸,要用十多艘大馬力運輸船拉著,闖過風浪。
工程持續了十年,無數人在風浪中進退起伏。十年間,總工程師林鳴瘦了40斤。
2017年,船隊在伶仃洋合龍,沉下6000噸的混凝土接頭。合龍誤差縮到2.5毫米,創下世界工程記錄。
伶仃洋濁浪平復,有鎖在虛空斷裂。
中國團隊用中國精度和中國毅力,越過一個個雷池,被打破的禁區越來越多。
2017年,乳鐵蛋白瘋漲之時,在東北,飛鶴決定建中國自己的乳鐵蛋白生產線,工程師關海舟說:
“別人有,咱為啥不能有?你有也行,但拿這個欺負人,那就不行。”
科學家蔣士龍,此時已加入飛鶴8年,他介紹,乳鐵蛋白是熱敏物質,生產難點在于控溫。
飛鶴團隊沒有模仿國外傳統路線,而是選擇研發新技術,“用新材料把乳鐵蛋白從牛奶里吸出來”。
破鎖之后,中國企業已不再是模仿跟隨,而是用新技術彎道超車。
這是空白之地,沒有先例可循,僅僅吸附用的樹脂,科研人員半年便測試數百種。
6年轉瞬而過,飛鶴工程師關海舟當年不到40歲,便已白頭。無數日子中,他和團隊早上6點進入車間,測試完成已晚上12點。
2022年5月23日,中國第一條乳鐵蛋白自動化生產線正式投產,從此不被乳鐵蛋白卡脖子。
目前,飛鶴已建成5條智能化產線,覆蓋多種重要原料生產,徹底打破海外原料壟斷。
而在后續的“十四五”專項研究中,飛鶴通過技術創新,將乳鐵蛋白活性提升20%以上,創世界記錄。
多年后,關海舟仍難忘第一條生產線投產的景象。粉紅色的乳鐵蛋白從機器噴出,比奶粉還細膩,大家激動取樣留念。
那天有許多擁抱,說的最多是“開創先河”。
三
大逆轉正在進行中,世界科技的主導者已然更換。
當下,國產盾構機份額占全球三分之二,中國特高壓線路可繞赤道一圈,Deepseek讓世界追用中國AI。
風馳電掣的高鐵,早將舊故事甩在身后。自研IGBT芯片的工程師說,“蛋從外面被啄開,注定被吃,能從里面啄開,才能是鷹。”
珠港澳大橋通車后,林鳴到那家荷蘭公司交流經驗,曾經倨傲的荷蘭人,為他升中國國旗,奏中國國歌。
量子衛星升空后,項目首席科學家潘建偉說:在全新學科,我們必須學會和習慣做開拓者。
從跟跑者到領跑者,中國科技正完成大逆轉,逆轉背后是國家戰略,用舉國之力,跨越重山。
2022年,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張榜,列出多項被卡脖子的國民工程,“英雄不論出處,誰有本事誰就揭榜”。
嬰兒奶粉便在其中,它和嫦娥探月、雜交水稻同等重要,關乎民生命脈,關乎下一代的健康安全。
母乳是嬰幼兒奶粉設計的黃金標準,然而,中國科學家此前研究發現,中國母乳中ARA和DHA的黃金比例為1:1.7,與歐美國家差異明顯。
保障中國寶寶的健康成長,就得做好中國的母乳研究。
正因于此,十四五將新一代嬰幼兒奶粉研發,列為食品重點專項中唯一的揭榜掛帥項目。
飛鶴加入揭榜隊伍中,經過激烈的專業答辯,最后,以壓倒性票數成功揭榜。
母乳研發國家隊,就此誕生。飛鶴聯合北京大學、上海交大、江南大學等5所頂尖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團隊,破解中國母乳之秘。
這一次,中國行至世界最前。飛鶴率領的國家隊,將醫學、AI、大數據的前沿成果引入研發,引領著行業的研發方向。
隨著項目推進,飛鶴建成中國最大母子健康隊列,項目覆蓋12個飲食文化區、3000例母嬰隊列,至少6000份母乳樣本。
這是從未做過的大型母乳隊列研究,歐洲一個國家不過幾十個樣本,蔣士龍說“而我們這個是世界上目前公布的最大隊列”。
世界級突破不止于此,5月 25 日,飛鶴式發布中國首個應用型HMOs數據庫,并將數據向行業開放共享。
母乳成分復雜,HMOs是第三大營養物質,但其發揮效用機制,如同黑箱。
一直以來,關于HMOs的研究由國外乳企主導,而飛鶴實現了全譜系HMOs精準分析,“就像在一片無人區放置了指南針”。
截至目前,飛鶴牽頭的“母乳研究國家隊”,已發表論文21篇、申請專利12個,構建了母乳研究中國自主知識產權體系。
成果背后,是飛鶴在科研的深度布局,這也是中國企業攻占世界市場的底氣。
多年來,飛鶴先后與全球7國20余家知名高校和權威機構建立了深度合作,其中與哈佛大學合作已十年。
今年春天,第二十八屆哈佛中國論壇上,飛鶴董事長冷友斌說,中國乳企完成了從“引進學習”到“借船出海”,再到“造船出海”的質變:
“我們能讓中國品質來定義世界標準了。”
飛鶴產品已連續4年全球銷量第一,去年,飛鶴獲得加拿大首張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執照并正式投產,產品已在沃爾瑪和Loblaws的1100多家商超門店上架,風行北美。
蔣士龍想起當年上海貨架上全是外國奶粉的往事,恍如隔世。
Deepseek的閃耀時刻,哪吒鬧海的滔天浪潮,新時代主角已換,飛鶴正和眾多中國企業一道,寫下新的逆轉故事。
飛鶴總部在齊齊哈爾,向北更遠便是黑龍江。
大江時被冰封,冰下卻在積蓄勢能,江水前赴后繼,不舍晝夜。
每年春初,黑水開江,江水裹著冰凌奔涌而去。
所有冰封的,終將沖破,一往無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